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網約車行業的争議,多是圍繞着一個字:錢!
平台之間争來争去是為了錢,司機心裡藏的小九九是為了錢,就連被诟病很久的司乘矛盾,也是為了錢。
很多人就疑惑,這擺明了是誰都沒讨到好啊,那麼為什麼不想辦法做個平衡呢?言外之意就是說,為什麼不采取一定的措施穩住司機的收入,就跟之前的T3出行平台一樣,給司機保底收入,不久穩住人心了麼?
攤開了說,像滴滴、高德、一喂順風車、T3出行等平台,采用什麼樣的收入模式、獎勵模式,都是根據自己的家底和資本來的。
滴滴雖然财大氣粗,在很多業務渠道上都做了敗賬,比如不了了之的無人駕駛,半路夭折的社區團購等。但是在它起家的網約車業務上,它是不想再多花一分錢。與其說是不想,實質上是覺得不值。
高德等就更是如此了,充其量隻是一個流量入口而已,也是為了對抗滴滴的壟斷才成立的,指望聚合平台會給司機保底收入?還不如去做夢,夢裡啥都有。
T3出行之所以任性、膽大妄為,是因為不光背後有資本支持,還有車企來給撐腰,後台不是一般的硬。
在這麼多大佬的夾擊下,滴滴有這麼頑強,也着實算是不容易了。根據滴滴目前的情況看來,要想實現司機的保底收入,其實也不難。
誰都知道,一開始滴滴實行的是搶單制度,司機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訂單,不想跑的地方可以不跑。但是壞處就是沒有實現運力的均衡分配,乘客可能在某個點上很難打到車,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平台的壞印象。
也正是因為這個缺點,促使滴滴後來更改了派單制度,運力倒是均衡了,但是對原本高收入的司機又有了不公平,而且這也是造成司機怨言的很大部分原因。
因為平台派的單距離司機太遠,等到了之後,乘客又取消了,自己落了個無責輕輕松松,司機白白承擔了背後的油費和時間,誰能沒有怨言。
簡言之,這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如果要想均衡發展,最好的情況就是對司機進行收入保底。
目前滴滴還是擁有訂單量最多的平台,吸引的司機也多,雖然人均單量比之前有所減少,但是比高德、美團打車、一喂順風車之流還是強勢。
如果在嚴格審核司機的基礎上,控制好司機的數量,并且用手段穩定住運力,減少流通,無疑會收獲一批“運力死忠粉”,相比用獎勵帶來的來來往往的運力波動,這個辦法無疑會穩定得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