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糖尿病人能把土豆當主食吃嗎

糖尿病人能把土豆當主食吃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5 12:17:48

糖尿病人能把土豆當主食吃嗎(一粒粒土豆如何變成一袋袋水晶粉條)1

位于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鳳翔鎮中川村半山腰的“福州亭”(9月11日攝)。照片均為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鄧倩倩攝

糖尿病人能把土豆當主食吃嗎(一粒粒土豆如何變成一袋袋水晶粉條)2

位于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鳳翔鎮中川村的“福州林”(9月11日攝)。

糖尿病人能把土豆當主食吃嗎(一粒粒土豆如何變成一袋袋水晶粉條)3

甘肅聚春園福定公司的土豆粉條生産線上,定西員工正在接受培訓(9月14日攝)。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塗洪長、鄧倩倩)11月18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山海偕行: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福定”故事》的報道。

在甘肅省定西市區東山的半山腰上,有一座特别的紀念館。300多年前,清代福州籍官員許珌在此當縣令并長眠在了這片土地上,留下了濟民興學的功德和清正廉潔的官聲,赢得了定西人民的深切感恩和緬懷。

福州與定西,一處東南海濱,一在西北高原。三年多前,相距2000多公裡的兩個地方攜手前行,在産業、生态、就業等各個領域開展深度協作,先賢開辟的“福定”情誼之路越走越親、越走越寬,見證了中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生動實踐與豐富成果。

(小标題)從“去定西”到“來福州”

10月中旬,甘肅聚春園福定公司土豆粉條生産線正式投産。在現代化的生産車間内,定西盛産的土豆變成一袋袋水晶粉條銷往福建和全國。作為中華老字号的福州“聚春園”将企業生産模式複制到定西,也将定西特色與福州工藝完美結合。

這場協作故事要從三年前說起。2017年10月,中央确定由福州市對口幫扶定西市,兩地受命“結親”後,一批批扶貧幹部、技術專家、企業家乘着“福定”協作的東風去往定西。

“這條先進生産線的落地,有望助推整條産業鍊升級。”甘肅聚春園福定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賀慶銀介紹,以前當地的土豆加工多是作坊式的,規模小、技術落後、競争力差,如今全面達産後可實現年産馬鈴薯粉絲、粉條2000多噸,年營業收入5000多萬元,帶動約1000戶種植戶增收。

從食品、藥材到服裝行業,類似的協作項目已在定西遍地開花,成為當地産業轉型升級的孵化器、助推器。福州倉山區赴定西臨洮縣的挂職幹部趙朝晖說:“産業振興是脫貧緻富的關鍵支撐,是扶貧幹部的重任所在。”

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李桃花成了甘肅榕發服裝智造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這是由福建春晖服裝科技有限公司與臨洮縣農投公司合作成立的東西部協作扶貧項目,引進福州的管理模式、技術人才和自動化流水線,吸納了150多名當地勞動力。

“我在這裡學會了服裝車邊手藝,每個月掙三四千元,不僅工作環境好還離家近。”李桃花說,以前跨省外出打工,既照顧不了小孩,收入也不穩定,是“福定”協作給她的生活帶來了“福音”。

三年多來,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牽引下,“去定西”的承諾讓100多個扶貧車間在定西拔地而起,帶動困難群衆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同時,“來福州”的召喚也讓更多定西青年走出大山,既鼓了腰包更長了見識。

去年,27歲的張剛剛和妻子馬金芳進入位于福州長樂的福建東龍針紡有限公司。一年多的時間,張剛剛從基礎工成為技術骨幹,每個月收入7000多元,妻子作為打樣輔助工每月也能掙4000多元。夫妻倆說,在這裡幹一個月抵得上在老家幹一年。

“定向、定崗、定制”,就業扶貧的精準化設計讓越來越多定西青年來到福州。據統計,福州市人社部門已累計組織輸轉定西貧困勞動力來榕就業13972人次,人均月收入達4500元,直接帶動3萬多貧困人口脫貧。

(小标題)從綠起來到富起來

入冬後的西北高原寒冷襲人,而位于定西市北部山區的幾座山頭卻依然郁郁蔥蔥,成片的雲杉和油松在黃土中傲然挺立。

很難想象,如今這片長勢良好的“福州林”曾是一片不毛之地。由于地處黃土高坡,水土流失嚴重,定西曾以“十年九旱,廣種薄收”而聞名。因為生态惡化,過去不少定西山區農民連日用柴火都難以保證。

福州市在深入考察調研後認為,要解決定西的深度貧困問題,必須将生态治理作為重點,為老百姓拔掉“窮根”。2017年3月,福州與定西東西扶貧協作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生态林項目啟動,福州先後派出高校、林業、水利等多部門專家和技術人員赴定西造林添綠。

福建農林大學林學院教授張國防便是其中一位造林專家,他将閩西山區縣長汀的水土流失治理經驗帶到了定西。“長汀的紅壤區與定西的黃土坡自然條件不同,但把增綠與增收、生态與生計有機統一起來的做法是一樣的。”張國防說。

種植耐旱樹種,增施有機肥,建設水利設施……幾經試驗後,生态林存活率高達98%,曾經光秃秃山頭逐漸綠了起來。同時,生态林的建設也催生了育苗、護林、水利施工等需求,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了增加務工收入的機會。

安定區石泉鄉呂坪村的劉淑梅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前靠務農和打零工維持一家老小生計,忙活一年也就1萬餘元的收入。去年,夫妻兩人開始在“福州林”務工,因為表現良好被穩定聘用,每人每月工資3000多元,一年算下總收入超過了8萬元。

像劉淑梅這樣的受益貧困戶不在少數。“福州林”副場長包小蘭介紹,生态林惠及退耕還林118戶,戶均增收11633元;開發公益性崗位吸納6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年增收8000元;帶動9戶貧困戶育苗21畝,每畝年增收1655元;吸納390戶貧困戶參與造林務工,戶均年收入3280元。

“種樹就是造水,造水就是造錢。”張國防說,通過四期工程,福州在定西建設生态林兩萬畝以上,在發揮生态效應的同時,更努力把樹木“種”出财富。

目前,“福州林”正在探索林下經濟發展,嘗試套種水果、中藥材和培養蜜源花養蜂等模式,讓短期經濟效益與長期生态效益相結合,讓“搖錢樹”效應可放大、可持續。張國防說,未來計劃通過“合作社 基地 農戶”模式,推動林下經濟規模化、規範化、品牌化發展,惠及更多定西百姓。

(小标題)從手牽手到心貼心

11月3日,一場盛大的集體婚禮在福州工人文化宮廣場上舉行。其中,10對在榕工作的定西新人應邀參加,在福州傳統“喜娘”的喝彩聲中踏上紅地毯。來自隴西縣鞏昌鎮的汪富剛說:“沒有東西部扶貧協作,我就不可能來福州就業,就沒機會認識現在的妻子。這樣的幸福場景我會銘記一輩子!”

随着“福定”兩地産業協作、人員往來越來越頻繁密切,福州和定西兩地工會組織聯手,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持續拓寬幫扶領域和内容,着力為定西市來榕務工人員提供更多人文關懷,目前累計幫扶定西職工3409人次以上。

對于定西職工迫切的技能提升需求,工會組織師徒“一對一”結對子。“來福州後,公司安排陸雲擔任我師傅,他在生活上幫我盡快融入,在技術上更是有求必應。”福建騰龍鞋業公司的定西職工侯訪明說,“有了師傅的傳幫帶,我工作上手很快,收入也穩步提高,很快就緩解了家庭債務,感覺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為确保定西務工人員安全返崗,福州市與定西市人社部門精準對接,在全國率先開通扶貧返崗免費定制高鐵專列,“點對點、一站式”幫助3810名定西貧困勞動力安全、快速返榕就業。

随着脫貧攻堅進入收官階段,福州市堅持不獲全勝、絕不收兵,兩地扶貧協作正向最後的“硬骨頭”沖刺。目前,定西通渭縣和岷縣由于惡劣的自然條件仍未脫貧摘帽,還有8個村被國務院扶貧辦列為全國挂牌督戰村。為此,福州市積極整合黨、政、企、社各方力量加大扶持力度,“一對一”“多對一”挂圖作戰,确保如期完成脫貧目标任務。

10月中旬,剛剛履新的福州市委書記林寶金率團來到定西,他說,多年的對口幫扶,兩地積累了豐富實踐經驗,錘煉了過硬幹部隊伍,結下了深厚山海情誼,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注入了強大動力。越是最後關頭,越不能松勁。

據統計,定西貧困人口已從2016年底的46.36萬人下降到2019年底的4.16萬人,貧困發生率已從17.65%下降到1.58%。福州與定西的生态扶貧經驗被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等機構評為“聯合國全球減貧案例”之一。

“對标定西所需,傾盡福州所能”,三年多來的“福定”扶貧協作因地制宜、穩步推進,共實施項目700多個,取得了良好成效。從全面幫扶到精準施策,從對标所需到聚焦難點,“福定”之間扶貧協作既保持力度,更體現溫度。

“老百姓的笑容就是對我們的最大褒獎。”這句在福州、定西兩地扶貧幹部中廣為流傳的話,道出了“福定”扶貧協作成功經驗的重要“心得”。從手牽手到心貼心,“福定”協作之路上的精彩故事和動人情緣仍在繼續。(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