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是高中生常寫的文體,寫得多了,自然會有很多經驗,不過這樣的寫作經驗對于同學們未必是好事,有的同學的議論文就會出現很深的模式化痕迹,在考場之中雖然不至于會得低分,得零分,不過很難得到高分。也是要加以重視的,大多數同學的語文考試分數都相差不大,不過作文得高分的同學,往往成績是名列前茅的。因此,還是要提高自己寫議論文的水平。
今天欣賞的這篇作文是來自去年高考北京卷的作文,先來看看作文原題。
這是一篇命題作文,題目已經給出來的,隻是這個原題中有兩段材料,第一段的材料給出的作文題目是《論生逢其時》,從這個“論”能夠看出,這裡寫議論文是比較合适的。這段材料看上去是沒有難度的,能夠看出材料的中心思想是“人生”和“時代”,就是要同學們思考人生和時代的關系,“生逢其時”其實更多的偏向與社會給個人帶來的“給予”,與唯物史觀相聯系,就是“時勢造英雄”。如果從對立的角度舉反例來論證也是可以的。
這篇作文是當時的滿分作文之一,這是一篇比較接“地氣”的文章,在文章中運用了很多近現代的事例,比如國家對于青少年的四大諄諄教誨:“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三牛”精神,既“孺子牛”焦裕祿,“拓荒牛”華為,“老黃牛”扶貧工作者;魯迅現身過的作品等等。
這些近現代的例子其實很不錯,不過有的同學總覺得這樣的例子太老套,像是在歌功頌德,心裡感到别扭,所以甯可去找一些孤陋寡聞的例子,也不願意用這些事例。這樣的想法西藥改變,耳熟能詳的例子能夠靈活應用,用到合适的地方,加上自己獨特的見解,也不失為一種新穎的思路。
而且,這樣主旋律的事例用在作文中是恰到好處的,能夠體現同學們對于時事的關心程度。一些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會,有利于國家的事例就需要去歌頌,去宣傳,這是一種社會責任,無需擔心歌功頌德而心理别扭。
作為一篇議論文,其優點也是很突出的。聚焦了當下的一些熱點時間,緊扣題目“生逢其時”,同學們就生活在當下的這個社會,生活在當下,就會有一些感觸。在文章的開頭,也引用了李白的例子,引出了肯定“生逢其時”的觀點,然後圍繞着當代年輕人如何實現人生價值來展開論述。
文章的結構很明顯,是基本的總分總結構,開頭就是一段總數,結尾則是升華主題,加深了感情。中間論述的這一大部分比較多,既是在論述也是在分解和細化論證。
文章的語言很樸實,有感情,運用了大量的對偶句,對比句,使得文章的語言充滿了韻律美,讀起來朗朗上口,語言簡練而意味隽永。
這是一篇比較容易學習和模仿的議論文,同學們都能夠看得明白這篇作文,不管是結構還是思路都很清晰。之所以能夠得到滿分,可能是這篇文章緊密的結合當下的時政,歌頌了當今的時代精神,着眼于眼前,才能更好的展望未來,這樣的想法比較符合閱卷老師的胃口吧。
當同學們寫議論文的時候,要吸取這篇文章的優點,結合當下的時事,熱點,要讓文字富有時代感,有活力。提出論據要符合論點,再加入适當的抒情,讓文章更加飽滿,有深意,有思考深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