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失敗是成功之母感悟

失敗是成功之母感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9 02:17:42

“失敗乃成功之母”,自古以來,這句話就被無數人奉為真理。确實,縱觀很多榜樣人物的成長軌迹,他們每一次成功的背後,無不藏着更多的失敗。對他們而言,失敗,意味着排除錯誤選項;失敗,意味着激發更強的鬥志;失敗,确實是成功之母。

但在另外一些人看來,失敗,意味着受挫;失敗,意味着自我否認;失敗,隻會帶來更多失敗!對于沒有一顆強大心髒的大多數人來說,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01 習得性無助——反複失敗産生無能感

美國心理學家塞裡格曼做過一項經典實驗:把一隻狗關在籠子裡,蜂音器一響,就給狗施加難受的電擊,被關住的狗無法逃避,隻能承受。多次實驗後,把籠門打開,拉響蜂音器,此時狗不但不逃,而且在電擊出現之前就卧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種現象被稱為“習得性無助”。

失敗是成功之母感悟(失敗是成功之母)1

圖片來源于網絡

之後,塞裡格曼又以大學生為被試,對“習得性無助”效應進行了驗證。

首先,将來參加試驗的大學生分為三組,分别接受不同條件的測試:

第一組學生聽一種噪音,這組學生無論如何都不能使噪音停止;第二組學生也聽這種噪音,不過他們可以通過努力使噪音停止;第三組是對照組,不播放噪音。

一段時間後,再進行下一個實驗:被試們面前放了一個“手指穿梭箱”,當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側時,會聽到強烈的噪音,而如果把手指放在另一側,就聽不到這種噪音。

結果,第二組和第三組的成員都學會了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邊,使噪音停止。而第一組成員,他們的手指卻始終停留在原處,憑任刺耳的噪音響個不絕,也不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邊。

這是因為,上一個實驗中無論怎樣努力都不能使噪音停止的受試者,體現出了“習得性無助”的心理。如果一個人總是在某件事情上失敗,他就會對自身産生懷疑,覺得自己無可救藥、無能為力,從而放棄努力。

02 勝利者效應——成功帶來勝任感

1961年,幾位科學家在觀察蟋蟀對戰的過程中注意到:那些獲得勝利的蟋蟀,總是會在接下去的戰鬥中繼續獲勝,而一開始輸掉的蟋蟀呢,也總是接着輸下去。這種現象被稱為“勝利者效應”——如果能夠先戰勝一個較弱的對手,那麼之後在面對強大對手時,勝算會比一開始就直面強敵要大得多。

“勝利者效應”産生的生理機制是什麼?浙江大學腦研究中心胡海岚團隊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讓兩隻小白鼠分别從一隻細長、中空的鋼管兩端鑽入,看哪隻小白鼠能成功把另一隻從鋼管中攆出去。之後,觀察獲勝的小白鼠腦神經的變化,發現其前額葉皮層變得更加活躍。

失敗是成功之母感悟(失敗是成功之母)2

小白鼠鑽管實驗示意圖 圖片來源于網絡

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發現,當選擇一些本身比較瘦弱的小白鼠,人為刺激其前額葉皮層後,這些小白鼠們會更積極地投入“戰鬥”!更為神奇的是,在成功“逆襲”6次後,即使不再給予人為刺激,這些本來弱小的小白鼠也能戰勝強大的對手!

這一實驗說明,成功的經曆可以改變大腦的内在機制,從而形成有利于再次取得勝利的狀态。換言之,成功的經曆帶來勝任感,進而激勵下一次的成功。

03 創造成功體驗——讓成功造就成功

在日常的學習中,我們也應該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勝利者效應,避免習得性無助。有這樣一節班會課,能夠幫助學生主動創造成功體驗,樹立起“我能行”的信念:

先以互動導入:請每位同學寫下自己6次微不足道的成功經曆,和大家進行交流。活躍氣氛的同時,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介紹科學實驗《勝利者效應》,引導同學們有意識地為自己創造至少6次成功體驗。成功體驗如何創造?講解“成功五步法”:确定目标、發現問題、診斷問題、設計方案、執行方案。(執行階段可利用偉大目标激勵自己,即: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他處于自己當前的處境下,會怎樣做?)

失敗是成功之母感悟(失敗是成功之母)3

失敗是成功之母感悟(失敗是成功之母)4

播放吉米·巴特勒的勵志故事,引導同學們從榜樣人物的成長曆程中體驗到:成功者效應是一種“信念”的加成,一個人越渴望成功,就越容易獲得成功。這是一種信念,是對目标的不懈堅守。

最後是一個課堂實踐:寫下自己的一個目标,運用“成功五步法”進行分析,然後落實到行動上。

失敗是成功之母感悟(失敗是成功之母)5

隻需要一節班會課的時間,就能讓學生獲得自我激勵、自主成長的力量!

點贊、轉發、評論後私信“成功”,免費獲取課件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