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為駐馬灣村第一書記,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知道自己肩上扛的份量,隻有懷揣真情,心系群衆,苦幹實幹,才能不負使命,赢得群衆認可。”帶着沉甸甸的使命和責任,2017年5月高鐵被河南省南召縣審計局派駐到留山鎮馬灣村擔任第一書記,3年來他從加強村級組織建設,培育富民主導産業,開展志智雙扶活動入手,昔日小山村發生翻天覆地的巨變。
黨建引領----夯實基層戰鬥堡壘
馬灣村是深山貧困村,山場面積大,群衆居住分散,全村8個村民小組、23個自然村、315戶1039人。他駐村後為了掌握第一手民情資料,帶着工作隊員走村串戶,深入田間地頭,全面摸排每戶家庭信息、發展狀況和群衆期盼等,了解群衆需求,謀求發展良策。
“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村支部,很難完成繁重的脫貧任務。”高鐵通過走訪,發現原村幹部文化程度不高、辦事程序不透明,群衆意見較大。
面對複雜的問題,高鐵在鎮黨委領導下開展民意調查,走訪黨員、老村幹、群衆代表、緻富能手,按照組織程序配齊配強村班子。村兩委班子上任後,他與村黨支部書記商議,規範“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活動,以“兩學一做”為契機,利用遠程教育平台集中學習黨章黨規、實用技術和扶貧政策,着力提升村幹部黨員素質。他親自備課為黨員上黨課10多次,與黨員談心50人次,以黨建引領凝聚發展合力,提高黨員素質和服務群衆水平。
他主張建章立制,落實村級重大事項“四議兩公開”,讓廣大黨員和群衆代表參與決策,讓權利在陽光下運行,增進了團結,消除了隔閡,赢得了民心。在精準識别動态調整中,他協助村兩委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新識别20戶貧困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名單公布後,群衆反響很好。
高鐵倡議每一位黨員結對幫帶一戶貧困戶,亮身份、定任務、定責任,當好扶貧宣傳員和戰鬥員,動員黨員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大會戰。村黨支部戰鬥力、凝聚力明顯增強,1名緻富能手加入黨組織,2名優秀青年成為培養對象,4名入黨積極分子主動向黨支部靠攏。
培育産業---精準施策穩增收
“沒有主導産業,貧困人口收入就缺乏堅強支撐,收入不可持續、不穩定。”高鐵在馬灣村駐村發現,村裡山多地少,産業不明晰。駐村以來,他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反複調研,決定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動員村民發展桂花、月季、五角楓、辛夷等苗木花卉,邀請林業專家開展培訓,傳授栽培嫁接技術,目前全村發展苗木500多畝,戶戶都有苗圃地,年戶均收入3000元。
2017年7月,建檔立卡貧困戶趙德現為上項目發愁,高鐵主動和他一起去外地考察“取經”後,決定種下了1畝的月季。之後,又幫助他到外地學習月季嫁接技術,用薔薇根培育出多色月季花,附加值實現倍增,次年趙德現賺了3萬多元。2019年趙德現牽頭建起月季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1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入社,種植面積擴大到80多畝。高鐵幫助趙德現申請小額貸款,村裡為他配備電腦,利用電商平台對外銷售苗木花卉,目前已銷售65萬元,群衆緻富有了“靠山”。
在全縣“黨員幹部帶支部”結對幫扶活動中,在局長楊俊昭支持下,高鐵協調縣直相關部門在馬灣村建設28個香菇大棚,配齊了必要種植加工設施,以托管方式交給上官種植合作社經營,種植15萬袋香菇,每年村集體增加收入3萬元,20多個村民在家門口務工就業,每戶年增收4000元。 高鐵結合馬灣村資源豐富特點,發展富民産業,動員深山區的村民種植木耳、栽種連翹、辛夷,每戶增收1萬元以上。
“志智”雙扶---物質與精神雙脫貧
3年來,高鐵把群衆事當家事,把百姓視為親人。他通過争取項目、協調資金,村裡路硬化了,自來水接通了,衛生室啟用了,文化廣場建成了,太陽能路燈亮了,村莊變幹淨變美了…….村裡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變化,馬灣村群衆收獲了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高鐵每天抽出時間去村周轉安置房院内轉一轉,那裡住着5位五保老人,他送去米面、油、肉,為老人們購買唱戲機,豐富他們晚年生活。他請人為老人們理發、洗衣物,還定期讓老人洗澡、換衣服,老人們看到他,臉上就露出開心的笑容。
高鐵倡議村“兩委”開展志智雙扶活動,組織評選“五好家庭”、“緻富模範戶”、“孝善光榮戶”、“脫貧标兵戶”,利用“愛心超市”積分兌現獎品,激發村民依靠雙手勤勞緻富、追求文明生活的内生動力,實現物質與精神雙脫貧,群衆滿意度大幅提升
責任比山高,使命重如鐵。高鐵用心用情用力幫扶,灑下了辛勤的汗水,赢得了全村群衆的信任和尊敬。村民們悄悄地給他送去了自家的雞蛋、青菜和紅薯,有的送去了熱騰騰的餃子,有主動幫助拆洗被褥……一幕幕“雨水深情”,讓他感慨萬千:我要銘記初心,擔當作為,才能不辜負群衆的期望和厚愛!(通訊員 廖濤、馬萬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