每當網上出現例如出軌、婚外情、小三的熱點新聞時,不少觀衆就會恨得咬牙切齒,大罵他們太沒良心,并認為法律應該嚴厲地懲罰這些家夥。
但凡事都有例外。有一部關于婚外情的電影不僅沒被诟病,還在豆瓣電影top250中排第6,同時也拿下了11項奧斯卡大獎。
這部電影的名字大家耳熟能詳,就是小李子和肥溫主演的《泰坦尼克号》。
1997-1998年期間,泰坦尼克号相繼在全球各個國家上映,創造了全球電影的票房神話,21.87億美金,在1997-2010年蟬聯冠軍。哪怕到了今天,這個票房記錄依然是全球第3,僅次于今年上映的《複聯4》和2009年的《阿凡達》。不巧的是,其中有兩部電影均出自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泰坦尼克号》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但它跟現實還有很大的出入。之所以能獲得這麼高的評價,是因為導演對大衆心理的精準掌控,觀衆即使知道故事是虛假的,也會忍不住感動得稀裡嘩啦,貢獻了一張又一張的電影票,刷了一遍又一遍的網絡視頻。
01 激情與陪伴:新鮮感的刺激,讓露絲忘記了自己的未婚妻身份大家閨秀露絲和富家公子卡爾早已有了婚約,他們即将舉辦婚禮。
在從英國乘坐泰坦尼克号輪船回美國的途中,露絲迷上了一位青春陽光的少年,傑克。
傑克和卡爾是兩個世界的人:
卡爾有很多上流人士的語言和行為規則,認為這是身份尊貴的象征,而傑克生性自由、放浪不羁,跟下等艙的人打得火熱;卡爾很看重錢,認為有錢才有安全感,而傑克不在乎錢财的多少,他喜歡随心所欲地活着,比如明知道畫畫不賺錢,還是堅持畫。
傑克、卡爾都和露絲都有過愛情。
關于愛情的種類,心理學上主要分為兩種,一是激情之愛,二是相伴之愛。
激情之愛是一種熱情的、令人興奮的、濃烈的愛,一般是在戀愛初期,感受是渴望和對方待在一起,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比如當你發微信問女朋友:“寶貝,吃午飯了嗎?”她秒回:“剛點了一份糖醋排骨,親愛的,你呢?”你會感到很滿足,而如果她沒有及時回複,你便坐立不安。激情之愛夾雜着大量的情緒變化:時而興奮,時而低落。
而相伴之愛則是戀愛的中後期,由于身體逐漸減少了相關激素的分泌,催産素代替了多巴胺、腎上腺素和睾酮素的位置,情侶間更多的是信任和依戀,不再是跌宕起伏、大喜大悲。
在最初的兩天内,露絲和傑克忘乎所以地跳舞、在船頭感受海風帶來的自由,以及在行李艙釋放性欲,都表明他們是激情之愛。
激情之愛沒有唯一性,露絲和傑克經曆了這種激情階段,露絲和卡爾肯定也有過。(為什麼?因為如果露絲一開始就排斥卡爾,根本不會走到訂婚的階段)
激情之愛雖然讓人激動、迷戀和眩暈,但它維持的時間很短,隻有幾個月到2年的時間,在此之後都會歸于平淡。這個時候,他們就會産生一種「戒斷反應」:難受、不安、厭倦,不再是之前的魂牽夢萦、浪漫多情。
所以,露絲最終選擇了傑克,隻是因為卡爾讓她厭倦了,而傑克還是新鮮的。如果訂婚的對象是傑克,一段時間之後,她再遇到了一個跟之前與衆不同的人,比如卡爾,她依然會眼前一亮。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很多情侶、夫妻在共同生活一段時間後,懷疑對方為什麼不再讓自己産生強烈的愛意,是對方不愛我、我也不愛他了嗎?是不合适,該分手了嗎?
這時候,其實是戒斷反應放大了伴侶的缺點,就像露絲嫌棄卡爾太功利、太自私、太愛錢一樣,很多人也會嫌棄自己的伴侶不賢惠、不溫柔、沒有錢、長得不高不帥、沒有才藝、性格不活潑等等,他們可能後悔當初的選擇,為什麼沒選擇别人?但事實上,如果選擇了另一個,又會問自己,為什麼不選這一個?
其實無論是選擇A還是選擇B,随着時間的推移,我們都會心有遺憾。因為無論是哪種職業、哪種身份的人,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比如電影中傑克雖然活潑自由随性,但他經濟條件不好,社會地位不高,如果露絲最開始遇到的是傑克,很有可能在一段時間後,就因他不夠優雅紳士、無法提供充裕的生活而離開。
所以,我們最好一開始就想清楚自己更在意的是什麼,而不是在在得到A的優點之後,又強迫A擁有B的優點。溫柔的人可能不活躍,長得好看的人可能脾氣大,有錢的人可能懶得做家務,有事業心的人可能不體貼,沒有人是完美的。
就像馬斯洛說的:人是一種不斷需求的動物,極少達到完全滿足的狀況,人生本來就充滿缺憾,完美人生并不存在于現實生活中。
02 奉獻與索取 :讓人泣不成聲的付出,往往沒你想象的那麼精美電影中最讓人感動的,是傑克為了讓露絲有更大的生存機會,在泰坦尼克号沉入海底之後,讓露絲一個人趴在木闆上,而自己默默忍受着冰冷刺骨的海水,任憑死神的拉拽,也不曾反抗。
很多觀衆感歎,傑克太偉大、太無私了,他放棄了自己生的希望,而選擇讓心愛的人活下去,傑克是利他主義的傳承者。
但在社會心理學上,每個人最重要的部分,其實是自我。很多相關的理論都認為,從長遠來看,幫助别人的行為不僅是為了讓對方受益,同時也是為了使自己受益。這種回報,可以是物質層面,也可以是精神層面。
比如說我們常見的馬路上的無償獻血,每個人在獻血之前其實都會衡量一下損失和收益,損失如:紮針的疼痛、浪費的時間、身體抵抗力的下降、感染的風險,收益如:金錢獎勵的數額、以後家人需要輸血是否優惠、患者受助帶來的欣慰感等等。
比如慈善家做慈善,他也會衡量自己的付出能否帶來預期的聲譽回報(包括提高名聲、降低輿論的責備),當然,有時候窮人受助的滿足感會大于自己的聲譽。
相關研究也證明,給予他人幫助,會激活大腦中與報酬相關的區域,讓我們感到更快樂。
回到電影上。傑克願意犧牲自己的性命,把生還的機會讓給露絲,是因為兩個原因:第一,讓露絲活下去,他同樣也感到很滿意(有的人可能會說,連命都沒有了,有什麼開心的?因為在他心裡,露絲比自己更重要);第二,同樣是為别人犧牲,他為白富美露絲犧牲所獲得的心理報酬更大一些,因為平時幾乎接觸不到上流階層的千金小姐。
從廣義上講,沒有純粹的利他主義,因為付出幫助的人,他也獲得了自己想要的,隻不過這種滿足,在旁人看來代價太高有時候是不值得的,可能會失去生命、失去大量财産、降低社會地位等等,所以我們才歸因于無私、偉大。
而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家庭主婦埋怨自己放棄了事業,為孩子、為家庭付出了一生,而丈夫卻不理解、甚至還有了婚外情,她們後悔自己的決定。但實際上,她們本可以早點跳出家庭,去實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沒有這樣做,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她們喜歡簡單的工作,安逸的生活,想靠丈夫提供經濟來源,二是因為背景不夠、工作能力不強,去職場上打拼太艱辛。
同理,很多父母在大張旗鼓地宣稱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為孩子拼命工作、放棄自我成長時,他們其實是希望孩子功成名就,讓他們驕傲,同時也要求孩子承擔養老的義務。
當然我并不是教你冷漠、用成本意識地看待世界,而是為了讓你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
當别人妄想用“我都是為了你呀”,來讓你産生負罪感、控制你的行為時,你要明白這句話背後的含義是什麼,對方就是期待你能給予某種回報;
承擔屬于自己的責任,不要道德綁架别人。
03 未來與當下:如果露絲和傑克能活下來,會幸福嗎?電影的最後,很多觀衆都在感歎,如果沒有遇到意外,兩個人都好好的活下去,那他們将會過得多幸福啊!
為什麼這麼多的人都傾向于認為,兩個人結合一定會有好的結果呢?
一是因為男主和女主都長得很好看,而美貌是人人都喜歡的,很多人自然就理所當然地以為,跟美女帥哥作伴,怎麼可能不開心?他們未來一定生活得很幸福。
其實美貌隻是婚姻幸福的其中一個因素,縱觀現在的娛樂圈就可以知道,不管男的長得有多帥,女的長得有多好看,以離婚收尾的真的不是少數,婚姻最重要的并不是長相,而是經營。
觀衆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思維傾向,是因為心理學上的内隐人格理論,又稱光環效應,由于對方長得好看,我們會在無意識中賦予更多的優點,比如性格更溫和,溝通能力更強,更願意幫助他人,更孝順,更有上進心,更體貼等等。因此不少人被陌生人的美貌收取了大量的智商稅。
但實際上,工作能力、為人處世的能力、婚姻的經營能力都是一步一步學習和實踐出來的,與外貌并不是對等的關系。一味地以貌取人,終将嘗到失敗的教訓。
二是因為電影并沒有給出兩人柴米油鹽的真實生活寫照,這個結果需要觀衆自己去構想。
想象是人類具有的一種高級認知功能,人的大腦會按照自己的意願,打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把已知的表層信息重新構造出新的形象,來滿足自己的某種心理需求。
我們更傾向于去想象一個美好的結果,因為美好的事物讓我們感到開心,而不美好的事物讓人感到難過,哪怕隻是想象出來的畫面也會産生類似的效果,大腦隻負責接收信号,而不會主動地分辨真假。比如當你想象媽媽做的各種美食,你就會忍不住嘴角上揚、加快回家的步伐,而當你回想起幾天前在餐館吃到一隻蟑螂,就會感到惡心。
就像我們小時候看的童話故事一樣,窮人的兒子經曆了一系列的挫折磨難,富翁終于答應把女兒下嫁給他,把家業傳給他,美女 财富,窮小子終于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到底過上了什麼樣的生活,作家是不會具體描述的,隻能憑借讀者自己想象。仿佛他們不會有矛盾沖突、不會彼此厭倦,孩子沒有寫作業、青春期叛逆、選擇好大學等問題一樣。
而在現實中,露絲的原型也沒有和愛他的那位男士在一起。(追求她的有6位男士,有一位活了下來)
所以想象傑克和露絲會生活的很幸福,隻是因為觀衆需要這樣的一個結局,而不是真的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正如餘秋雨所說的那樣:“看畫,就是看自己;閱讀,就是讀自己;聽音樂,就是聽自己。所有對外界的理解,皆來自人們的内在的感知。”
04 藝術與現實:藝術的美,是現實生活需要的一顆糖
即使電影有很多情節是違背道德、邏輯不嚴謹的,t依它然是一部讓人潸然淚下的好電影,這都是導演的功勞。
卡梅隆花了大量的心思來刻畫災難來臨時,普通大衆的求生欲、對死亡的恐懼、生與死的掙紮;傑克為露絲犧牲時的點點滴滴;演奏家、設計師與富翁的臨危不懼;救生船返回,尋找幸存者等等人世間的萬相,這些畫面太逼真、太立體,觀衆幾乎忘了這隻是一個電影,隻是一個虛構的故事。
電影和其它戲劇、文學等藝術形式一樣,善于聚焦現實生活的某個點,引發觀衆強烈的情緒體驗,在其中我們可以看到電影的虛假成分和人工雕琢的痕迹,也看到了導演的良苦用心:演繹人世間的溫情,化作生活的信念,抵抗人生的艱難。
這部電影是浪漫主義的代表作,導演希望我們在看穿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就算身居溝渠依然仰望星空,就算被困難打倒無數次,依然站起來奮力前行。
藝術的美好,就是現實生活所需要的一顆糖。
參考資料:
[1]戴維·邁爾斯.社會心理學[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
[2]李北容,宋斌,申荷永.積極想象的理解和應用[J].心理科學進展,20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