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
“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
但小萃花一直比較蒙圈,
“冬吃蘿蔔”是白蘿蔔還是胡蘿蔔?
雖說都是蘿蔔,
但搞不清混淆食用的話
難免達不到想要的功效啊~
想弄清這一問題,就必須明白冬吃蘿蔔的養生機理和各種蘿蔔的功效。
中醫上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冬之所以主收,主藏,是因為氣候寒涼。同理,人體也一樣,如果體内有火,則不利于陽氣的内斂和收藏。所以,冬季養生宜用滋陰降火通氣的辦法。
說到這裡,有很多小夥伴可能不理解,冬季天氣明明那麼冷,怎麼還會體内有火呢?
冬季陽氣内斂,人體處于“關閉”的狀态,皮膚氣孔緊縮,活動量減少。加上冬季飲食多為火鍋、羊肉等肥甘厚味的食物,多餘的熱量發散不出去,很容易出現口腔潰瘍、臉上冒痘、大便不通、咽喉腫痛等上火的表現。
再說回蘿蔔,因為蘿蔔有降火順氣的功效,所以此時節吃蘿蔔養生最好不過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到底是哪種蘿蔔有這樣的功能呢?
白蘿蔔補氣促消化
白蘿蔔,性涼,能消食、下氣、化痰。
白蘿蔔生吃促消化,因為其辛辣的成分可促胃液分泌,調整胃腸功能,還有很強的消炎作用。
白蘿蔔熟吃能補氣順氣,尤其和豬肉、羊肉等一起炖着吃,效果更佳。
青蘿蔔清熱止渴
青蘿蔔,性涼,功效基本同白蘿蔔。
兩者屬于親戚,都是十字花科蘿蔔屬,隻是白蘿蔔色白偏入肺經,青蘿蔔色青偏入肝經,因為白色屬肺,青色屬肝,因此,青蘿蔔偏于入肝清肝火,白蘿蔔則偏于入肺清肺熱,兩者功效大同小異。
紅心蘿蔔抗氧化
紅心蘿蔔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能夠抵抗衰老,增強血管彈性、增進視力,讓皮膚更光滑,是一款不錯的美容食物。
胡蘿蔔補肝明目
胡蘿蔔,有的地方又将其稱為紅蘿蔔,和皮紅肉白的紅蘿蔔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東西,雖然胡蘿蔔也稱為蘿蔔,但與以上三種蘿蔔完全沒有血緣關系,其屬于傘形科胡蘿蔔屬。
胡蘿蔔含有大量胡蘿蔔素,其分子結構相當于2個分子的維生素A,在肝髒及小腸粘膜内經過酶的作用,可補肝明目。
鑒于以上幾點,如果為達到飲食養生的目的,冬天選用白蘿蔔和青蘿蔔療效最為可靠。
這幾類人不适合白蘿蔔
但要注意,以下這幾種人不适合吃白蘿蔔。
1.氣虛體質的人不宜吃白蘿蔔
氣虛是中醫理論上對人體病症的一種描述,簡單來說就是由于人體元氣不足造成的多種病理變化,包括肺氣虛、心氣虛、腎氣虛等。白蘿蔔屬于涼性食物,而氣虛的人更需要的是補氣補血的食物。另外白蘿蔔也有行氣的功效,行氣過多會導緻耗氣散氣,使氣虛症狀加重。
2.陽虛型便秘者不宜吃白蘿蔔
同理,陽虛也是人體病理症狀的一種,一般陽虛的人常感四肢不熱,腰膝酸冷。白蘿蔔營養價值高,且能健胃消食、行氣散瘀,但它并不适合陽虛類型的便秘患者,吃了可能會導緻加重症狀。
3.脾虛者少吃白蘿蔔
由于白蘿蔔有下氣和消滞的作用,因此對于脾胃虛弱,并且沒有積滞的人來說,最好不要經常吃白蘿蔔。因為過多的行氣,就有耗氣的可能,這會使脾胃虛弱的狀态無法好轉,甚至加重虛弱的情況。
4. 老慢支、哮喘患者,慎吃白蘿蔔
白蘿蔔性涼,味辛、甘,清熱化痰生津。由于性偏涼,因此,那些以虛寒為主要表現的咳喘(痰白、質稀或泡沫痰)最好别吃白蘿蔔,因為本身體質較弱的話,吃偏涼的食物肯定會加重病情,甚至會誘發哮喘急性發作。
另外,像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患者的病程較長,體質以“脾腎虧虛”為主,因此也不适合食用白蘿蔔以祛痰。當然,如果是老慢支急性發作期,痰多、色黃、質粘時,蘿蔔還是可以作為輔助使用的。
5.正在服中藥者不宜吃白蘿蔔
民間有白蘿蔔解藥一說,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從中醫理論來說,蘿蔔和其他中藥沒有相克的情況,因此不存在對其他中藥的影響。但是,由于蘿蔔有“下氣”和“消滞”的作用,中醫認為,行氣太過則容易破氣,因此,吃蘿蔔會對補氣類藥物(如人參、黃芪)的補益作用,存在着一定的妨礙。
冬天馬上就要到了,愛吃蘿蔔和不愛吃蘿蔔的小夥伴都抓緊安排起來吧,但要記得仔細挑選适合自己的蘿蔔,畢竟不同蘿蔔養生功效也是有所差别的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