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吳雙建
近日,山東青島的李先生因為在微博上持續10年給已故父親寫信,引發衆多網友關注。字裡行間承載愛意,網友們看完潸然淚下, 紛紛留言:“看完博主全部的文章,已淚流滿面,如果思念有聲音,一定震耳欲聾了吧。”“句句不提愛,句句都是愛”……(據12月11日紫牛新聞)
2012年年底,李先生的父親因車禍去世,他沒能見到最後一面,成為人生中最大的遺憾。“基本上一個月寫一次,主要是想告訴父親我和家人的生活日常。”這是李先生的動機,沒想到,這一寫就是十年。
在這些絮叨的話語裡,沒有悲情,隻有溫暖。他也沒有精心地構思,就是把父親最關心的事情以及把自己對父親的關心,在信裡統統告訴他,仿佛他還在認真傾聽一般。這樣,他感受到父親依然和他在一起。
可惜,這隻是一種情感上的聯系。如果說,這些發生在現實中,對李先生而言,那該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三代同堂的溫暖,父慈子孝,歲月靜好。
不少網友就說,重要的是要珍惜眼前的親人。這話說得多好,不是有一句古話說了,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就是提醒人們,孝老敬親是現在時,是等不得的一件事。否則,就怕後悔莫及。
相關視頻報道截圖
在去年,知名主持人康輝在《朗讀者》第三季講述與母親的故事。2018年,他母親去世的那一天,康輝正要登機去國外完成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在飛機上,康輝因錯過母親最後一面而落淚。在節目中,康輝回憶起在飛機上落淚的情形,依然眼泛淚光。康輝的遺憾,其實還是陪伴母親太少,少得在手機相冊裡找不到一張合影,隻能拼接一張留個念想。
很多時候,父母還在,覺得人生很長。但時間是殘酷的,就這樣不緊不慢地流着。就在時間緩慢流淌中,人被麻痹了,不知不覺中,父母親就老了。或許,曾經力壯如牛的父親,走路開始蹒跚;圍着廚房轉的母親,突然就轉不動了……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父母,突然就在子女的眼中,變得弱小了。
老小老小,這個時候,他們就格外需要親情的滋養,也就特别需要子女的絮叨。子女是否安好,找工作、結婚、生子、加薪等,總想知道多一些的詳情。
如今,“養”的含義,已不是以前那種物質上的供給和照料,還有生活上的關心和陪伴。如今,科技很發達,視頻通話、設備監控等,都不在話下,但總感覺不像在身邊那樣有踏實感。
2021年11月,國家有關部門出台規定,鼓勵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贍養義務、承擔照料責任。那條消息瞬間上了熱搜,就是觸及到了不少人的痛點。孝老敬親,也要觸手可及。
李先生的微博,是他内心的一個隐秘的角落,他在這裡抒發着對父親的思念。他說,寫信這件事,一直以來隻有他妻子知道,她也理解,每次寫完她都會在網上作出回應。“因為關注的人多了,母親前不久也知道了。”
不管是養子方知父母恩,還是夫妻雙方齊心協力敬養父母,都在提醒我們,不妨把内心的情感,就像李先生在微博中一樣,盡情地說出來。讓父母知道自己的愛,也能讓孩子在愛的耳濡目染中慢慢長大。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