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固有認知中,提起手機,人們就會想起蘋果、華為。蘋果以現代智能手機的引領者奠定了高端位置,那華為又如何奠定自己的高端之路呢?
提起華為高端之路,不得不提一個人,就是銷量遙遙領先的創始人、專業英語八級、華為消費者CEO餘承東。
大嘴同志畢業于中國的頂級學府清華大學,在這裡插播一句,我們每個人的身邊一定有人鼓吹上學無用論,但是你放眼望去,這些大佬們沒有一個是等閑之輩。上學,雖說不一定能給你帶來優質的工作和生活,但是不上學,這個概率更低,而且會低很多。所以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以後再有人鼓吹上學無用論,直接大耳刮子伺候。老餘1993年加入華為,從基礎的研發員工到華為無線部門的核心高管。2007年,他主導的SINGLE-RAN産品橫掃歐洲,助力無線産品收入躍居世界第二,逼近愛立信立下汗馬功勞。
在那一紙調令下達之前,餘承東不會覺得自己這輩子跟手機扯上什麼關系。2011年,餘承東卸任歐洲總裁職位,接任華為消費者CEO,華為終端公司董事長,從此開啟了一個華為手機嶄新的時代。新官上任三把火,老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砍掉了3000萬白牌運營商定制機,把主要的精力全部都放在智能手機上,将總量5000萬部的功能機直接砍掉3000萬,這引起了運營商的極大不滿。15家歐洲運營商有14家終止了和華為的合作。這多少有點釜底抽薪的做法,結果也很明顯,華為終端2011年銷量1.5億台,到了2012年,銷量卻隻有1.2億台。
第二件事就是打入高端整合産品。當時華為制定了Ascend系列四大産品線,D系列、P系列,G系列,還有Y系列,其中P系列和D系列走高端旗艦路線,但是做高端說的挺容易,一個從貼牌機起步的公司如何一步登天,做出高端機呢?老餘似乎也不知道,但是當時的手機有一個大的趨勢,那就是越做越薄,看誰做的薄,于是2012年1月華為發布了Acendp1,機身僅有7.69毫米,售價2999元。
但是除了薄,這台機器配置都不如人意,而且半年之後就被vivo❌1以6.55毫米的厚度給超越了,全年僅售出了50萬。這50萬台什麼概念?我說說别家,相比之下,三星Galaxy SⅢ上市5個月,全球銷量突破3000萬台,當時我就有一台韓版的三星Galaxy SⅢ,這個iPhone5在3個月之内銷量就達到了2740萬台,這還不足人家的零頭的零頭。2012年2月,華為發布了第二場高端手機ascend d1,售價3999元,這在當時真的是很貴的手機了。這款手機首次使用了華為自主研發的海思四核手機處理器芯片,當時還不叫麒麟,也就是那一年的神坑 K3v2,D1的缺點非常明顯,手機發熱加載緩慢,用戶體驗極差,有個小八卦,你随便聽一下,任正非在使用D1的過程中頻繁遭遇死機,一直到最後,他當衆将這部手機摔在了老餘臉上。
更可怕的是,k3v2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用在AscendP2,Ascend2,Mate p6,榮耀2,榮耀3等數款中高端機型上,一直到2014年初,麒麟處理器面世才退出舞台,而這段時間也是華為手機最為低谷的時候,既不好看,也不好用。
作者介紹:
淺羽,一個業餘的數碼愛好者,專注于數碼圈的那些事,希望我們都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