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第三十三卦,名為《遁》。
這個卦名,其實極有深意,而且暗藏着天文曆法的密碼。
不妨細細讀來。
《遁》
一、“遁”卦之名
“遁”卦的原名并不是是“遁”,而是寫作“遯”,在帛書本中則寫做“掾”,秦簡《歸藏》和傳世本《歸藏》都寫作“辶彖”。
因此,“遁”這個卦名是後來才有的。
最開始的卦名,應該作“遯”或者“辶彖”、“掾”。
這幾個卦名,都與“豕”有關。
遯字從“豚”,豚為小豕。
豚,小豕也。——《說文》
“遯”字又從辵[chuò],意思就是小豕在奔走。
“辶彖”和“掾”字互通,皆從“彖”,彖亦與豕有關。
“彖,豕走也。”——《說文》
所以,《遁》卦原本的卦名,含義應該與豕的奔走有關。
二、豕與四時
作者給《遁》卦命名的時候,用了一個與豕有關的字,寓意非常深遠。
因為說到“豕”,我們在解讀《中孚》卦的“豚魚吉”爻辭時已經說過,它象征着“四時”。
“四主時;時主豕,故豕四月而生”——《大戴禮記.易本命》
所以,在“遁”的卦名中這隻奔走的小豬,實際上象征的是四時的輪轉。
巧的是,在卦氣學說中,《遁》卦屬于十二辟卦之一,而且正是代表六月的卦。
十二辟卦
六月之時,律中林鐘。
說到林鐘,它的來頭可就太大了。因為按照《律書》的說法,它是《周易》中将所有的陰爻稱為“六”的由來。
以陽律黃鐘的律管長九寸為标準,那麼所得的陰呂林鐘的律管長度恰好正是六寸。
鄭玄就說:“林鐘者,黃鐘之所生,三分去一,律長六寸,季夏氣至,則林鐘之律應。”
黃鐘九寸,為六陽律之首,故《周易》中的陽爻皆稱為“九”。
林鐘六寸,為六陰呂之首,故《周易》中的陰爻皆稱為“六”。
六月之時,北鬥建未。
《釋名》曰:“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
季夏六月,是緊緊挨在五月夏至之後的一個卦,象征着太陽從鼎盛的極點轉向衰微的變化。
巧的是,在卦氣圖上,代表五月夏至的《姤》卦中,同樣也出現了一隻豕:
“有攸往,見兇,羸豕孚踟躅”。
這隻逐漸恢複生機的羸豕,象征的正是夏至之後日漸壯盛起來的陰氣。
三、豚與北鬥司命
豚為什麼被用來象征着陰氣?這要從豚與北鬥的關系說起。
《說文》曰:“豚祠司命”,記載了以豚來祭祀司命的風俗。
什麼是“司命”呢?《風俗通義》曰:
“司命,文昌也。今民間祀司命。刻木長尺二寸為人像。行者擔篋中。居者别作小屋。齊地大尊重之。汝南餘郡亦多有。”
文昌,就在北鬥七星的鬥魁之中。
《史記·天官書》中便說:
“鬥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在鬥魁中,貴人之牢。在鬥魁中,貴人之牢”。
說到“貴人之牢”,它與豬(豚)的關系就很密切了。
小豬
《隋書·天文志上》便說:
“魁中四星,為貴人之牢,曰天理也。”
鬥魁四星,又名“天理”,被古人認為是豬(豚)所化。《初學記》卷二引《春秋說題辭》便雲:“鬥星時散精為彘,四月生,應天理”
豬(豚)既然是鬥星散精所化,它所象征的天理四星位于鬥魁之中,因此鬥魁四星,正是太陰的象征。
我們在《周易》天文曆法系列中曾經說過,早在數千年前,豕就是北鬥的象征——更确切地說,是鬥魁四星的象征。
大汶口文化陶缽上象征着鬥魁的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