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聲律啟蒙全文和翻譯

聲律啟蒙全文和翻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1 18:46:58

聲律啟蒙全文和翻譯?,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聲律啟蒙全文和翻譯?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聲律啟蒙全文和翻譯(聲律啟蒙全文翻譯及詳細解讀13)1

聲律啟蒙全文和翻譯

來對往,密對稀,燕舞對莺飛。風清對月朗,露重對煙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對漁矶。晚霞舒錦繡,朝露綴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婦念寄邊衣。春水才深,青草岸邊漁父去;夕陽半落,綠莎原上牧童歸。來對往,《史記·貨殖列傳》中說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來來往往的我們在這個世界,如同蜉蝣一般渺小,為了生計努力地生活着,想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隻有在桃花源裡的人才是真正的快樂吧!密對稀,看到這兩個字,隻記得杜牧的“山密夕陽多,人稀芳草遠。”用密與稀二字寫夕陽之景極美。燕舞對莺飛,一般寫作莺歌燕舞,莺啼燕舞,或莺歌燕語,燕子和黃莺一般被稱為春鳥,如白居易的“幾處早莺争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風清對月朗,想到泰山上的“蟲二”石刻,是古人對風景的無限贊美,有“風月無邊”之意。清風朗月本不值錢,為何古人卻如此鐘愛,也許是古人樂山樂水的性格,在清風朗月下,近水遠山也都有了情,如辛棄疾的“明月别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心情便無比愉悅。露重對煙微,露重,讀zhòng,可見這是個沉甸甸的詞,駱賓王的“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以蟬自喻,寫出了心中的沉痛之悲。煙微,足見其輕,如水墨畫中那若有若無的一筆,在遠山之間,在江水之畔,如歐陽修所言“誰知閑憑闌幹處,芳草斜晖,水遠煙微,一點滄洲白鹭飛。”夕陽西下,煙霧飄渺間,斯人獨立,在水一方。霜菊瘦,雨梅肥,菊花又叫黃花,因其在霜降後依然盛開,故稱霜菊,又因其花瓣細長,故言菊瘦,宋代劉克莊的《霜菊》說:霜菊尤宜晚,才開一兩葩。不随蒲柳變,索性待梅花 蘇轼也說:“霜菊晚愈好”。菊花開的越晚越好。而李清照看到菊花則想到的是自己孤獨寂寞冷“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雨梅肥,這一句出自杜甫的詩《陪鄭廣文遊何将軍山林》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這兩句用了經典的倒裝寫法,說的是風把青翠的竹筍給吹折了,雨後讓梅子長得特别飽滿,紅紅的仿佛要綻開,突出了醒目的色彩之美。紅和綠的色彩搭配雖然很俗,但是杜甫使用地相當精妙。客路對漁矶。客路指在旅途中的路,如王灣的《次北固山下》開頭便說“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但古詩中的客路大多又指仕途之路,古人把去外地做官稱為“羁旅”或者“宦遊”,如杜甫的《成都府》中說,“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傷。”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與君離别意,同是宦遊人”。為了仕途,常常身不由己,所以難免如同旅客一般輾轉在仕途之路,那什麼時候才能夠停下來,隻有罷官回家,隐居田園,才能停止宦遊之路。古人最愛用釣魚翁或者打漁翁來比喻隐居的生活,而漁矶指水邊的石台,可以在那裡釣魚,也就是借指隐居的生活,在水邊的石頭上垂釣,可以寄情山水,再也不用為宦海的浮沉而苦惱,這是兩種不同的生活,如宋代黃庭堅所言“無人與争長,惟有釣魚矶”。客路與漁矶相對,也是官場與隐居生活的對比。晚霞舒錦繡,把晚霞比喻成錦繡似老生常談,但寫黃昏之景,以錦繡喻晚霞,寫得最好的莫過于南北朝詩人謝朓的《晚登三山還望京邑》“餘霞散成绮,澄江靜如練。”,绮,既是有紋彩的絲織品,又有美麗的意思,晚霞的色彩斑斓,如錦繡一般绮麗無比,與後面的澄澈靜谧的江水形成鮮明對比,練,是白絹,也叫素練,指未染色的絹絲,一個華麗,一個素淨,既相互對立又和諧統一。朝露綴珠玑,出自陳宓的《秋夜》“白月無瑕呈佩玦,黃花有露綴珠玑。”珠是珍珠,玑是小珠,朝露指早晨的露珠,如同珍珠一般,但是古人看到早晨的露珠往往先想到生命的短暫,而不是露珠的美,如漢樂府《長歌行》中的“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還有曹操的《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如朝露一般,極其短暫。《漢書·蘇武傳》中投降匈奴的李陵在勸降蘇武時也說:“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這是古人的生死觀,但是也正因有蘇武那樣的人,才使得生命的意義即使短暫也可以重于泰山,光照汗青。前一句夕陽無限好,可是也即将消逝,後一句露珠雖美,卻也轉瞬即逝,生命是美好的,同樣也是短暫的。夏暑客思欹石枕,這一句是夏天人倚在石頭做的枕頭可以避暑,但其中的石枕頗有意味,有個成語叫枕石漱流,比喻隐居山林的人,用石頭做枕,用流水來漱口。《世說新語》裡有個叫孫子荊人,年輕時想要隐居,告訴王武子說:“要枕石漱流”,結果口誤說成“漱石枕流。”王武子說:“流水可以枕,石頭可以漱口嗎?”孫子荊卻說:“枕流水是想要洗幹淨自己的耳朵,漱石頭是想要磨練自己的牙齒。”也算是巧妙絕倫的回答。秋寒婦念寄邊衣。這句讓我想到李白的詩《子夜吳歌·秋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寫秋寒時節千家萬戶為遠征的親人做寒衣的場景。前一句的枕石隐居,了無牽挂;後一句的萬戶搗衣,思念親人。前後形成對比。春水才深,青草岸邊漁父去;夕陽半落,綠莎原上牧童歸。春水,青草,漁父,夕陽,原野,牧童,這些都是詩歌中唯美且有深意的意象。一江春水可寄離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河畔青草可寄思念,“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漁父孤舟可寄孤寂,“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半落夕陽可寄蒼涼,“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原野牧童可寄淳樸。“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漁父也好,牧童也罷,在詩中的意象往往都有對官場名利的厭棄和倦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