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沒有女孩,就沒有男生,也不會有重男輕女;如果沒有人類,也就不會有所謂的滾滾紅塵,不會有無數被各種戰争傷及的無辜性命……
“重男輕女”影響下的不幸童年,真的要用一生去治愈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歡樂頌》這部電視劇,裡面的人物個性鮮明,擁有着不同的成長背景,不同的工作環境,不太相近的價值觀……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個叫“樊勝美”的女孩。
她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小城市出來的姑娘,背負着全家的希望,父母事事向着哥哥,自己辛苦賺來的錢都給了弟弟,可是父母卻并不滿足,仍然想着“榨幹”她的最後一滴血。
“作為一個30歲的女人,沒有一分錢存款,哥哥結婚的房子首付是我出的,還貸也是我,連生孩子的錢都是我出的”這是《歡樂頌》中的一段令人心疼的台詞,面對自己殘缺破碎的原生家庭,到底是有多絕望,她才會說出“一個人的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這句話啊。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
也許就是在樊勝美人生的這三十幾年裡,她聽了太多太多偏激且傷害她自尊的話,才造成了她的自卑讨好型人格,以至于她在踏入社會中後,在事業,愛情上屢屢碰壁,一直無法活出自我。
“二孩”政策開放以後,許多家庭都迎來了自己的二寶,希望父母們在喜悅迎接自己二寶的同時,也要多多關注自己家大寶的心理狀态。盡可能地去平衡自己對大寶和二寶的愛。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們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讓孩子“爸爸媽媽有了弟弟妹妹,就不愛我了”孩子們的内心世界其實很敏感,也許你的一句話都能讓他們傷心好久。
在充滿愛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往往都比較自信,更易于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對于人際交往也更加的自信,因為孩子從小受到的家庭教育就是樂觀積極的,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保護,人格受到了尊重;反之,則不然。
房子一拆遷,爸媽就告訴我:咱家的房子,以後全是你弟弟的我的一個女性朋友,從小就是在這樣重男輕女的家庭中長大的。
她農村家庭出身,靠自己努力,本科就考上了省裡的211,畢業後又找到了一份相對不錯的工作。她家裡其實經濟條件不差,但是在她工作了之後,父母總是要求她上繳一部分的工資給弟弟交學費,她總是想着父母養育自己不容易,自己有能力了也想回饋父母, 就沒有拒絕。
後來,她的父母非但沒有滿足,反而變本加厲,要求他給弟弟出結婚買房子首付的錢,理由就是“你已經結婚了,不缺房子,父母的錢還要養老,你作為姐姐,應該多幫一幫他”.
再後來,他們家房子拆遷,拆遷款幾十萬,房子拆了四套,爸媽就告訴她:“這房子以後都留給弟弟。”我的這個女性朋友失望透頂,再也對原生家庭抱不起希望,她說,我根本就沒想過去分娘家的房子啊。一來二去,她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賺錢的機器……活得很累。
其實無論如何,我們作為父母的孩子,都說“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們做孩子的其實更希望得到的是父母的肯定。
而現在,随着社會的發展,以及時代的開放性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擁有的新的生育觀,但仍然有很多家庭潛意識地秉持着類似于“養兒子防老”這個觀念,想要徹底根除這種觀念,是不可能的,畢竟我們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太久太久……
淺談“重男輕女”的原因首先,簡單點來說,因為中國一直是一個農業大國,在古代舊社會,勞動力不充足,隻要家裡男丁多,就有人幹活,就能多收糧食,家裡人的日子就過得更好,所以啊,這種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思想經過幾千年的發酵已經深深的印在了中國人的骨子裡。
其次,家族觀念,同姓的為本家,在我國,以父姓的人群居多,姓氏不一樣,就會産生些許心理方面的隔閡。
綜上,對于擁有二孩的父母,尤其是擁有一兒一女的父母而言,兒女成雙,成了一個“好”字,父母應該盡可能地分給孩子相同的愛這樣次啊能維持家庭的和諧,為孩子創造一個溫馨的生活環境,這樣才有利于孩子形成更加良好的人格。兒子教育得當,也可以是父母的“小棉襖”,女兒給予太少,也會成為四月裡的“小冰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