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詩詞閱讀技巧和方法思維導圖

古詩詞閱讀技巧和方法思維導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20 08:29:26

從詩經,到唐詩宋詞;從諸子百家,到唐宋八大家;從個人内涵,到國家情懷……我們一生中遇到的愛情、親情、友情、豪情……都寫在了這些古詩詞裡面。希望下面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你們學好古詩詞。(如果你需要高清思維導圖,可以私信我們。)

古詩詞閱讀技巧和方法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玩轉古詩詞分類)1

詩詞分類

抒情詩

抒情詩以集中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反映生活,不去詳細叙述事件過程,一般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不具體描寫人物和景物,主要圍繞情感的表達展開。抒情詩的特點是側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具體可分為頌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常常表達送别、思鄉、思親等。抒情詩常常以借景抒情的方式來表達,有的以景載情,有的觸景生情,有的以景蘊情。

例如:屈原《離騷》;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杜甫《月夜》;李商隐《錦瑟》;柳永《雨霖鈴》;柳永《蝶戀花》;蘇轼《水調歌頭》。

古詩詞閱讀技巧和方法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玩轉古詩詞分類)2

抒情詩

叙事詩

叙事詩是詩歌題材的一種。它用詩的形式刻畫人物,通過寫人叙事來抒發情感。這種體裁形式,有故事、人物等小說的内容,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詩的特點;情節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濃厚的詩意,又有簡練的叙事,有層次清晰的生活場面。

例如:樂府詩《木蘭詩》和《孔雀東南飛》;杜甫《石壕吏》;白居易《長恨歌》;白居易《琵琶行》;白居易《賣炭翁》。

古詩詞閱讀技巧和方法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玩轉古詩詞分類)3

叙事詩

懷古詩

懷古詩亦稱詠史詩,是内容、思想較沉重的一種詩歌題材,主要是以曆史事件、曆史人物、曆史陳迹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歎史實、懷念古迹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這類詩由于多寫古人往事,感情基調一般都比較蒼勁悲涼,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内涵深遠。

例如:李白《月夜金陵懷古》;杜牧《赤壁》;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古詩詞閱讀技巧和方法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玩轉古詩詞分類)4

懷古詩

詠物詩

詠物詩是托物言志的詩歌,通過對事物的詠歎體現情感思想。自然界中的萬物,大至山川河嶽,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歌詠的對象,他們在細緻描摹的同時,寄托着自己的感情。詠物詩中所詠之“物”往往與詩人的自我形象融合在一起,流露出詩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願望,或飽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現情趣與志向。

例如:駱賓王《詠鵝》;賀知章《詠柳》;李賀《馬詩》;王安石《梅花》;鄭燮《竹石》。

古詩詞閱讀技巧和方法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玩轉古詩詞分類)5

詠物詩

邊塞詩

邊塞詩是以邊疆地區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初步發展于漢魏六朝,隋朝開始興盛,唐朝時進入黃金時代,湧現了大量的邊塞詩人,代表詩人有高适、岑參、王昌齡等。一些有邊塞或軍旅生活經曆的詩人,以親曆見聞來寫作;另一些詩人用樂府舊題進行翻新創作。邊塞詩通常會描繪邊塞獨特的風光,叙述邊将的艱苦生活,表達對戰争的态度及愛國熱情。

例如:高适《燕歌行》;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李白《關山月》;杜甫《兵車行》;王昌齡《出塞》和《從軍行》;王之渙《涼州詞》;王翰《涼州詞》;王維《使至塞上》。

古詩詞閱讀技巧和方法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玩轉古詩詞分類)6

邊塞詩

愛情詩

愛情詩,抒發男女間愛情的詩,是情人之間傳達愛意的詩,愛情詩的題材有很多,包括閨怨詩、送别詩、悼亡詩。詩中或描寫人間美好朦胧的真摯感情和幸福生活,或抒發相思之情,傳達離别之苦。

例如:詩經《關雎》和《蒹葭》;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溫庭筠《望江南》;李商隐《無題》;歐陽修《玉樓春》;蘇轼《江城子》;秦觀《鵲橋仙》。

古詩詞閱讀技巧和方法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玩轉古詩詞分類)7

愛情詩

說理詩

說理詩也叫哲理詩,宋詩中多有說理詩,是表達詩人的哲學觀點、反映哲學道理的詩。這種詩内容深沉渾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學的抽象哲理含蘊于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語言簡潔精煉,多寓理于生動的意象中,微言大義。

例如:王安石《登飛來峰》;蘇轼《題西林壁》;楊萬裡《過松源晨炊漆公店》;朱熹《觀書有感》。

古詩詞閱讀技巧和方法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玩轉古詩詞分類)8

說理詩

初中的古詩詞按題材分,主要就這7類,希望通過這幾幅思維導圖不僅能幫助你們順利地通過考試,更能守住内心的向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