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提問:
高中生沒有夢想,不想學習怎麼辦?
我是一名高二的學生,保持現在的水平,到了高考可以上一個還行的一本。但是我認為我應該更加努力,盡量考985。可是每當我要求自己更加努力的時候,我就會開始思考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如果說考到一個好大學,是為了能有更好的工作,你将來可以進大公司。但不好意思,我現在根本體會不了這種感覺,進大公司不過是更好地接受資本家的壓榨罷了。
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把自己逼得這麼辛苦?找不到自己的夢想,隻能逼迫自己學習,告訴自己隻能學習,你有了好成績你就可以有好的生活。可這所謂的好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是在一線城市996還是在老家慢節奏的生活?
厭學和本博士: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為了倡導人們讀書。
而一般人們不喜歡幹的事情,才需要倡導。
不需要欺騙自己,實話實說,幾乎沒人喜歡學習。
承認這點沒什麼可恥的,尤其是當學生,從某個角度來說,工作就是“學習”。
成年人有的時候也不想工作,也想幹脆撂擔子不幹了。
職業倦怠很正常,突然有一天厭惡自己的工作。
但是學生的處境和大人是不一樣的,這就決定了感受的不同。
大人是可以有選擇權,也可以抱怨工作的問題。
假如是父親抱怨工作問題,可能别人會迎合一下,“是啊,工作不容易啊。”
但是學生抱怨的話,很少有大人能理解。
假如對家長抱怨學習,家長往往會說“學習有什麼辛苦的?你去搬磚看看。”
我們管心營集中在厭學症方面的工作,我們發現在很多孩子在做咨詢的時候,就發現很多孩子厭學。
厭學問題中最矛盾的感受是,【學習】是正确的選擇,但不是快樂的選擇。
在現實中,一旦孩子選擇了讓自己快樂的選擇,一定會被打上【叛逆】的标簽。
這其實是一種物極必反,我們管心營認為現在的家庭文化實在是太把學習當做家庭文化的唯一中心了,現在的孩子隻要不學習,就好像變成了一個問題兒童。
和本老師就從社會、家庭、學校三個系統和你講解一下你的困擾。
在社會系統中,你要進入一個企業裡面,你需要提供價值,你才能留在企業組織裡。
但是好處是,你也很自由,你可以選擇任何一個企業去實現價值。
很少有人因為企業工作而出現心理問題,因為任何一份工作,幹得不爽了就可以離職。
這取決于你的能力,你能力越強就越自由,選擇權就越大。
所以未來沒有你想的這麼悲觀,你好好學習,你選擇的機會就越多。
說句實話,你能考上清華北大,世界上絕大多數機會都會為你敞開。
而家庭相系統相反,家庭系統非常封閉,很難脫離。
你對你媽不滿意,你對你爸不滿意,你換不了。
即使是他們夫妻之間出現問題,他們互相還能離婚。
孩子是很難和父母斷絕關系的,系統成員非常封閉。
不過好處也是足夠穩定,和企業相比,我們完全不用付出任何代價。
在家庭系統中,即使不能提供價值,也能待在裡面。
最後再說學校系統。
學校系統的問題是處于一個半封閉狀态。
沒辦法躲過的是高考,在這個系統每個人都要為了高考努力。
即使換一個學校,區别也不大。
在高競争的情況下,内心一定是焦慮和競争的。
與其說是學生們厭學,倒不如說是學生們讨厭競争。
現在的學生學習辛苦的地方不在于學習本身,而是在于學習的競争壓力。
高考本身就是一種内卷,每年招生的名額是差不多的,A大學今年隻招10個人。
這屆的學生質量,即使從600分提高700分,A大學的名額也不會再多一個,還是固定10個。
每個人都想上A大學,就像每個人都想中,這當然是不現實的,每個人都中,就不值錢了。
高中學習的殘酷之處,并不是絕對成績的多少,而是相互之間的比較。
高中的學習,講到本質,就是在競争,就是在比較,就是在内卷。
但你如果想要走高考這條道路,那麼就要去認同競争這個規則。
然後,用自己的努力去戰勝這個規則。
這裡最關鍵是因素的學生自己内心是不是有一個想要的目标,假如學生們自己有目标,那麼外界的競争壓力就會變成動力。
就像一個人假如自己渴望考上好的大學,那麼不用任何勸,他自己都會努力。
關于孩子厭學症,和本博士的提示:
孩子厭學的原因,隻管成績不管心。
孩子厭學的表現,學習障礙管心難。
孩子厭學怎麼辦?家庭管心是關鍵。
孩子厭學要管心,管理心理管心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