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普及?我省中小學開學在即,省疾控專家提醒:由于春季也是各類流行疾病高發的季節,加上開學季的到來,學生們回到學校後處于人群密集的環境,所以除了新冠病毒的日常預防外,各位家長更要注意預防傳染性疾病,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普及?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我省中小學開學在即,省疾控專家提醒:由于春季也是各類流行疾病高發的季節,加上開學季的到來,學生們回到學校後處于人群密集的環境,所以除了新冠病毒的日常預防外,各位家長更要注意預防傳染性疾病。
開學如何預防新冠
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對校園疫情防控作出了一些具體的指導。
省疾控專家表示,指南明确各級各類學校要組織工作力量加強師生日常健康監測,提醒督促師生出現發熱、幹咳、乏力、咽痛等症狀時,不帶病到校工作或學習。
開學返校前一周,學生居家每日開展測量體溫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臨床症狀觀察等健康自測,出現發熱、幹咳、乏力、咽痛等症狀要檢測抗原或核酸,如檢測結果确認感染病毒,須如實報告學校,延遲返校。
師生返校後連續7天開展健康監測,盡量減少聚集性活動。師生入校時測量體溫,發現發熱等症狀師生及時采取留觀等相應措施。
還需預防這些傳染病
省疾控專家提醒,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非常重要,同時也不能忽視常見的傳染病。校園是師生聚集的場所,春季常見的傳染病如流感、手足口病、諾如病毒引起的腹瀉等均可在人群密集的校園内傳播。
例如流感。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通過咳嗽、打噴嚏等空氣飛沫方式傳播。它表現為急性起病、發熱(可為39℃至40℃),伴有畏寒、寒戰、頭痛、肌肉酸痛、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症狀,接觸患者1至7天發病,各學段兒童、青少年均易感染。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流感疫苗,每年流行季節前接種一次,免疫力可持續一年。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為主要症狀。少數重症患者可出現無菌性腦炎、腦膜炎、急性弛緩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并發症。若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以上症狀,要及時帶孩子就醫。對6月至5歲兒童而言,接種手足口病疫苗是預防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的最有效方法。
諾如病毒的高發期,尤其是在相對封閉的環境,如學校、餐館、醫院等地。雖然目前諾如病毒急性腸胃炎沒有特效藥,以補劑及對症治療為主,但也不必過于緊張,因為它為自限性疾病,病情輕微,愈後良好,恢複後無後遺症。面對諾如病毒的時候,其實預防比治療更重要。比如,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飯前便後要洗手;注意飲食和飲水衛生,不食不潔、無證食品等。
專家提醒,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的傳染病防控工作,盡量不要帶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場所,每天及時觀察孩子的健康狀況,如孩子有發熱症狀要為其測量體溫,如果孩子有發燒及咳嗽、打噴嚏等呼吸道症狀,應自覺戴上口罩并帶其就診。如孩子需要居家隔離治療,家長應督促孩子在家休息,避免與其他同學接觸,不參加校外輔導班等活動,避免造成疾病傳播。
海南日報 記者:馬珂
來源: 海南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