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忒彌斯”号又雙叒叕推遲了,大有追趕第一鴿王韋伯望遠鏡的趨勢,美國想要再次登月,怎麼現在難上加難了?
堂堂月亮女神作為稱号的計劃,愣是無法實現,人們不禁對美國登月的事情産生了懷疑。
影視劇裡面惡搞美國登月造假
加上此前嫦娥五号登月的時候,旗幟和美國當初登月不一樣,美國當年的飄揚旗幟就讓人覺得很假。
那麼,美國當年的國旗為什麼會飄動?月球沒有大氣沒有風,它真的是攝影棚拍攝的?
阿波羅11号宇航員
不一樣的旗幟阿波羅11号的壯舉已經被寫進了曆史書,阿姆斯特朗的那句名言也成為了人們刻入腦海的話語。
但是,和這份壯舉一起被流傳下來的,還有登月的疑雲,關于登月的真假一直都在讨論,因為其他國家沒有載人登月,人們也無法真正的對比。
其他國家人沒有上去,可國旗上去了,這不,我國的嫦娥五号前腳在月球上搞完升旗儀式,儀式還沒有結束,全世界的網友們就開始了對比。
嫦娥五号升旗
比起美國當年的大面積國旗,我國的國旗顯得比較小,而且質地很硬,基本上沒有多餘的飄動。
對比錄像就能發現,美國的國旗竟然出現了飄動,這在月球上是不可能的,因為月球上沒有大氣,也就沒有所謂的風。
那麼,美國的國旗為什麼會飄,是因為它作假嗎?
對此,NASA的解釋則是,美國的國旗是宇航員手動安裝的,在安裝好之後旗幟有抖動。
美國的旗幟飄揚
在沒有空氣阻力的情況下,這個抖動會一直持續下去,所以人們才會在錄像了看見旗幟飄揚。
并且這面旗幟的材料其實類似于塑料薄膜,事先卷起來放在了登月艙的一個角落,展開後上面有褶皺,看起來更像是飄揚。
美國的國旗為了完全舒展開,采用了一個“F”形的支架,将國旗套在了上面以撐開。
宇航員正在安裝旗杆
對于這個解釋,還是有很多人不買賬,但是也沒有辦法證明真假了,畢竟随着時代的進步,材料也是越來越好,不可能還用當年的材料。
哪怕以後有别的國家載人登月,也很難模拟出這種情況。
似乎美國登月要成為了一個懸案,一直被懷疑下去。
除了國旗飄揚,美國登月還有幾大疑點難以解釋。
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
疑點重重首先就是月球上不是完全失重,在上面還有1/6的重力,按理說宇航員在上面蹦一下,可以蹦到3、4米的高度。
可實際上,宇航員們蹦得高度并不高,離地面也就幾十公分,和在地球上跳的高度沒有什麼區别,不難讓人懷疑他們就是在地球上跳的。
關于蹦跳的高度,這個不能完全依靠理論值,要知道一件宇航服是很重的,尤其是這種艙外活動的宇航服,有120公斤重。
宇航員在月球上活動
再矯健的宇航員穿上這身衣服也會行動不便,當宇航員在地球上穿上這件衣服後,基本上隻能挪動,也就隻有在重力1/6的情況下能跳起來。
從這方面看,确實隻能蹦幾十公分的高度。
有人會說,這個鏡頭可以用威亞吊着完成,并不能完全洗清攝影棚的嫌疑。
關于重力與真空方面,月球車和宇航員揚起的塵土可以驗證。
艙外宇航服
我們都知道,如果是在地球的環境中揚起塵土,那麼會出現塵土滿天飛的情況,所以大家在路上最怕遇到渣土車。
但是在月球上是真空且隻有1/6的重力,塵土在揚起來之後垂直緩緩落下,不會到處飛,因為沒有空氣介質也沒有氣流。
如果想要在地球上模拟出這樣的場景,需要打造一個真空和1/6重力的環境,真空還行,可以抽幹空氣,但是1/6重力基本上不可以。
月球車的塵土
而且第一次登月是在1969年,那個時候好萊塢的特效技術還沒有強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動畫還是手繪的程度,不可能通過電腦合成。
從這一點來看,的确不像是僞造的。
還有就是關于為何月球的天空中沒有拍攝到星星,這一點可以從其他宇航員太空行走中找到答案。
宇航員太空行走的背景,往往都是一片漆黑的宇宙,但是據宇航員自己的描述,他們其實是能看見星星的。
拍攝到的月球的天空
鏡頭裡面看不到是因為太陽光太亮了,它掩蓋了這些星星的光,讓整個鏡頭曝光過度。
登月的時候肯定都是挑月球上的白天進行,而月球的自轉非常慢,1個月球日=28個地球日。
阿姆斯特朗和同事在上面呆了10多個小時,太空行走則隻有2個小時左右,基本上一直是月球的大白天,根本拍攝不到星星。
至于大家都疑惑的為何無法重返月球,實際上是因為美國的登月體系早就已經崩壞了。
宇航員隻行走了2個小時左右
崩壞的登月體系“阿爾忒彌斯”号被推遲的原因有很多次都是零件出了問題,為什麼這麼多問題?
因為當年給阿波羅計劃生産零部件的工廠、企業絕大部分已經無法工作了!
他們要麼已經倒閉了,要麼就是轉行幹其他了,以至于NASA重啟計劃,卻發現連火箭都快造不出來了。
美國的航空航天和我國的一體化不一樣,NASA并不負責研發、生産、組裝、發射一條龍。
NASA指揮部
NASA先制定計劃,然後由工程師們設計出圖紙,之後進行試驗,這其中的零部件和裝備,來自于事先給各工廠下發的訂單。
很多企業它隻生産某一類零件,給訂單才出,雖然是私企,但是相當于和NASA是合作商的關系。
當初因為冷戰的緣故,連波音公司都有專供NASA的生産線,沒别的原因,因為可以掙錢。
美國在冷戰期間,航空航天占據了全國GDP的2%,跟着NASA混,矽谷的很多公司掙得盆滿缽滿。
當時的冷戰太空争霸
可以說,那個時候的NASA全身透露出三個字——不差錢!
不止是登月計劃,後面的旅行者系列探測器、幾輛火星車以及航天飛機,各個都是燒錢大戶。
冷戰結束後,NASA失去了它的宿敵蘇聯航空,美國也開始削減航天方面的開銷,這導緻NASA的經費越來越少。
已經全部退役的航天飛機
那些曾經的供應商,看見這一行沒有了前景,于是關門的關門、改行的改行,當初負責生産阿波羅計劃、旅行者計劃、航天飛機計劃的生産廠們,幾乎都已經不在了。
就這樣,能把“阿爾忒彌斯”号生産出來就已經很難了,出現故障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NASA為了能在“阿爾忒彌斯”計劃上獲得足夠的經費,各種拿“嫦娥計劃”做文章宣揚威脅論,用來刺激美國當局,這才獲得了一些資助。
NASA屢次宣揚威脅論
月球的未來很明顯,随着我國的登月計劃一個接一個實施,美國獨享月球的情況将會成為過去式。
未來的月球上會有我國的身影在上面,誰先建成月球基地從目前來看似乎成為了未知數。
我國一再強調,“嫦娥系列”登月計劃的目的是為了科研,隻可惜美國不這麼認為,他們更希望自己永遠霸占着月球,哪怕什麼事兒都不幹。
我國的嫦娥計劃
很顯然,這是與曆史河流的方向相違背的,因為科技是在向前的,國家也是。
遙想當年,我們拿着僅有的1克月壤艱苦地進行着各種實驗,嫦娥五号成功之後,我國擁有了1700多克的月壤樣本。
自此之後,我們對于月球的研究将更上一層樓,不用再擔心不夠用了,如果還需要,那就再上一次月球,帶回來更多的樣本。
未來的月球基地
反正我們已經成熟掌握了登月技術,就差送一個人上去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