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南昌市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灣裡分會會員來到羅亭鎮義坪小學開展捐書助學活動。 記者餘紅舉攝
省圖書館閱覽室吸引了衆多讀者。記者 尹曉軍攝
南昌地鐵八一廣場站,市民在電子閱讀機前閱讀。記者 劉 斐攝
中國江西網記者 劉 斐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連日來,記者就“全民閱讀”這個話題進行深入采訪,欣喜地發現,江西人愛書讀書風氣未減,而且随着時代條件的變化,閱讀方式也不斷與時俱進。
從2014年至今,農村書屋慢慢地出現在贛鄱大地上的鄉野村落,僅有數十人的鄉村小學也建起了圖書館,從企業、愛心組織彙聚而來的書籍正充實着一個個淳樸孩童的課餘生活。
我們還會看到,看書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紙質閱讀形式,在地鐵站,在美術館,在高校圖書館,一台台嶄新的電子閱讀機、自助購書機出現在公衆視野。人們隻需打開手機、動動手指就能獲取免費的電子書籍資源,随時随地品味閱讀之美。
當然,在為閱讀堅守的同時,還有一批傳統實體書店在新時代大背景下進行轉型,俨然成為想讀書、愛讀書人群的城市文化公共平台。
鄉野村落有書香
4月20日,在高安市八景鎮胡家坊村,年過七旬的村民胡淼根和老伴早早将房前屋後打掃得幹幹淨淨。老人說,從鎮裡幹部那裡得知過幾天就是讀書日,将屋子打掃幹淨,讓來讀書和借書的人看得清爽一些。
胡家坊村的圖書借閱室就辦在文化中心戶胡淼根家裡。雖藏書量不多,老人卻當做寶。“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牆上第一條閱覽室規章制度老人風趣地解讀為:若是有村民想來看書借書,就是在田裡幹活,我也得上岸洗好手回家開門。
村黨支部書記胡掀華就常常來借書。“老人管理下的圖書室越辦越好,書架幹淨整潔,藏書也是定時清點,每本書都編上号方便借閱。”胡掀華說,在大家努力下,這個小小的圖書借閱室越來越受到村民的喜愛,農閑時愛看書的人總不免要到老人家裡走一走、看一看。
全民閱讀少不了鄉村文化的繁榮。有村民說,想看看風景,就到借閱室裡讀一讀《鄉村旅遊》,要找路子賺錢,也可以借本《農産品加工緻富》《返鄉農民工創業指南》看一看,要是一門心思撲在種田種地上,讀讀《農業災害應急技術手冊》《專家指點蔬菜栽培》等等。
書香傳到鄉野,豐富了農村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全民閱讀也成為鄉村教育的助推劑。
在安義縣新民鄉烏溪小學三樓,由各方愛心力量捐贈的圖書室是學校60多名孩子的最愛。“學生大多都是留守兒童,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成為孩子們平日裡最喜歡做的事情。”校長熊平說,父母不在身邊,有些孩子甚至會在圖書室呆到傍晚,對于他們而言,在閱讀中不僅感受美好社會的關愛,也能從書籍中汲取知識的營養,促進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免費電子閱讀受青睐
4月18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6本,我國成年國民中,10.2%的國民年均閱讀10本及以上紙質圖書。調查指出,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和紙質圖書閱讀率為73%,均有所增長。數字化閱讀的發展,推動整體閱讀人群持續增加。有聲閱讀成為國民閱讀新的增長點,移動有聲APP平台成為聽書的主流選擇。
“白天工作忙,大多數閑暇時間集中在晚上,這讓我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紙質閱讀形式。”今年36歲的公務員劉先生表示,有聲APP成為很多愛書人的選擇,睡前打開手機中的APP,帶上耳塞靜靜地聽平常愛看的書不失為閱讀的另外一種美好的方式。
記者在省美術館、南昌市圖書館、江西财經大學圖書館、江西師範大學圖書館等地發現,電子閱讀機出現在各個角落,越來越多的讀書人正在适應并經常使用電子閱讀機。“紙質書帶來的安靜與親近感,決定了讀紙質書是我讀書方式的第一選擇,但這并不會妨礙我去選擇用電子設備下載書籍、聽書。”江西财經大學大二學生小李說,在學校圖書館,電子閱讀機随處可見,自己可以随意免費下載圖書資源,也可以獲取圖書音頻,方便在閑暇時聽書。
在省美術館,放置在大門口的電子閱讀機總能迎來讀書的市民閱覽和下載書籍。記者根據提示點擊進入閱讀頁面,文學類、曆史類、傳記類……記者隻需掃碼下載APP就可随意下載免費的圖書,輕松實現在手機上閱讀。在南昌市圖書館,電子閱讀機上還增添了全國各大報紙的電子版資源,隻需動動手指,記者可以免費浏覽當天全國各地新聞。
來自江西财經大學圖書館閱讀大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學校電子借閱機下載圖書分别為3.82萬冊、4.61萬冊、4.92萬冊。江西财經大學圖書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從高校的情況來看,電子閱讀下載圖書量逐年遞增,由于其靈活方便的優勢,電子閱讀方式在大學生閱讀方式中越來越普遍,我們總是能在電子閱讀機前看到下載電子書的讀書人。
随時随地品味閱讀之美
在南昌市新建區立新路社區,“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俨然成為居民共識,下班下課後去社區圖書館裡讀書寫字,已經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小巷深處的蔡定劍公益圖書館成為新建區實驗小學孩子們課餘最愛的去處。“圖書館裡有我許多愛看的書,漫畫書裡的小人畫得可好了。”4月18日下午,7歲的李晨馨一下課就帶着書本來到這裡。
圖書館簽名表裡,不少都是童真可愛的字迹。“這家由社區鄉賢創辦的公益圖書館運營一年多來,受到周邊居民尤其是孩子們的喜歡。放學後,有很多孩子會來這裡看書做作業,成為名副其實的社區‘三點半’課堂。不僅如此,圖書館還不定期地由志願者教孩子們學英語、練書法,家長心中更是歡喜。”社區主任夏麗說,館藏中有些珍貴的外文原版書籍,這也吸引社區愛書人,其中不少年輕人也會下班後靜下心來閱讀。
借助電子閱讀的發展,我們驚奇地發現,人們或許可以不受時間限制、不被地點阻隔地進行閱讀。位于南昌市東湖區彭家橋街道鶴卿書館是我省第一家24小時圖書館,它正吸引着越來越多愛讀書、想讀書的城市居民。
“在北京、廣州等地都出現了24小時圖書館,撫慰着很多市民的愛書情懷。公共圖書館雖然都設有公共閱覽區及自習室,但平日開放基本遵循朝九晚五,無法匹配年輕人下班後的時間。”今年22歲的醫院藥師盛莎莎認為,鶴卿書館的出現,不僅讓南昌的夜讀人有了栖身之所,更重要的是彙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不眠燈光下一齊手不釋卷,這無疑是一種幸運。
在地鐵站點,你也可以和閱讀零距離。在南昌市地鐵1号線八一廣場站,電子閱讀機、智能售書機一應俱全。“對于城市居民來說,隻要願意閱讀,你就會發現圖書不再局限于圖書館,社區、地鐵甚至是街道,你都可以找到屬于你閱讀的一個公共空間。”市民小魏坦言,全民閱讀推廣多年來,愛書人真正得到實惠和便利。
網上書店和手機閱讀盛行的今天,我們還可以注意到,有一批實體書店仍在為閱讀堅守,席殊書屋就是其中之一。
“網上書城品種全、價格低、配送快,相較之下,實體書店在讀者閱讀體驗方式仍有優勢。”南昌席殊書屋負責人過雲崗坦言,當下席殊書屋做專題文化月講壇,舉辦讀書興趣講壇,邀請名人名家前來開講,聚集了一批愛好書、讀好書的市民。在實體書店日益式微的今天,書店已不像原來那樣隻有單一的賣書功能,如今更多的是承擔文化活動的平台,要讓書店成為城市文化的标杆。
全民閱讀還需努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全民閱讀。多次在重大外交場合談讀書經曆,推薦書單。自2014年起,“全民閱讀”屢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6年12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正式發布的《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是我國首個國家級全民閱讀規劃,标志着中國進入了一個全民閱讀的新時代。
南昌市圖書館相關負責人坦言,我們國家的閱讀率跟其他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全民閱讀的任務還任重道遠,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斷努力,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文獻信息共享平台,推進智慧城市書房建設、利用“互聯網 ”思維完善公共圖書館數字服務網絡,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為公衆提供便捷優質服務,不斷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讓廣大群衆均等享有公共文化服務權利,為打造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提供文化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