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日,中老昆萬鐵路正式通車
這條北起中國昆明市
向南經玉溪市、普洱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至老撾首都萬象
全長1022千米、設計時速160千米
電氣化客貨混運鐵路
為中老建交60周年送來了珍貴禮物
複興号CR200J型動力集中式動車組行駛在中老昆萬鐵路上,圖源@視覺中國
至2022年8月2日
中老昆萬鐵路通車8個月
累計發送旅客554萬人次
其中國内段484萬人次、老撾段70萬人次
累計發送貨物600萬噸
其中跨境貨物106萬噸
中老昆萬鐵路沿線景觀,圖源@視覺中國
中老昆萬鐵路帶動了沿線旅遊目的地消費火熱
促進了沿線經濟發展
便捷了沿線居民出行
但
中老昆萬鐵路給沿線帶來的都是繁榮嗎?
我們先看一組數據
普洱站啟用半年
共發送旅客48.5萬人、到達旅客46萬人
車次從45列以下增加至54列及以上
客流量由單日4000人次增加到超7000人次
普洱站外景,圖源@視覺中國
與普洱站鄰近的普洱思茅機場表現如何?
今年上半年該機場生産數據如下
旅客吞吐量53884人次,同比下降83.6%
貨郵吞吐量151.3噸,同比下降73.3%
飛機起降1106架次,同比下降77.1%
其中運輸起降878架次,同比下降80.3%
所有指标的增速都是雲南省倒數第二
2022年普洱思茅機場生産數據統計圖,圖源@中國民用航空西南地區管理局
中老昆萬鐵路帶來的繁榮在普洱民航為何失效?
反而是對民航産生了虹吸效應呢
原因在于高鐵與民航運輸服務均主要面向中等收入以上旅客群體
(中老昆萬鐵路并非高鐵,但其運行旅客列車為動車組,适用于此原理)
因此其空間服務範圍不可避免地存在競争性
已有研究表明
2015年雲南省尚未出現高鐵-民航競争網絡城市節點
顯然這種情況從2021年起發生了變化
普洱—昆明、西雙版納—昆明
變為了高鐵-民航競争激烈的地段
2007-2015年高鐵-民航競争網絡的城市空間分布格局及演化,圖源@《地理科學》
普洱至昆明距離約300千米
民航與鐵路相比處于絕對弱勢地位
中老昆萬鐵路開通前
普洱思茅機場各項生産數據已在有序恢複
其旅客吞吐量規模在雲南機場中能排至中等位次
但中老鐵路開通後迅速跌至末尾
這種趨勢延續到了2022年8月
2021年普洱思茅機場生産數據統計圖,圖源@中國民用航空西南地區管理局
據飛常準數據顯示
2022年8月普洱思茅機場僅執飛了10個航班
而在中老昆萬鐵路開通前
光普洱—昆明航段就有祥鵬、東航和瑞麗3家航司競争
航段一天的航班量相當于如今機場一個月的航班量
普洱站與普洱思茅機場位置關系示意圖,制圖@淩家興
為何普洱人民不選擇飛機,而選擇鐵路?
畢竟飛機旅程隻需不到1小時
而鐵路需要3小時
主要原因在于鐵路票價僅需139元(普洱—昆明南)
而機票價格在700-800元
還需加上具有中國特色的機建費和燃油附加費
大多數的普洱人民收入并不能支撐起機票開銷
此外,算上候機時間和昆明機場至市區的時間
飛機出現在時間上似乎也不劃算了
普洱思茅機場航站樓,圖源@視覺中國
抛去上述因素
普洱思茅機場本身也面臨着發展難題
即機場本身硬件設施短闆問題
由上圖可見普洱思茅機場離市中心極近
機場最大可保障機型為A319-100和B737-700
這種機型為高原機型
國内存量十分有限,兩種機型加起來僅200餘架
甚至低于中國民航機場的數量
因此普洱思茅機場在航線開通上難度極大
這種情況下機票價格往低走的概率就會變小
無獨有偶
位于中老昆萬鐵路沿線的西雙版納嘎灑國際機場
也受到了鐵路的沖擊
但得益于西雙版納獨特的地域景觀和民族文化
旅遊業發展底蘊更加深厚、規模更加龐大
因此其仍然存在一定的中遠程遊客市場
加上機場硬件設施條件較為優越
民航受損程度相對較小
機場旅客吞吐量位次在雲南省由第二下降至第三
2022年西雙版納嘎灑國際機場生産數據統計圖,圖源@中國民用航空西南地區管理局
中國鐵路建設仍在快速推進
鐵路和民航的競争也将長久存在
且這種競争可能愈演愈烈
表現在高鐵占優勢的距離不斷加長
原來因地形具有絕對優勢的航段将迅速喪失優勢
這需要中國民航持續創新
大型機場、樞紐機場提升候機效率
也需要改革現行的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模式
試點大型城市保留“城市機場”
而不是一刀切的遷建、廢棄
才能拯救一批發展環境惡劣的中小型機場
競争網絡中高鐵列車與航班頻次的距離分布規律,圖源@《地理科學》
參考文獻
王姣娥,景悅,楊浩然.中國高鐵-民航競争網絡的空間演化模式及影響因素[J].地理科學,2020,40(05):675-684.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
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