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個月後阜陽正式跨入高鐵時代

一個月後阜陽正式跨入高鐵時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5:46:24

一個月後阜陽正式跨入高鐵時代(的安徽阜陽春運之變)1

20世紀90年代,阜陽外出務工人員在火車站前排隊進站。 張續亮 攝

20世紀90年代,阜陽外出務工人員在火車站前排隊進站。 張續亮 攝

(新春走基層)“高鐵時代”的安徽阜陽春運之變

中新網安徽阜陽2月7日電 (吳蘭 張續亮)安徽阜陽是聞名全國的勞務輸出集散地之一,每年約有300多萬人在江浙滬等地務工。

2019年12月1日,京港高鐵商丘至合肥段、鄭州至阜陽高鐵開通。位于安徽北部的阜陽、亳州成為安徽最後進入高鐵時代的兩座城市。高鐵開通的2年多時間裡,阜陽春運不斷在變化,人們出行方式和選擇更加多樣化,為務工大軍打道回“阜”、外出“淘金”鋪就一條舒适出行的“坦途”。

今年是阜陽邁入高鐵時代迎來的第三個春運,鐵路部門預計,今年春運40天,高速鐵路阜陽西站與普速鐵路阜陽站将發送旅客107.89萬人,同比增長18.85萬人,增幅21.17%,其中超半數旅客将乘坐高鐵往返阜陽。

一個月後阜陽正式跨入高鐵時代(的安徽阜陽春運之變)2

阜陽外出務工人員在火車站前排隊進站。 張續亮 攝

昔日春運“難”曆曆在目

售票廳裡人山人海,站前廣場“黑壓壓”一片,有人“翻窗”爬進綠皮火車,有人直接被“擠”在車座下面或放行李的架子上……談起春運,黃付錄腦海中浮現曾經熙熙攘攘、人潮湧動的畫面。

“那時,無論在候車室還是車廂裡,經常被‘擠’得雙腳都處在懸空狀态。”家住阜陽市聞集鎮田樓村的他在外務工25年,奔波過珠三角、長三角,今年他打算前往北京務工。像黃付錄一樣,早期融入務工大潮興盛的一代,對過去春運,務工出行難的困窘深有體會。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随着農村家庭聯産承包制的推行,農業産業結構的調整,農民紛紛走出家園外出“淘金”,洶湧澎湃的民工潮因此形成。

“出去時,蛇皮袋裡裝被子;回來時,旅行包裡裝票子。”“外出一人,緻富全家;一戶打工,帶動全村。”……成為當時外出務工人員的“肖像畫”。

每到春運高峰,阜陽站不堪重負,列車嚴重超員,無法滿足大批民工外出乘車的需求。“過去春運阜陽運輸壓力大,其原因主要是鐵路運力不足。”已經退休的“老鐵路人”張林回憶。

20世紀70年代,阜陽站不過是皖北青阜支線盡頭小站,2條股道、2對客車、2個售票窗口,候車室面積隻有360平方米,年客發量不到60萬人。20世紀90年代初,阜陽站也沒有一趟始發列車,每天停靠的列車隻有五六趟。“這樣‘緊張’的運輸能力,當然不能承載一個擁有千萬農業人口大市的民工疏運重任。”張林說道。

有着27年工齡的阜陽站值班站長黃江濤也是一位“老鐵路人”,他曆經無數個春運,見證列車升級、環境改變和出行變遷。“當地有‘三六九,往外走’的習俗,每逢正月初三、初六、初九,阜陽站站外廣場、候車室到處都是人頭攢動的‘人海’場面,最多時廣場上有六七千人。”

黃江濤至今難忘那時的春運場景:僅能容納300多人的候車室卻要面對成千上萬的務工大客流,農民工兄弟頭頂着大包小包,生怕一不小心行李被擠丢掉,當時車站廣場沒有硬面化,遇到雨雪天便泥濘不堪,泥漿四濺,旅客渾身是泥,許多民工在車站滞留三四天買不到車票……

一個月後阜陽正式跨入高鐵時代(的安徽阜陽春運之變)3

高鐵時代阜陽站旅客便捷出行。 張續亮 攝

外出“淘金”更加“體面”

在阜陽境内的阜陽西、太和東、颍上北、界首南、臨泉5個高鐵站的開通,基本覆蓋境内8個縣市區,逐漸形成的“米”字型鐵路樞紐,讓阜陽與長三角城市地區緊密聯系起來,人們出行條件越來越優越便捷,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也逐步駛入“快車道”。

“從阜陽到義烏,現在僅需4個小時左右,比乘坐普快少了将近5個小時。”在浙江義烏從事服裝批發生意的陳興亮對高鐵開通後的便捷深有感觸。家住阜陽市颍東區的他在義烏工作有8年,自從高鐵開通後,回家成為常事。

據了解,目前阜陽至合肥的列車最短時間由過去的2小時18分壓縮至57分,到上海的最短時間由過去的9小時33分壓縮至3小時26分,已形成南京、武漢、鄭州2小時交通圈,長沙、蘇州3小時交通圈,上海、北京、杭州4小時交通圈,務工人員到長三角等城市越來越方便。

“過去是有票就行,現在甯願多花一點錢,也要乘速度快、舒适度高的動車或高鐵。”在上海博格工業用布有限公司工作的張廣東在阜陽西站候車時說道,“現在,講究‘輕裝上陣’,拉個簡易旅行箱,輕輕松松進站上車,出行也更加‘體面’”。

據鐵路部門統計,2020年春運期間,阜陽市民選擇高鐵出行占比為44%,2021年春運期間,阜陽市民選擇高鐵出行占比為58.6%,今年春運期間,阜陽市民選擇高鐵出行預計占比為62.2%。

“如今的候車能力、運力配備十分充足,春運期間,列車高密度開行,客運人暢其流,昔日人山人海的‘喧嚣’場面不複再現。”阜陽西站值班站長楊靜說,“總建築面積達4萬平方米的阜陽西站站房,擁有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的候車大廳,最多同時可容納4000人。”

今年春運,阜陽站、阜陽西站共計劃增開130列旅客列車,其中阜陽站加開62列,阜陽西站加開68列,日均開行列車數量達365列,平均每4分鐘就有一趟列車去往全國各地。務工人員從家門口就能方便地乘坐高鐵列車前往北京、上海、鄭州、西安、深圳、溫州、合肥和亳州等地。

“鐵路巨變,造福一方百姓。”阜陽北站營銷科長袁曉偉說道,“邁入高鐵時代的第三個春運,人們高鐵普快随意選,進站乘車更從容,出行體驗更便捷。”

除了外出“淘金”更加簡便化,返鄉創業、就業逐漸成為“熱點”。高鐵開通加快了阜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進度,更好地釋放了江蘇結對合作幫扶“紅利”,大批外來工業企業入駐阜陽投資興業,也掀起了更多返鄉創業“熱潮”。

截至2020年12月,阜陽市累計返鄉創業人員63498人,其中2020年新增返鄉創業人員3367人。

一個月後阜陽正式跨入高鐵時代(的安徽阜陽春運之變)4

高鐵時代阜陽站旅客輕裝出行。 朱蕾蕾 攝

旅客出行更加輕松便捷

“狼狽”是家住阜陽市袁寨鎮郝橋村的任信福對印象中的春運概括。每年從廣東回家的他必須“過五關斬六将”曆經重重“磨難”。

“春運高峰時期,買票排隊的隊伍能從售票窗口一直延伸到站前廣場。”任信福介紹,他到火車站第一件事就是搶票,然後,簇擁進站、“瘋狂”上車,常常弄得“狼狽不堪”。

“現在用手機在網上就可以買到票,太方便了。”談起如今出行,在廣東鄂博電子廠工作15年的他感慨鐵路變化,他表示阜陽開通高鐵後,他回家的路不再坎坷、遙遠。

據鐵路部門統計,2019年春運期間,互聯網售票占比為86.30%,2020年春運期間,互聯網售票占比為94.50%,2021年春運期間,互聯網售票占比94.30%,2022年春運期間,互聯網售票預計占比為95.10%。

“今年春運,不僅僅讓旅客走得了,更要讓旅客出行體驗獲得感更足,安全感有保障,幸福更有‘質感’。”阜陽西站站長儲茂高說道,“如今,科技助力春運,阜陽旅客隻需在自動閘機上刷下身份證,然後進行臉譜識别,即可完成測溫驗碼、自助化實名驗證、驗票,實現輕松進站乘車。”

近年來,春運不再難,服務更加人性化。随着交通條件升級,鐵路高鐵站車全面推行的電子客票和今年推行的臨時電子身份證,免去了旅客取票和補辦身份證的煩惱。同時,延長12306網站售票服務時間,新增網上辦理開車後車票改簽業務,打造讓數據多“跑腿”,旅客少走路的暖心模式,這讓不少旅客倍感方便。

在母嬰候車室,打算去南京的“90後”朱朋輝和于慶芳帶着不滿1歲的孩子在母嬰候車室休息,嬰兒在搖籃床裡安靜地睡覺。

朱朋輝母親感慨家鄉鐵路發生的變化,回憶起2000年春運出行場景,“當時,候車室特别擁擠,沒有歇腳的地方,小孩隻能坐在包裹或地上玩耍。”

“站内高标準配備了‘四區一室’,包括軍人候車區、重點旅客候車區、商務區、兒童遊樂區、母嬰候車室,為不同旅客提供不同服務需求。”阜陽西站值班站長楊靜介紹,“春運期間,車站推出‘情暖旅途’颍淮高鐵服務品牌,為旅客提供預約、全程、周到、溫馨的高鐵服務,讓春運旅客出行貼心、暖心。”

今年春運,鐵路不僅要根據客流變化和車票預售情況,精準實施“一日一圖”,科學做好客流組織,服務好旅客出行,還要在疫情防控中守好鐵路“關口”。

阜陽西站站長儲茂高介紹,為做好春運期間疫情防控工作,阜陽西站科學精準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加強進出站測溫驗碼工作,動态調整進出站測溫(驗碼)通道,安排脫網人群的“健康碼”核驗登記通道,對進出站閘機、電梯、候車室座椅等采取2小時一消毒要求嚴格規範操作,同時強化車站通風消毒,加強廣播宣傳,提醒旅客做好個人防護,規範佩戴口罩。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