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可能是外号最多的事物。
雖然沒有真正考據過,但我們有三點理由:
一、某物的外号要多,那首先得看到他的人多,基數很重要。古今中外,太陽和月亮這兩位全地球人都能看到的大咖,無疑優勢巨大;
二、此物得深受大家喜愛。回想下,小學時是不是最愛給喜歡的人亂起外号,一個接一個,就為引起人家的注意?
三、他還得具備強大的審美功能。
要蒹葭白露,讓人捉摸不定,總能想出新詞兒去贊美。綜上所述,“外号最多”的桂冠可能真非月亮莫屬了。
中國的詩人們小學生得很徹底,中國詩歌史包含着一部對月亮赤裸裸的表白史,最重要的表現就是變着法兒給月亮起外号。一會兒說“鴉青幕挂一團冰”,一會兒又說“萬頃琉璃,一輪金鑒”,一句詩一個叫法。更有甚者,一句詩裡兩個外号,比如“太陰望兮圓魄皎”,太陰和圓魄都指月亮;“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秋影、飛鏡也都是月亮。
被詩人們代表着的中國人太愛慕月亮,光起外号還不夠。人們還想上天攬月,求不得,想下水撈月,一場空。後來大家終于難熬相思苦,弄了個節氣來加強人月聯系。
三秋之中,收華斂實,丹桂飄香,銀蟾光滿,正宜把酒賞月。官方拍闆,八月十五,專用于贊美和膜拜月亮。
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
古人比現代人會玩多了,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産出的膜拜花式數不勝數。拜月、觀潮、燃燈、燒塔、猜謎、喝桂花酒、吃月餅……許許多多賞心樂事,可惜的是,流傳下來、可供忙碌的現代人享受的,卻已經沒有幾件。
團圓飯是少不了的。中秋又是團圓節,最高境界是人月兩圓。三五親朋,小院滿座,随意,潇灑,溫馨。請手藝最精巧的人來主廚,私家小天地裡,一啄一飲,都能得意趣。賞美景,飲美酒,吃美食。
大師傅使盡渾身解數,煎炒蒸煮,炸烤燒鹵,仿佛隻是須臾便香飄四溢。也不僅僅拘泥于中餐了,一道考究的法國菜,就能将法蘭西的一輪甜月映入盛滿二鍋頭的故酒杯。
然而人生總是遺憾比圓滿多。漂泊異鄉的人,孤獨的人,總是從月亮那裡尋求慰藉。英國大詩人雪萊的《詠月》名篇,“你蒼白可是為了/倦于攀登天空/凝視大地/獨自漫行得寂寥/那星群都和你出身迥異/因而你常變/像憂傷的眼睛/找不到目标值得它的忠誠”,詠月,又何嘗不是詩人自比?
中國人重視吃,無論在哪兒,無論是否形影相吊,月餅總是要吃的。“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怡。”東坡的詩讀來唇齒留香,然而熟悉的配方早已吃不出舊時味道。
其實問題大抵不出在味道上。古人定是懷抱着對皎皎滿月的一片冰心,用盡精雕細琢的慢的浪漫來烹制月餅的。面是新揉的,餡兒是現擀的,杏仁、桃仁、花生仁、麻仁、瓜子仁炒香碾碎,包入餅皮,再用老師傅手工雕刻的松木模具壓花兒。
中秋将近,老師傅也比平時忙許多,提前打好了招呼,才得這一刀刀刻出的細緻。嫦娥奔月、玉兔搗藥、花好月圓,圖的字的,各式各樣,印在餅上,月餅好像又沉入了一絲木質清香,規矩,地道,講究。
吃完月餅,别忘了向遠方的親朋送去中秋的美好祝願。一件親手制作的小驚喜,定比轉發的俏皮話動人得多。異鄉無所有,聊寄一輪月。在這點上,我們比對着月亮幹着急的古人幸運多了。簡單的材料,用心的塗鴉,就能制作出一片專屬你的圓月光。
中秋到了,你的團圓在哪裡呢?你看月亮有一百個外号,你會找到屬于自己的那個。
————————我是廢話考據癖的分割線————————
初中地理時我們一本正經地學過月相:朔月、弦月、滿月。看似漫不經心的三個稱呼,卻也偷偷顯示着漢語的博大精深。月相,不僅僅是描繪某一天月亮的形狀,它還應當包含“變化”的動态感。朔,從逆從月,字面意思是“走向新月”;弦,更有詩意了,引弦滿弓,弛弓放弦,月相變化就在這一張一弛之間;滿,更好懂了,月滿則虧,滿了就要盈溢,溢則虧,又是新的一個輪回。日本人将“花、雪、月”看做鑒賞自然的禦三家,他們在月相的稱謂上格外講究,除了引自中文的“朔、望”,他們還弄出了“立待月、居待月、寝待月、更待月”等等稱呼。
然而遠遠不止如此。一百個是往少了去說的數。在中國的古詩文裡,那幫愛變着法兒給月亮起外号的文人所産出的,就遠遠大于一百了。簡單概括起來有四支大隊。
“陰”大隊。來自陰陽學說,最霸氣的一個外号要屬“太陰”了,此外還有陰光、陰寶等等。
“光”大隊和“影”大隊,有關鍵字如“光、玄、晖、影、彩、皓、魄”等等。
“圓”大隊和“弓”大隊。有關鍵字“圓、鏡、鑒、輪、規、環、丸、鈎、弦、弓、餅”等等。
“廣寒”大隊。有關鍵字“娥、兔、桂、廣寒”等等,都和神話相關。
最神奇的是,這些字。
簡單舉三個例子,一人撐起中國古詩源頭半邊天的屈原巨巨在《楚辭•天問》裡問的“夜光何德”裡的“夜光”,通俗地說就是“晚上亮的那個”,曹子建大大寫的則是“圓景光未滿”,而到了李白巨巨這兒,光滿了,他就直接稱呼“圓光過滿缺”了。
除了這些字之間的相互組合,詩人們還會找到各種各樣不同的字來形容它們,用得比較多的,金、銀、玉,都是挺貴的東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