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傳遞
信息的傳輸模型信息是有價值的一種客觀存在。信息技術主要解決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儲、傳輸、處理、計算、轉換、表現等問題而不斷繁榮發展。信息隻有流動起來,才能體現其價值,因此信息的傳輸技術(通常指通信、網絡等)是信息技術的核心。
信息的傳輸模型:
傳輸模型
六個模型産生信息的實體,信息産生後,由這個實體向外傳播。如QQ使用者,他通過鍵盤錄入(你好)是需要傳播的信息。
信息的歸宿或接收者,如使用QQ的另一方(當然這一方也是信源),他通過計算機屏幕接收QQ使用者發送的文字(如你好)
傳送新的通道,如TCP/IP網絡。信道可以從邏輯上理解為抽象信道,也可以是具有物理意義的實際傳送通道。TCP/IP網絡是一個邏輯上的概念,這個網絡的物理通道可以是光纖、通州電纜、雙絞線,也可以是4G網絡,甚至是衛星或者微波。
在信息論中是泛指所有變換信号的設備,實際上就是終端機的發送部分。它包含從信源到信道的所有設備,如量化器、壓縮編碼器、調制器鄧,是信源到通道的所有設備,如量化器、壓縮編碼器、調制器鄧,使信源輸出的信号轉換成适于信道傳送的信号。在QQ應用中,鍵盤敲擊會使鍵盤由不确定狀态轉換為某種确定的狀态,此時信息産生了,通過一系列的信号采集、加工、轉換、編碼,信息最終被封裝為TCP/IP包,推入TCP/IP網絡,開始傳播之旅。 從信息的安全角度出發,編碼器還可以包括加密設備,加密設備利用密碼學的知識,對編碼信息進行加密再編碼。
譯碼器是編碼器的逆變換設備,把信道上送來的信号(原始信息與噪聲的疊加)轉換成信宿能接受的信号,可包括解調器、譯碼器、數據轉換器鄧。在上述QQ應用中,TCP/IP包被解析,顯示将信息在信宿的電腦屏幕上,發送者傳送信息的不确定性消除了。
噪聲可以理解為幹擾,幹擾可以來自信息系統分層結構的任何一層,當噪聲攜帶的信息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在信道中傳輸的信息可以被噪聲掩蓋導緻傳輸失敗。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系統的特性系統總體特性是系統整體上的屬性,系統的這些特性通常是很難提前預測的,隻有當所有子系統和元素被整合形成完全的系統之後才能體現出來
九大特性定義一個系統、組成一個系統或者抽象到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原則,有序地排列起來組成系統,從而産生出系統的特定功能。
系統是一個整體,元素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原則,有序地排雷起來組成系統,從而産生出系統的特定功能。
系統是由多個元素組成的,系統和元素是相對的概念。元素是相對于它所處的系統而言的,系統是從它包好元素的角度來看的,如果研究問題的角度變一變,系統就成為更高一級系統的元素,也成為子系統。
系統的穩定性是指:受規則的約束,系統的内部結構和秩序是應可以預見的;系統的狀态一級演化路徑有限并能被預測;系統的功能發揮作用導緻的後果也是可以預估的。穩定性強的系統使得系統在受到外部作用的同時,内部結構和秩序依然能夠保持。
系統通過失穩,從一種狀态進入另一種狀态的一種劇烈變化過程,它是系統質變的一種基本形式。
開放系統在系統内外的作用下,自發組織起來,是系統從無序到有序,從低級有序到高級有序。
系統具有同構和同态的性質,體現在系統結構、存在方式和演化過程具有共同性。系統具有相似性,根本原因自安于世界物質的統一性。
元素是可分的和相互聯系的,組成系統的元素必須有明确的邊界,可以與别的元素區分開來。另外,元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不是哲學上所說的那種普遍聯系,而是實實在在的、具體的聯系。
應性系統總處于一定環境中,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系統和環境之間總是在發生着一定的物質和能量交換。
重點特性系統的開放性是指系統的可訪問性。這個特性決定了系統可以被外部環境識别,外部環境或者其他系統可以按照預定的方法,使用系統的功能或者影響系統的行為。系統的開放性體現在系統是可以清晰描述并被準确識别、理解的所謂的接口層面上。
這個特性與系統的穩定性相對應,即系統可能存在喪失結構、功能、秩序的特性,這個特性往往是隐藏不易被外界感知的。脆弱性差的系統,一旦被侵入,整體性會被破壞,甚至面臨崩潰,系統瓦解。
當系統面臨幹擾、輸入錯誤、入侵等因素時,系統可能出現非預期的狀态而喪失原有功能、出現錯誤甚至表現出破壞功能。系統具有能夠抵禦出現非預期狀态的特性成為健壯性,也稱魯棒性(robustness)。要求具有高可用性的信息系統,會采用冗餘技術、容錯技術、身份識别技術、可靠性技術等來抵禦系統出現的非預期的狀态,保持系統的穩定性。
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統信息化的主體是全社會成員,包括政府、企業、事業、團體和個人;它的時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的空域是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社會的一切領域;它的手段是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先進社會生産工具;它的途徑是創建信息時代的社會生産力,推動社會生産關系及社會上層建築的改革;它的目标是使國家的綜合實力、社會的文明素質和人民的生活質量全面提升。
五個層次産品信息化到信息化的基礎,做兩個含義。一是指傳統産品中越來越多地融合了計算機化(智能化)器件,使産品具有處理信息的能力,如智能電視、智能燈具等;另一個含義是産品攜帶了更多的信息,這些信息是數字化的,便于被計算機設備識别讀取或被信息系統管理,如集成了車載電腦系統的小轎車。
企業信息化是指企業在産品的設計、開發、生産、管理、經營等多個環節中廣泛利用信息技術,輔助生産制造,優化工作流程,管理客戶關系,建設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培養信息化人才并建設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的過程。企業信息化是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基礎,涉及生産制造系統、ERP\CRM\SCM等。
指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生産制造業、服務業等傳統産業廣泛利用信息化技術來完成工藝、産品的信息化,進一步提高生産力水平;建立各種類型的數據庫和網絡,大力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實現産業内各種資源、要素的優化與重組,從而實現産業的升級。
指在經濟大系統内實現統一的信息大流動,使金融、貿易、投資、計劃、通關、營銷等組成一個信息大系統,使生産、流通、分配、消費等經濟的四個環節通過信息進一步聯成一個整體。
指包括商務、教育、政務、公共服務、交通、日常生活等在内的整個社會體系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融合各種信息網絡,大力開發有關人們日常生活的信息服務,豐富人們的物質、精神生活、拓展人們的活動時空,提升人們的生活、工作質量。目前正興起的智慧城市、互聯網金融等是社會生活信息化的體現和重要發展方向。
六要素
信息化六要素
國家信息化體系包括信息技術應用、信息資源、信息網絡、信息技術和産業、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規和标準規範6要素。
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國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務,是國家信息化建設取得實效的關鍵,也是我國信息化的薄弱環節。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程度是衡量國家信息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标志。
信息網絡是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基礎設施,包括電信網、廣播電視網、計算機網絡。這三種網絡有各自的形成過程、服務對象和發展模式,它們的功能所有交叉,又互為補充。信息網絡在國家信息化的過程中将逐步實現三網融合,并最終做到三網合一。
信息技術應用是指把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經濟和社會各個領域,它直接反映了效率、效果和效益。信息技術應用是信息化體系六要素的龍頭,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主陣地,集中體現了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需求和效益。
信息産業是信息化的物質基礎,包括微電子、計算機、電信等産品和技術的開發、生産、銷售,以及軟件、信息系統開發和電子商務等。從根本上來說,國家信息化隻有在産品和技術方面擁有雄厚的自主産權,才能提高綜合國力。信息化人才人才是信息化的成功之本,而合理的人才結構更是信息化人才的核心和關鍵。合理的信息化人才結構要求不僅要有各個層次的信息化技術人才,還要有精幹的信息化管理人才、營銷人才,法律、法規和情報人才。
信息化政策和法規、标準、規範用于規範和協調信息化體系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是國家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和持續發展的保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