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中國曆史,亂世英雄輩出,大一統時期威加海外,無不民族自豪感爆棚。然而,有那麼一個漢人大一統王朝卻是被世人所嫌棄,鄙夷。
就是我們熟知的司馬皇族帝國——西晉王朝。
被世人鄙夷的理由有很多,除了各種内政外交失敗以外,司馬皇族登上帝國巅峰的奪權之路也是讓世人所不齒。甚至司馬氏後世子孫,東晉的晉明帝聽說了自己老祖宗奪權方式都用被子捂着臉說:“若如此,晉祚安得長乎?”
由此,也可知,司馬氏奪權之路充滿了陰謀詭計,從他們的奠基者,司馬懿開始,這種陰詭之氣注定不被史書給認可。
隻是,豈知,在他所處的那個社會,這種陰詭之氣才是必須。而且,他也是經曆了九死一生,才為後世子孫争取到的皇族身份。
我們就來看看司馬懿至少六次的死裡逃生,是怎樣的驚心動魄。
司馬家族作為東漢末期的大士族之一,司馬懿也是個熱血青年,想着為殘破不堪的東漢王朝服務。因此,在面臨曹操的征辟之時,司馬懿雖然不敢直接抗命,卻用馬車壓斷了自己的雙腿,用以躲避。
要知道,疑心十足的曹操不可能不知道裡面司馬懿的手腳,如果曹操以冒犯權威的名義逮捕司馬懿,恐怕英年早逝才是他的評價。
鷹視狼顧,“三馬同槽”
在司馬懿躲不過又被曹丕感動之下,終于以曹丕助手的身份出現在曹魏集團。曹操一直以會用人著稱,看到司馬懿相貌,一句“司馬仲達鷹視狼顧”直接告訴了世人,對司馬懿的防範之心。加之,曹操曾夢到“三馬同槽”,對馬姓以及帶馬姓名之人防範到了極緻。
就在馬騰等馬姓大族被屠戮之時,曹操不是沒有懷疑司馬懿。隻是礙于司馬防對自己的恩情以及曹丕的力保才放過了司馬懿。
聯吳抗劉,舌槍利劍
就在曹操晚年,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水淹七軍,擒于禁,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吓得連遷都這種想法都有了。司馬懿适時的提出聯合孫權兩面夾擊關羽。并且,司馬懿作為特使出訪東吳。
此時的東吳名義還是與劉備集團聯盟對抗曹操的狀态。可想而知,出訪東吳的危險性。
稍有不慎,可能就會被孫權下油鍋作為連劉的信譽背書。
好在,東吳在此時想要搶回荊州的聲音已經占了主流,而且此時的東吳大都督就是強硬奪荊州的代表—呂蒙。加之司馬懿舌槍利劍,終于說明了東吳出兵。完成了任務,九死一生的回到了曹魏陣營。
權力交接,舍命送玺
曹操在咽下最後一口氣之時身在洛陽,而曹丕卻在王都邺城留守。怎樣把魏王過世消失傳回邺城并且把代表王權的玺印送回成了曹丕順利即位的關鍵。
要知道當時還有不少支持曹植的人存在,各種陰謀詭計出現。
大功被疑,急流勇退
在諸葛亮六次北伐之時,司馬懿始終作為西線主帥指揮着軍隊對抗諸葛亮。就在順利拖死了諸葛亮之後,司馬懿可謂功高賞無可賞。
面對當時的曹魏皇帝曹睿,司馬懿找了個名義退養。可謂急流勇退。
明升暗降,詐病歸養
曹睿死後,留下遺诏,命司馬懿與曹爽共同為輔政大臣。
年輕的曹爽對着司馬懿咄咄逼人,明升司馬懿為“太傅”,實際卻是奪取了司馬懿的兵權。
司馬懿作為沒有兵的大臣,随時可能面臨曹爽的清算。
司馬懿也借年齡大多病為由歸養。
私底下“陰養死士”,趁着隻手遮天的曹爽帶着小皇帝祭掃陵墓之時發動兵變,最終奪取了曹魏政權。
世人都說司馬懿靠着鬼蜮伎倆竊取了曹魏政權,卻不知,終其一生,至少六次鬼門關走了一圈才換來後世的一切。也算可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