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信部26日召開的“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夯實實體經濟根基”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規劃司司長王偉介紹,10年來,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16.98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萬億元,占全球比重從22.5%提高到近30%,持續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
據介紹,我國制造業有31個大類、179個中類和609個小類,是全球産業門類最齊全、産業體系最完整的制造業。10年來,我國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産品、高新技術産品出口額分别由2012年的7.4萬億元、3.8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2.8萬億元、6.3萬億元,入圍世界品牌500強的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品牌數量從過去的10個增加到24個。世界500種主要工業産品中有四成以上産品産量位居世界第一。
“制造業生産模式發生了深刻變革。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大勢,制造業向智能、綠色、服務方向升級取得了顯著成效。”王偉介紹,2021年,我國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别達到55.3%和74.7%,較2012年分别提高30.7個和25.9個百分點,一批智能示範工廠加快建成。我國已初步形成綠色制造體系,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十二五”“十三五”分别下降28%和16%,2021年又進一步下降5.6%。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等新業态新模式不斷湧現,2021年第三批服務型制造示範企業的服務營收占總營收的比重已達到48%。
10年來,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進的步伐明顯加快。我國制造業研發投入強度從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平均研發強度達到10.3%,570多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工信部已布局建設23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國家地方共建制造業創新中心,支持建設125個産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台,共性技術供給能力大幅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産品收入占業務收入比重從2012年的11.9%提高到2021年的22.4%。大國重器亮點紛呈,“蛟龍”潛海、雙龍探極、C919試飛、“嫦娥”攬月、“北鬥”組網、“九章”問世,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創新成果引領中國制造業不斷攀上新的高度。
截至2021年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0萬戶,較2012年增長了23.5%。骨幹龍頭企業持續做強做優,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營業收入從2012年的21.7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40.24萬億元,有58家制造業企業進入2021年世界500強榜單,比2012年增加27家。中小企業專業化能力顯著提升,截至2021年底,已培育4萬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700多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00多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經濟日報(記者黃鑫),原标題《我國持續保持第一制造大國地位》
來源: 經濟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