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2022年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系列宣傳
六
5月22日是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為促進社會各界更好地
參與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隊伍中來
今天環保君将帶領大家走進
西安泾渭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與大家分享這裡的生物多樣性相關知識
探索如何開展愛鳥護鳥行動
接下來
一起開啟學習模式吧
西安泾渭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西安市城北渭河、泾河、灞河交彙區域,是冬候鳥遷徙線上的重要驿站和栖息地,以保護與恢複河流濕地生态系統為主,兼保護珍稀鳥類及水源地,集濕地保護、科研、監測、宣教示範、生态旅遊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河流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充裕的河流水體資源、開闊的河灘、三角洲與茂密的灌草植被為保護區内野生動物創造了良好的栖息環境,使這裡成為“水鳥樂園”,據統計,高峰時鳥類種群數量接近2萬隻,是名副其實的“天然觀鳥園”。
近年來,由于人為活動頻繁,間接幹擾了候鳥的栖息生活環境,尤其是河灘地采砂、墾荒,直接造成候鳥栖息地的破壞,導緻候鳥種群數量不斷下降。針對這一問題,西安市濕地保護管理中心開展了一系列愛鳥護鳥及保護野生植物和生态環境保護工作。
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擺放展闆、懸挂标語、橫幅等方式向群衆宣傳講解野生動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及科普知識,提高其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圍繞《西安市濕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開展線上線下宣傳活動;加強日常巡護,禁止在河灘墾殖、放牧、割草,促進河灘植被恢複,減少人為破壞濕地植被的行為;通過“綠盾”自然保護區專項監督檢查行動,嚴厲打擊在保護區内開展的各類違法違規建設活動,加快濕地植被恢複,修複受損濕地生态。
禁止非法狩獵、誘捕、毒殺野生水鳥和幹擾野生水鳥栖息生活,加大力度保護野生水鳥栖息環境。
在西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通過人工投食招引,豐富保護區鳥類資源,擴大鳥類種群數量。
在鳥類集中分布的河灘地營造緩坡水池和灌草植被,創造和改善鳥類栖息生存環境。在灞河入渭口,将河灘地以前采沙留下的沙坑改造為緩坡水池,為水禽創造清潔的水體環境。
加強鳥類救治工作。工作人員通過咨詢西安市野鳥協會專業人員,及時、科學、有效地救治受傷的鳥類,提高其存活率。
與教學科研單位開展科研互動和技術交流。西安市濕地保護管理中心與西安市多元創新經濟研究院共建了“泾渭濕地自然保護區科普教育基地”,通過不定期開展線下參觀活動,拓寬青少年的科技視野,豐富大、中、小學生的課外生活。
加強與民間愛鳥組織的合作。聯合西安市野生鳥類保護協會開展保護區内野生鳥類調查活動,并定期進行鳥類監測,對保護區的瀕危鳥類加強保護;攜手進校園,對中小學生進行鳥類知識科普宣傳;共同開展面向社會公衆的鳥類知識科普宣傳活動,号召人人參與愛鳥護鳥行動。
西安泾渭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濕地水塘星羅棋布,河流縱橫,濕地在過濾和降解城市廢水、污水、改善河流水體質量,調節和改善西安市的生态環境中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濕地保護區植被保護較好,生物多樣性豐富,成為了鳥類活動的理想場所。經調查,黑翅長腳鹬、灰頭麥雞、斑嘴鴨、金眶鸻、普通燕鷗、水雉等在此繁育成功;大杜鵑、鷹鵑、噪鵑、四聲杜鵑中杜鵑等也在此找尋寄主繁殖後代,為和諧美好的濕地生态環境增添了無限生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