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相争八年之久,壯者死于鋒镝戰火,老弱死于颠沛流離。大小城邑十室九空。商賈巨富自築堡壘,以避寇盜。強壯者落草為寇,老弱者餓死道旁,真是滿目瘡痍。
公元前202年一月,劉邦在定陶即皇帝位,大宴功臣,分封諸侯。
劉邦先對功臣道:“諸君随我攻秦滅楚,勞苦數年,助成帝業。今日宴會,君臣同樂,各皆盡量一醉。”
将士奉命,歡呼痛飲。
劉邦飲至半酣,對衆将說道:即使黃河細如衣帶,泰山平如磨刀石,諸位的封國山河永固,子孫後代滄海桑田永不變。”
劉邦分封,最大的麻煩是齊王韓信,如果按照垓下之戰前的承諾,“陳以東至海”都封給韓信,半壁江山都要封給韓信。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劉邦在垓下之戰前後,進行了未寒積薪、深謀遠慮的布局。
劉邦封韓信為齊王時,也拜丁複為齊國大司馬,後又多次籠絡,此刻丁複率騎兵脫離韓信,若劉邦韓信火并,劉邦有灌嬰和丁複兩支騎兵,韓信則隻有步兵。韓信率齊軍南下後,劉邦的兩位心腹,漢國左丞相曹參與齊相傅寬,立即從濟北郡東進臨淄,名義上幫韓信鎮守齊國,實則占了韓信老巢。垓下之戰激戰後,齊軍損失約八九萬,原地休整了數天。這短暫的空檔期,劉邦令周勃率領一軍,迅速接管泗川郡、東海郡二十二縣;灌嬰則率騎兵長驅直入,從九江郡的厲陽渡長江,斬會稽郡長項聲,共取得五十二縣。
由于項羽烏江自刎,劉邦軍團迅速接管西楚國地盤。項羽的西楚國有八個郡,現在除了砀郡在彭越手上,其餘七郡大部分地盤都在劉邦的控制下。
做了這些鋪墊後,劉邦向齊王韓信提出了條件,齊王改封楚王,封地從四個郡增至五個郡:薛郡、泗川郡、東海郡、鄣郡、會稽郡。
楚國面積比齊國大,城邑數比齊國多。最重要一點,韓信是東海郡淮陰人,土生土長的楚國人,抛開别的因素,他确實更願意做楚王。
楚漢時期的戰将,韓信說自己第二,恐怕無人敢稱第一。但是玩政治,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韓信一竅不通,跳不出劉邦的手掌心。
齊王韓信改封楚王,這個過渡中沒有發生任何變故,這與劉邦未雨綢缪、先發制人而提前布局是分不開的。
當時天下一分為十,除劉邦外還有九個異姓諸侯王,即楚王韓信,定都下邳;韓王信,定都陽翟;淮南王英布,定都六;梁王彭越,定都陶;長沙王吳芮(遙封),定都臨湘;趙王張敖,定都襄國(信都)、燕王臧荼,定都薊、閩越王驺無諸,定都東冶(今福建福州);東瓯王驺搖(又稱東海王),定都東瓯(今浙江溫州);此外嶺南的趙陀也稱霸一方。此時的情形,好比幾十年前,戰國七雄再加宋國、越國、中山國。
劉邦名義上是天下共主,而那些諸侯王,多是原來就畫地為王了,劉邦隻是順勢而為封他們為王,好齊心協力對付項羽。
項羽分封時重用親信和跟随自己入關的将領,無視各地以及占據土地的諸侯,結果制造了許多矛盾,天下大亂,齊、燕、趙三國比漢國還要先起兵。劉邦吸取教訓,封王基本以實力來和所占地盤來劃分,大部分諸侯王原本就已經占據一些地盤,劉邦所做的不過是順水推舟。
除了諸侯王,有戰功的将領,還要分封一大批功臣侯,由于地盤有限,僧多粥少。
劉邦集團論戰功,韓信所屬的将尉,軍功最多,這些人心中忐忑,人心躁動,怕劉邦隻封親信,差點引發兵變。
劉邦幾個心腹都束手無策,若嚴格按照論功行賞來,劉邦麾下将尉大多在荥陽一帶受阻,怎比得了韓信連破三秦、西魏國、代國、趙國、齊國,以及作為垓下之戰的總指揮。沛縣幫等劉邦心腹都不想放棄多封的機會,劉邦自己也害怕韓信麾下這些将軍勢力過大。
劉邦最理想的分封方式,是給所有功臣都削封,都減少封邑,但這樣兩邊都不讨好,後果難測。
此時太傅張良挺身而出,他身為帝師,行相國事,劉邦準備給他三萬戶,居列侯之首。張良相忍為國,請劉邦給他削封成一萬戶。
按照張良的标準,劉邦其他心腹如果不降低封邑,怎麼說得過去。
張良試探地問劉邦:“陛下最恨的人是誰?”
劉邦咬牙切齒回答:“雍齒。”雍齒也是沛縣人,據豐邑叛劉邦,害得劉邦四次攻擊豐邑,找項梁借兵才攻下。後來雍齒跟随常山王張耳來投,劉邦迫于形勢沒有殺之,其實早恨之入骨。
張良胸有成竹道:“陛下若封雍齒為侯,多給食邑,楚王(韓信)麾下将士必安心。”
劉邦咬牙切齒,封最恨的人雍齒為汁邡侯,食邑2500戶,果然韓信所屬将尉再無人懷疑劉邦藏有私心,軍心安定下來。
張良祖孫三人擔任六任韓王的相國,所謂六世相王,這才是一個相國應該有的格局。而劉邦名義的相國蕭何,水平可就雲泥之别,雲龍井蛙了。
劉邦前後分封的功臣侯有143位,其中食邑5000戶以上的至少有:長安侯盧绾食邑約2萬戶;周呂侯呂澤食邑約1-2萬戶;平陽侯曹參食邑10600戶;留侯張良食邑10000戶;绛侯周勃食邑8100戶;酂侯蕭何食邑8000戶;陽都侯丁複7800戶;汝陰侯夏侯嬰6900戶;信武侯靳歙5300戶;舞陽侯樊哙5000戶;穎陰侯灌嬰5000戶;曲逆侯陳平5000戶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