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縣水稻插秧技術?立夏小滿正栽秧連日來,劍河縣南明鎮搶抓農時,依托農業機械化加快水稻栽插進程,助力水稻生産綠色高質量發展,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富縣水稻插秧技術?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立夏小滿正栽秧。連日來,劍河縣南明鎮搶抓農時,依托農業機械化加快水稻栽插進程,助力水稻生産綠色高質量發展。
走進劍河縣南明大壩,白鹭蹁跹,剛剛翻耕過的水田散發出泥土的芬芳,農機手開着插秧機歡快地來回奔忙,伴随着“哒哒”的發動機聲音駛過,一片片新綠在田野裡蔓延開來,一行行整齊有序、間隔适中的秧苗在陽光下煥發着勃勃生機。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這首《插秧詩》是對過去農民插秧情景的生動描寫。今年以來,南明鎮積極推廣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技術,首次以插秧機替代人工栽插秧苗,不僅可以提高水稻移栽的質量和效率,降低農民勞動強度,還可以促進水稻生産節本增效。一般情況下,一台機器一天能完成15畝的秧苗栽種任務,大概相當于25名工人一天的工作量。
“原來用手插秧,費時廢力還需要人多。現在用機器,插得又快、又好、又輕松。”嘗到了機械插秧的甜頭,岑戈村村民趙紅英忍不住地感歎。
劍河縣是2021年中央新确定的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之一,同時也是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定點幫扶縣。近年來,在農業農村部的大力支持下,劍河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引進和農業機械化投入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障水稻高效種植更是我們當下的首要目标。”據農業農村部劍河挂職幹部、縣委常委、副縣長陳家勇介紹,農業農村部從劍河縣傳統兩段育秧、人工插秧和勞動力短缺的縣情出發,為該縣首次引進水稻機插秧和精量機直播技術,推動水稻生産全程機械化,探索無人農場建設。
同時,為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農業農村部還提出水稻“雙 ”發展思路,即:在“水稻 水産”的基礎上再加上秋冬季特色種植。通過引進專業的生态農業龍頭企業,在南明大壩選擇“水稻 鳝(螺) 羊肚菌”模式,稻漁共生、水旱輪作,一水兩用、一田多收,“一鍵”解決米袋子、菜籃子和錢袋子問題,積極探索貴州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有效路徑。
農業現代化離不開機械化。從傳統的“彎腰弓背,手指如飛”,到如今的“馬達轟鳴”,在農業機械的助力下,水稻插秧高效高質,耕耘者們在南明大壩這片土地上奏響現代農業的新樂章,讓我們靜待一個稻豐魚肥的金秋時節!(劉夢、晏學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