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書辰槿 ·
古老的原始社會,勤勞的人們用手刨土種植農作物。
他們整日忙忙碌碌,根本沒有時間去考慮别的事情。
可總有幾個愛“偷懶”的家夥,他們看起來無所事事,沒事就喜歡瞎琢磨。
于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把鏟子誕生了。
看似偷懶,實則用心。
比起漫無目的的辛苦,巧妙的方法能讓生活變得更高效更省力。
盲目努力,隻是不斷重複無用功,難以支撐我們繼續前行。
與其在懵懂中勤奮,不如學習“懶人定律”。
什麼是懶人定律?
簡而言之,就是學會把力氣用在刀刃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懶,不是不努力,更不是消極頹廢,而是以明智的态度面對人生。
盲目努力,注定徒勞無功
曾經看過一則新聞:
西班牙某公司的一名員工,工作勤勤懇懇,每天自願加班到很晚。
原以為等待他的是升職加薪,然而他卻被公司開除了。
公司解釋稱,鼓勵員工提高工作效率按時下班,而不是用加班證明自己工作認真。
許多人之所以失敗,并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因為他沒有選對前進的目标和方向。
事實上,你以為的勤勤懇懇,隻不過是效率低下而已。
就像洛克菲勒所說:
“盲目地努力工作,很可能在付出巨大艱辛之後仍一無所獲。”
假裝努力不等于勤奮,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努力的真正意義,在于用心選擇方向,而不是廉價地消耗自己。
有句話說得好:
“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沒有目标的忙碌都是瞎忙,是對時間和精力的肆意揮霍,它會漸漸拖垮我們的人生。
學會偷懶,告别瞎忙,用聰明的方法做事,才能讓工作變得簡單高效。
福特汽車的老闆曾經聘請過一位專家,來檢測員工的業績與表現。
專家經過觀察,反饋說:
“有個懶散的家夥整天在辦公室裡無所事事,不是喝咖啡,就是發呆,一發呆就好久。”
老闆看到後卻笑着回答說:
“這個喜歡發呆的家夥,他設計的方案,已經為我們公司省下上百萬的資金了。”
職場中有很多這樣看似偷懶的人。
他們表面偷懶,實則是在花時間思考,尋找更高效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他們懂得盲目地努力不僅不會帶來成功,還會使人碌碌無為。
隻有選擇了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努力才不會白費。
懶操閑心,才能專注自己
衆所周知,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
當你能夠屏蔽外界紛擾,将全部心思沉澱下來,才能高度專注于自己的領域。
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初次見面時,有人請他們分享自己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蓋茨和巴菲特毫不遲疑,都給出了一緻的答案:“專注(Focus)”。
成功人士和普通人最大的區别,就在于他們做事極其專注,而且隻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裡,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巴菲特一生隻從事一項事業,就是專注于長期投資。
他不像典型的CEO那樣參加任何内部會議,也不參加行業活動,更是很少接受媒體采訪。
他幾乎整個職業生涯都住在自己的出生地奧馬哈。
對此,巴菲特聲稱,生活在奧馬哈可以避免外界對自己的影響。
他主動從環境中排除潛在的幹擾,以便于營造遠離喧嚣的安然心境。
正是這種“一生隻做好一件事”的專注精神,造就了他極高的專業水準。
馬克·吐溫有句名言:
“隻要專注于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
生活需要删繁就簡,不必事事都勤勉上心,才能夠留足時間和精力去做那些更加重要的事。
當你全心投入于一件事情時,你就會自然而然地開始思考,尋找最優解。
你的能力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循序漸進,得到提升。
有句話說得好:
“你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哪裡,你的成就就在哪裡。”
學會偷懶,正是為了積蓄自己的所有力量,将力量集中在最重要的領域裡。
專注于把一件事情做到極緻,勝過你把一萬件事做得平庸。
因此,不妨做個懶人,不操閑心,不管閑事。
把精力放在與自己切身相關的事情上,持續深耕,才能夠在浮躁的社會中笃定前行。
學會偷懶 ,餘生輕裝簡行
你知道撒哈拉沙漠中的沙鼠嗎?
每當旱季到來之時,沙鼠都要囤積大量的草根,以備不時之需。
因此,沙鼠從早到晚,都忙得不可開交。
它們滿嘴都是草根,一刻也不敢停歇。
當儲存的草根,足以使它們安然度過整個旱季時。
沙鼠卻根本不敢偷懶,還是會源源不斷将草根運進自己的洞穴。
仿佛隻有這樣,它們才能感到踏實,否則便惶惶不可終日。
而實際情況是,沙鼠根本用不着這樣勞累和焦慮。
經過研究證明,這一現象隻是源于沙鼠一種本能的擔心。
很多時候,我們就像沙鼠一樣,為了生活奔波勞碌,不敢停歇。
生怕自己的偶爾偷懶,就會讓明天落空。
但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旅行,我們一直都在不停地行走。
但問題是,我們不能隻顧埋頭做事,更需要放慢腳步,停下來歇歇腳。
盲目地向前,隻是在消耗生命,就像撒哈拉沙漠中的沙鼠一樣。
拼盡全力,卻總是感到焦慮不安。
其實,心理學家做過很多項實驗,在相同的時間裡去做同樣工作,有休息要比沒有休息的效率高得多。
忙裡偷閑,不僅是為工作蓄力,而且有時靈感和收獲總在“偷懶”中醞釀成熟。
法國大數學家潘嘉赉曾經攻克一道數學上的難題,苦思不得其解。
後來他跑到街上閑逛,原來費盡氣力不能解決的難題,反而無意中解開了。
這就是聰明人的做法。
人生在世,我們不能把自己繃得像一根彈簧,而是要張弛有度。
生活中,請允許自己偶爾偷懶,尤其是當你遭遇瓶頸,狀态不佳的時候。
比如去聽音樂、看小說,或者什麼都不做,就在一個靜靜的午後,曬着太陽發呆。
當你學會給自己偷懶減負,餘生才能輕裝簡行。
▽
知乎上有一個熱度很高的話題:
“為什麼自己明明很努力,卻還是一事無成?”
高贊回答是:
“因為你不會放松,更不會‘偷懶’。
如果勁兒使錯了,越是努力,就越是無用。
像是寓言《南轅北轍》的趕路人,永遠到不了目的地。”
相對于忙碌,其實你的人生更需要走心的設計,和不斷深度的思考。
不做無用功,不想無用事,不廢無用心。
假裝努力,如同虛擲光陰。
懶,是一種生活态度。
點個贊,讓我們學會聰明的偷懶,你的人生,才更有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