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稻田養魚觀光

稻田養魚觀光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2 12:42:23

作為廣東第一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千年桑園圍上,現代農人們正在進行一場新的試驗。

在佛山順德龍江鎮萬安村,有一塊與衆不同的魚塘:塘内多出來幾塊長條狀的大型浮闆,仔細一看上面竟然種着綠油油的水稻,魚塘的水質看上去也明顯比周邊其他魚塘更高。這是當地與廣東省農科院合作開展的“魚稻共生”示範項目。

過去談起桑園圍,人們很容易就聯想到“桑基魚塘”。舊時珠三角的農民将桑田與魚塘結合在一起,将桑葉、魚糞、塘泥等綜合利用,形成高效環保的循環經濟系統,桑園圍所在的順德等地也是這種模式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如今桑蠶種養早已不再是主流,但水稻在保障糧食安全中越來越重要,魚塘資源還有更大的利用潛力,水環境治理要求也日益提升,“魚稻共生”應運而生。

今年5月,萬安桑園水韻美麗漁場納入廣東首批示範性美麗漁場項目名單。8月,佛山出台關于落實“魚塘種稻”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要求市内的示範性美麗漁場率先示範。近期,龍江鎮發布“龍起灣區,山水連城”的新品牌,要更加做好“水文章”。

從萬安村魚塘上的第一株稻苗開始,千年桑園圍也在煥發新的生命力。

稻田養魚觀光(從桑基魚塘到)1

萬安桑園水韻美麗漁場的“漁上稻”示範項目。南方 熊程 拍攝

幾十年沒種過水稻,為什麼要做“漁上稻”

“村裡已經幾十年沒有種過水稻了,大家都是‘笨手笨腳’地邊學邊幹。”萬安村委會辦公室主任麥順元一直負責“魚稻共生”項目,見證着一株株稻苗的成長。

魚塘和稻田,兩種農田形态原本迥異。順德作為魚米之鄉,曾經也大規模種植過水稻,但是改革開放後逐漸以高經濟價值的魚塘為主。“魚稻共生”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在稻田中飼養魚蝦等水産品,另一種則是在魚塘中種植水稻,也稱“漁上稻”。作為廣東首批示範性美麗漁場,萬安桑園水韻美麗漁場自然采取了“漁上稻”的模式。

跟單純的魚塘相比,這種模式有何特别?廣東省農科院佛山分院辦公室主任邢東旭介紹,“漁上稻”模式下,水中養魚、浮闆上種稻,水稻根系通過浮闆上的小孔,伸入水中,在水中生出水生根,吸收池塘内魚的排洩物(或殘餌)作為水稻的營養物質;同時,水稻通過光合作用在水面和水下形成好氧環境,加快微生物的繁殖,使得整個稻田的有機物處于動态平衡之中。該模式節約土地、節約能源、節約人力、生态環保,實現“一水兩用一塘雙收”。

廣東省農科院的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廣東糧食自給率僅30%,同時淡水養殖面積465萬畝,相當于水稻播種面積的17%。若全省有200萬畝魚塘種稻,可增産稻谷6%。

順德和龍江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地,自然要走在前面。去年以來,順德把以水興城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戰略,龍江作為唯一全域都在桑園圍内的鎮街,治水任務很重。“無論是從農業發展、糧食增産,還是從以水興城、水環境治理的角度來說,這個項目都非常有意義。”龍江鎮農業農村辦相關負責人黎國璋說。

魚塘增收預計可達20%,讓美麗漁場改變桑園圍

想法很周全,但是要如何落地呢?

魚塘普遍是以個人承包為主,在沒有成功先例的情況下,讓誰先來做實驗都很難。好在萬安村去年底開展新一輪魚塘承包時,已經與省農科院建立了合作,于是村集體特意将村口一塊面積10畝的魚塘保留下來,沒有承包給個人。

今年立秋之前,首批1.2萬多株秧苗在省農科院培育完成,萬安村以及龍江鎮農業農村辦、河長辦、以水興城辦等多個部門,也早已進行插秧前的準備。他們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精心選擇了抗台風、暴曬、腐蝕的種稻浮闆,并且自主發明了通過繩子、木樁将其固定在池塘中間的方法,避免水稻因為靠岸而被蟲、鼠等破壞。8月11日前後,20多個人用了兩天時間,集中完成了浮闆拼接、插秧、下水固定等工序。

稻田養魚觀光(從桑基魚塘到)2

集中插秧現場。萬安村供圖

當然,探索的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在前期,村民們特别選擇了肉食性的魚在塘内飼養,而非草食性的,以免誤傷稻苗。後來村民們逐漸發現,水稻周邊生長的一些雜草難以清理,于是又适量投放了一些草食性的魚,改善了這一狀況。

糧食增産、生态尤其是水環境優化,是鎮村幹部們在“魚稻共生”項目中最為看重的。不過如果要讓這種模式得以在養殖戶中大範圍推廣、接受,經濟效益也不能不考慮。

“收入至少增加15%—20%。”麥順元做了一個測算:普通魚塘在收成和市場都好的情況下,每畝年收益能達到約1萬元,未來由于尾水處理的規範還會增加成本;種稻的魚塘則不僅降低了病蟲害風險,而且也能降低增氧機、尾水處理等成本,提高魚類生長的速度和品質。

“漁上稻”示範項目之外,龍江鎮萬安桑園水韻美麗漁場的更多項目也在同步謀劃展開。萬安桑園水韻美麗漁場橫跨萬安村和麥朗村,連片池塘面積1352畝,以場容場貌園林化、尾水治理規範化、生産過程智慧化、産品質量标準化、經營管理現代化和生産服務組織化為目标,還規劃了現代桑基魚塘生态循環模式示範、漁光互補示範、單塘循環養殖示範等多個項目。

在順德、在龍江,桑園圍的未來充滿了新的可能性。

【南方日報記者】熊程

【作者】 熊程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