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安徽蚌埠珍珠之城

安徽蚌埠珍珠之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4 02:20:09

抓住風口機遇,發展綠色産業,推動綠色轉型,是蚌埠市在洞察科技、産業變遷趨勢基礎上作出的戰略抉擇

答好“C位之問”,要把“幹在當下”作為“謀在長遠”的前提,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努力,躬身實幹、埋頭苦幹、争先快幹,讓傳統工業城成為低碳生态發展的新“珍珠”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劉菁 陳尚營

位于中國南北分界線的一個小漁村,1911年因一條鐵路的開通,收獲工業文明之光。古渡鄉集一躍成為交通樞紐、工業重地。當地人說,我們是“火車拉來的城市”。

這就是蚌埠。

蚌埠地處皖北,淮河穿城而過,城内建有中國南北分界線标志雕塑。此地因盛産珍珠又被譽為珠城。

曆史上,蚌埠曾是安徽省重要的工業發展基地和皖北地區工業領頭羊,生産了安徽省第一塊手表、第一輛自行車、第一台收音機,在安徽早年流傳有“合(指合肥)老大、蚌老二”之說。

伴随着老工業基地轉型,蚌埠發展步伐放緩,被省内幾個兄弟地市超越。在全省工業現代化和城市現代化格局中“邊緣化”之危,成為蚌埠人的隐痛。“C”,是蚌埠車輛牌照的城市代碼,蚌埠如何重回“C位”,全市上下努力求索。

有志争先,不甘人後。新時代帶來新機遇,蚌埠人創造新發展:創下世界紀錄的0.12毫米超薄玻璃、全球領先的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蚌埠片區獲批建設……

“C位之問”,對于蚌埠這座曾擁有光環的工業基地城市來說,更具深意。

安徽蚌埠珍珠之城(瞭望安徽蚌埠)1

蚌埠市薄膜光伏建築一體化應用示範項目

老基地的新“雙基”

研究一座城市,最好先去其博物館。

在蚌埠市博物館,“鎮館之寶”是距今7300年的陶塑紋面人頭像,這尊出土于蚌埠雙墩遺址的塑像因其“神秘微笑”讓人驚歎古人工藝之精美。

仔細觀察小孩手掌大小的陶塑人頭像,可以看到陶土質地中閃爍着雲母和石英顆粒的微光。

在淮河邊生存的古老人類,已經開始利用當地的石英石礦産資源。“在陶塑和其他陶器裡,很多都摻有石英顆粒。”蚌埠市博物館館長季永說。

距離博物館不到10公裡,是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七千多年後的今天,科技工作者仍然把石英石作為重要的原材料,研究制造各種玻璃。但他們現在研究的玻璃,早已突破幾十年前傳統玻璃的概念了。

中國工程院院士、玻璃新材料技術專家彭壽說,以蚌埠為代表,中國在新型顯示玻璃、新能源玻璃、特種玻璃制造等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領跑的根本性轉變,部分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蚌埠較為完備的玻璃新材料産業鍊對企業有着吸引力。2015年,國顯科技從深圳遷址落戶蚌埠高新區,2020年,企業實現産值17億元,同比增長137.59%。在國顯科技有限公司,一張看似普通的黑色玻璃茶幾暗藏玄機。“它是茶幾,也是一塊電子顯示屏。點擊茶幾桌面屏幕就會亮起來,可以切換出中國象棋、鋼琴演奏等娛樂功能。有無線充電功能的手機放在茶幾上就可以直接充電。”國顯科技副總經理甘明華說。

包括新型顯示在内的矽基新材料,正是蚌埠着力打造的兩大産業集群之一。今天被稱為“玻璃之城”的蚌埠,已建立了新型顯示、光伏玻璃、特種玻璃産業鍊和泛石英材料産品群“三鍊一群”的矽基新材料全産業鍊産業體系。

在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一樓展示廳内,0.12毫米超薄玻璃、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國内首片高品質中性硼矽藥用玻璃管,吸引了很多參觀者的目光。在二樓,各種尺寸、顔色各異的發電玻璃是這裡的主角。

一塊發電玻璃被紅色窗簾遮擋,拉開窗簾,連接在玻璃上的三個燈泡就會發光。“在室内或是陰雨天,光照條件差,一樣能發電。”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物化檢測所副所長王友樂說,這樣的弱光發電玻璃,應用場景非常廣泛。

從以前的普通玻璃,到如今的泛石英材料産品群,蚌埠人有着更遠大的目标——打造千億矽基新高地和世界級矽基制造中心。

聚乳酸制品所代表的生物基新材料,是蚌埠“雙基”發力的另一個工業之“基”。蚌埠市已全面掌握從玉米、木薯、廢棄農作物稭稈等生物材料中提取乳酸、生産聚乳酸、産生聚乳酸纖維,然後紡紗成錠、聚塑成型、制造成品全産業鍊。蚌埠在此産業上全面發力:建成國内首條全産業鍊聚乳酸生産線、生物基材料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等。

安徽格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日均可生産聚乳酸環保口罩50萬片,産品具有親膚、透氣、可降解特點。公司總經理章勇說,目前公司利用聚乳酸原料制成成品,延長了産業鍊條,取得了經濟和環保雙收益。

2020年11月,北京冬奧組委發布消息,位于蚌埠的安徽豐原生物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生物可降解餐具供應商,将為北京冬奧會提供生物可降解餐具和相關支持服務。蚌埠,第一次把可降解餐具賣到了奧運會。

蚌埠市委書記黃曉武說,蚌埠正在加快矽基和生物基産業發展和應用示範,堅持創新驅動、招商帶動“雙動并進”,着力打造世界級矽基和生物基制造中心。

工業城的碳中和

今年3月,蚌埠召開了一場“周年成績單”新聞發布會。2020年2月28日至2021年3月1日,蚌埠市薄膜光伏建築一體化應用示範項目運營一周年,累計發電超過1100萬千瓦時,收益約900萬元。

這個示範項目是一棟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的巨大廠房。遠看它并無特别,走近細看,會發現廠房的外牆和屋頂,使用的都是發電玻璃,上面密布紋路。按項目運營時間25年測算,運營周期内,項目将累計節約燃煤約11.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6.5萬噸。

同在今年3月,《蚌埠市禁止、限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規定》施行,蚌埠成為安徽省首個制定禁塑規定的城市,全市進一步推廣使用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産品。

在蚌埠的一些大超市裡,收銀台前擺放着一摞規格不同的塑料袋,上面不僅有“生物基可降解”字樣,還用大字印刷了宣傳标語:“生物降解可替代,綠色發展有未來”。到2021年底,蚌埠預計實現年産40萬噸聚乳酸能力,在部分領域加快生物可降解材料對傳統塑料的替代。

“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綠色升級是中國制造未來的必由之路。”黃曉武說,抓住風口機遇,發展綠色産業,推動綠色轉型,是蚌埠市在洞察科技、産業變遷趨勢基礎上作出的戰略抉擇。

碳達峰、碳中和任重道遠,唯有彙聚一城一地的努力,方能達成目标。蚌埠已經在行動,蚌埠市發布了2020年至2035年超低能耗建築專項發展規劃,旨在将蚌埠打造成為國内首個光電建築示範城市,着力實現國内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築、建築薄膜光伏應用光電領域發展“雙領先”。

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陶立綱說,蚌埠在國内第一個“吃螃蟹”,打造了薄膜光伏建築一體化應用示範項目,總裝機容量10兆瓦,“項目采用自發自用、餘電上網的模式,大幅降低工業能耗指标,使夏季廠房内工作環境溫度下降約4到6攝氏度。”

借助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蚌埠已打造了市體育中心、市文化館等光電建築一體化項目。蚌埠為自己立下了目标,力争5年内建設超低能耗建築204萬平方米、近零能耗建築10萬平方米,推廣光電建築4000萬平方米以上。到2035年累計建設超低能耗建築500萬平方米、近零能耗建築30萬平方米,持續推廣光電建築,安裝薄膜組件400萬平方米,裝機容量約560兆瓦,是安徽最大的常規水電站裝機容量的3倍。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蚌埠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态文明建設整體布局。2018年,以成龍命名的環保藝術展示館開館,館内展示的藝術品,是成龍在電影拍攝制作過程中使用過的器材、電影道具,以及人們日常生活中廢舊物品的再利用、再創作。在這些廢舊物品中,就有一些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我們可以想見,在不久的将來,這些塑料制品将會和蚌埠曆史上的很多工業産品一樣,被擺進博物館,成為蚌埠綠色發展的見證者。

實幹成就“C位”

3月29日,安徽自貿試驗區蚌埠片區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在合肥舉行。蚌埠市副市長陳忠衛介紹,自去年揭牌以來,蚌埠片區圍繞矽基、生物基、新能源産業,深化制度創新,優化項目服務,強化企業集聚,新增注冊企業637家,對比今年初,增長200%以上,已簽約項目56個,總投資540.8億元。

按照蚌埠制定的目标,“十四五”時期,蚌埠要全面提升在全國、本省發展格局中的位次和影響力,人均地區生産總值與全國差距進一步縮小,GDP力争突破4000億元。

黃曉武說,目标已定,如何作答,唯有實幹。“加快建設‘創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幸福蚌埠’,努力以實績答好‘C位之問’、以實力站上‘發展C位’。”

蚌埠上下深知,“C位”不能自封,“C位之問”,需要行動作答、實踐檢驗,需要幹事創業的激情。今年1月份開始,為調動幹部幹事創業積極性,蚌埠開展“暖心回訪”。回訪對象為黨的十八大以來蚌埠市受到處分的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回訪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既加強對受處分人員日常監督管理,也及時向其傳達組織的關心和愛護,激發其重樹幹事熱情,喚醒初心、重拾信心,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為催生企業發展動力、激發市場經濟活力。蚌埠從去年底開始,開展“四級書記”帶領萬名幹部“下基層、訪民情、我為群衆辦實事”活動。蚌埠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吳捍衛說,自己下基層不僅看基層社會治理、研究解決市區上下班高峰期擁堵問題,還到安徽海勤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蚌山跨境電子商務産業園等企業和園區,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為聚力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蚌埠依托玻璃工業研究設計院、214所等研發資源,加強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著名高校合作,高水平建設各類先進技術研究院、實驗室,積極主動融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積極争取國家玻璃新材料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生物可降解材料産業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台。

時間回到一百多年前,津浦鐵路跨過淮河,在蚌埠設站,連接中國南北交通。轟鳴的蒸汽機車,打破了蚌埠古渡鄉集的甯靜,結束了淮河岸邊田園牧歌的時代,蚌埠很快居于安徽的交通、軍事、經濟“C位”。

進入新時代,面對全體市民重回“C位”的疑問和期盼,黃曉武說,答好“C位之問”,要把“幹在當下”作為“謀在長遠”的前提,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努力,躬身實幹、埋頭苦幹、争先快幹,讓傳統工業城成為低碳生态發展的新“珍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