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課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課文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8 13:12:5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課文?  (一)課文原句:同上(二年級上冊第3課日積月累),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課文?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課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課文

  (一)課文原句:同上(二年級上冊第3課日積月累)

(二)文化因素:出自《論語·顔淵》:“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仲弓問什麼是仁?孔子說:“出去做官就像接待賓客,使役人民就像承辦重大的祭祀。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強加給别人。在朝廷做官沒有怨恨,在家裡待着也沒有怨恨。”仲弓說:“我雖然不聰敏,請讓我照着您這些話去做吧。”

(三)文化内涵:《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說:這一章是說明什麼是仁的。孔子解釋什麼是“仁”,總起來就是兩個字:一個是“敬”,即敬愛别人;一個是“恕”,即推己及人(如何對待别人?先想想用對待别人的方式對待自己會怎麼樣?)

文中所說的“大賓”是公侯之賓,他們需要尊敬,不能慢待,也就是做官時不能慢待百姓;“使民”(使喚百姓幹活兒)時要像承辦祭祀,祭祀是古代最隆重的事,也就是“使民”也需要尊重人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适用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人都要出外做事。人出外做事最忌諱的是“驕傲”“看不不起人”。驕傲看不起人,小者是人家不容易與你合作,大者是“得罪人”。得罪了人就有遭人報複的兇險。如果能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來對待人,就可以避免兇險。

元曲《豫讓吞炭》第一折有這樣一句話:“休為一朝之忿,平白地就把鄰邦困,可不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紅旗譜》卷一也有:“那個不行,大伯!你不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嗎?”

《屍子》卷上還有對“恕”的解釋:“恕者,以身為度者也。己所不欲,勿加諸人(什麼是恕?恕就是以自己為衡量标準,如果自己不願意要的,就不要加給别人!)”

說明:為了幫助小學生家長順利地為自己的孩子答疑,幫助小學新入職的教師查找資料,幫助高年級學生順利自讀,本《随筆》将對這些含傳統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講解。敬請閱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