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拍攝的上海外灘。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6月1日起,上海全面恢複正常生産生活秩序。新華社記者走訪了餐飲、物流、外貿、創新創業等代表性行業的4家企業,用心感受人們心中的堅韌和執着。
辦法總比困難多
外賣終端提示音響個不停,員工忙着清潔消殺和出餐……6月1日時近中午,記者來到上海市普陀區的930私房菜宜川路店,員工們正在有序忙碌,為即将到來的午餐外賣高峰做準備。
“快遞小哥取貨一定要掃場所碼,今天晚上結束閉環管理,但大家仍然要注意防護”……見習店長馮有祥剛給員工們開完例會。在此前閉環管理的近兩個月裡,每天上午10點的例會都從沒中斷過。“雖然疫情下有很多困難,但精氣神不能掉,隊伍不能亂。”馮有祥說。
6月1日,上海市普陀區的930私房菜宜川路店的廚師在後廚忙碌。新華社發
例會過後,20多名員工各就各位,後廚響起洗刷、切菜的聲音,竈火旺起來,油鍋滋滋作響,店裡熱氣騰騰。
目前飯店仍然不開放堂食,大廳裡還是有些冷清。“以前預訂包房需要提前一周,下午5點就開始排隊了,現在隻能做外賣。”把客戶預訂的菜品拎到外賣取貨點,幹了十多年的老員工房開良對記者說。
“從3月中旬開始,生意就有點難做,4月1日起上海封控措施升級,我們一下子就懵了,不知道封控什麼時候能結束,也不知道下個月工資還能不能按時發。”店長林玉玲說。
慌亂是短暫的,辦法總比困難多。這家飯店開在居民區比較集中的街區,疫情期間不少居民有團購需求,飯店就利用自己成熟的采購渠道,推出蔬菜包、預制菜套餐等産品,受到周邊居民歡迎。
“我們99.8元的團購套餐包含了紅燒肉、糖醋小排、蔥油面等家常菜,居民非常喜歡。”林玉玲說,“團購既是飯店想方設法的自救,也是為社區做好服務。每天都有事做,員工心裡也踏實。5月以來,物流運輸逐漸暢通,我們的蔬菜和餐食可以做到新鮮直送,保證了品質。”
即便如此,飯店仍面臨虧損壓力。“我們盡最大努力,也要讓員工有飯吃、有錢掙。這段時間,不管在店裡封閉工作還是被封控在家,員工的工資我們照常支付。店裡也給大家供應了米面油蔬菜等物資,讓大家安心。”林玉玲說,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
信守承諾,商機總會回來
6月1日一大早,上海京民物流有限公司員工華強就趕到位于上海青浦區的梁杭智慧園,調度安排車輛複工。公司的十幾台17.5米長的大挂車靜靜地停在園區,這些兩個月沒見的“大塊頭”讓華強不由得心頭一熱。
3月以來,總部設在上海、年營業收入約2億元的京民物流深受沖擊。
前一段時間,公司運營經理陳幫龍和他的同事們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公司有200多台大挂車和120多個司機,每個月工資支出就要200萬元左右,加上司機隔離等費用支出,公司每天都在虧損,“晚上都睡不着覺”。
“近兩周來,物流通行情況明顯好轉,下高速不排隊了。公司财務部門近期也收到了退稅,感覺政府部門和全社會都在想辦法,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共渡難關。”陳幫龍說。
陳幫龍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京民物流也千方百計完成對客戶的服務保障。“我們自己的車不能送貨,就付出2至3倍的價格到市場上找車,甯可自己虧一點,也要信守承諾。疫情總會過去,守住信譽金字招牌,商機總會回來。”
把耽誤的工期搶回來
6月1日早上7點多,上海思樂得不鏽鋼制品有限公司500多名員工或開着私家車,或騎着摩托車、自行車,齊刷刷返崗。員工們先在“數字哨兵”前出示健康碼,排隊做抗原檢測和核酸檢測後,進入廠區。
6月1日,工人在上海思樂得不鏽鋼制品有限公司生産制造車間内工作。新華社發
“今天,我們100%複崗了!”公司總經理張斌難掩興奮,“總算等到這一天了!”
思樂得是一家有30多年曆史的外貿企業,頗受海外客戶的認可。3月中旬停工前,企業今年的外貿業績同比增長了40%。停工兩個多月,每個月僅員工工資等固定開支就有約500萬元。
雖說“壓力山大”,張斌反複思量後給員工發了一份告知書,宣布“半年不裁員”。這兩個多月來,思樂得工資照發、社保照繳,還通過線上培訓幫助員工提升技能。
6月2日,一輛大貨車開進上海思樂得不鏽鋼制品有限公司工廠。新華社發
成本尚可自行消化,一度幾乎中斷的跨省物流則讓思樂得感覺“有勁兒使不上”。張斌說,企業的原材料70%以上需要跨省運輸,浙江的不鏽鋼、江蘇的五金件、進口的塑料件,一段時間全部停擺。出口雖然可以訂到艙位,但陸路運輸受阻,集裝箱幾乎沒有辦法運到港口,“延遲交貨要跟海外客戶做大量的解釋工作,很擔心訂單流失”。
為了複工“号令”一吹響,企業就能快速“回血”,停工的兩個多月裡,居家辦公的營銷部門忙着穩定海外客戶,雲端協作的設計部門完成了新産品的開發和設計,甚至面向海外出口的艙位也早早預訂好。
“各級政府對我們非常支持。”張斌告訴記者,公司5月1日就進入了複工複産“白名單”,隻是當時工廠不具備閉環生産生活的條件,綜合考慮後選擇繼續停産。5月30日,思樂得啟動複工複産,員工在企業與居住地之間“兩點一線”通勤。“複工的消息比救助政策更鼓舞人心,我們要把耽誤的工期搶回來,6月中旬預計産能可以恢複到90%以上。”
創新生态系統加速修複
在上海浦東新區蔡倫路,和度生物醫藥(上海)有限公司6月1日迎來了兩個多月來首次全員到崗,其中包括一位因疫情耽擱的新入職研究員。
6月2日,和度生物醫藥(上海)有限公司的研發人員在檢測細菌活性。新華社發
穿上工作服,工作人員一頭紮進實驗室。按下移液器、記錄好每一個數據,搖晃着五顔六色的玻璃器皿、聽着嗡嗡作響的儀器運轉……熟悉的生活再度回到人們身邊。
凝視着這一幕場景,和度生物創始人向斌百感交集。2019年,有着10多年新藥研發經驗的向斌意識到腸道基因工程菌的治療潛力,毅然離開跨國藥企選擇自主創業。疫情打亂了和度生物的創新步伐,不僅外部融資受到阻礙,核心研發也受到影響。向斌說:“受試藥物無法生産和送出,導緻正在進行中的試驗停止,本來領先的研發優勢面臨巨大的競争壓力。”
6月2日,和度生物醫藥(上海)有限公司的員工們在工作。新華社發
向斌與團隊及時調整心态和工作思路。線下研發做不了,就齊心協力在線上發力,一邊厘清之前研發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一邊查閱各種文獻、學習前沿知識,準備新的藥物設計方案,同時規劃任務時間表、籌備研究所需的試劑耗材,确保一複工就加速跑。
“生物醫藥有大量的細分‘新賽道’,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目前公司已有5款創新藥物在研,瞄準治療苯丙酮尿症、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腫瘤免疫等方向,希望能搶得先機。”向斌說。
随着上海全面恢複正常生産生活秩序,創新生态系統加速修複。在向斌看來,無論是豐富的醫藥人才儲備,還是類型多元的創新企業,尤其是長期培育的創新土壤和因時因勢推出的政策支持,都讓上海這個研發高地和創新熱土魅力不減。
來源:新華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