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品牌

 > 小米科技與華米

小米科技與華米

品牌 更新时间:2024-06-01 09:00:50

小米科技與華米(華米自有品牌突飛猛進)1

作者:龔進輝

6月3日,華米科技(以下簡稱“華米”)發布今年Q1财報,創始人黃汪在電話會議分析師問答環節表示,在未來幾個月,華米将發布超過十款Amazfit智能手表,價格區間将從299元到2000元不等。

8天後,華米正式發布了面向智能通話和健康監測領域的兩款旗艦新品Amazfit智能手表2、Amazfit米動健康手表。就在最近,華米又推出了Amazfit全新系列新品GTR手表,産品更新頻率不可謂不快。

衆所周知,Amazfit是華米力推的自有品牌,主要應用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環品類,承載了華米獨立的重任,而華米在40天内連開兩場發布會來重倉智能手表,明眼人都看得出,意在提高自有品牌在總營收的占比,逐漸擺脫對小米的依賴,至少可以呈現小米業務、自有品牌并駕齊驅的局面。

事實上,去年2月上市是華米加速去小米化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此之前,其對小米極為依賴,2015年、2016年及2017前三個季度,小米貢獻的收入分别占華米總營收的97.1%、92.1%和82.4%,成為華米最重要的客戶和分銷渠道。盡管華米不會與小米或其他小米生态鍊企業産生同業競争,但其單一大客戶的占比過于集中,而大客戶等重要關聯人又是重要股東,因此其獨立性存疑。

在此之後,華米大力扶持自有品牌,Amazfit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成為小米手環之外的最重要的産品線。去年8月,華米CFO崔大偉在2018年Q2财報電話溝通會上表示,未來自有品牌在年營收中的占比将穩定在40%到50%,而華米真的做到了,用“突飛猛進”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今年Q1财報顯示,華米智能手表出貨量在該季度全球排名第五,自有品牌産品和其他産品呈現強勁增長,這塊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2%,占該季度總收入的41.3%。不難看出,華米已找到從手環切換到手表賽道的制勝之道,将Amazfit打造成比肩小米手環的營收支柱,在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的領先地位愈發穩定。

盡管華米自有品牌表現搶眼,出貨量、營收節節攀升,但我還是得給華米澆盆冷水,這并不意味着成功擺脫對小米的依賴,其獨立之路仍任重道遠,原因有三:

一、華米股價受小米因素影響。華米在上市之前估值已達10億美元,最新股價為10.28美元,市值僅為6.3億美元,讓人大跌眼鏡,其市值低迷不僅與業績不佳有關,與2018年Q4相比,今年Q1華米營收、利潤、出貨量均出現大幅下降,更重要的是,投資人對其營收結構調整帶來營收增速放緩表示擔憂。

數據顯示,華米2016年、2018年營收同比增長73.6%、77.9%,而2019年Q1營收同比增長僅為36.5%,Q2營收預測同比增長約30.2%至32.9%,接連失速均發生在華米大力發展自有品牌之後。在我看來,華米出貨量從2018年Q4的920萬台跌至2019年Q1的560萬台,除了春節季節性因素、市場不景氣之外,還與其自身業務調整有關,即弱化“銷量擔當”小米手環、重倉潛力股Amazfit,殊不知這會讓投資人感到不适,因為小米才是頂着小米生态鍊企業光環上市的華米股價的定海神針。

小米科技與華米(華米自有品牌突飛猛進)2

二、華米無法拒絕小米品牌、渠道。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未來,華米和小米隻能相愛不能相殺。華米曾在招股書中披露了企業和行業相關風險,與小米的關系位列第一條,“小米是我們最重要的客戶和分銷渠道。我們與小米的關系出現任何惡化或小米可穿戴産品銷售發生任何減少,都可能會對我們的經營結果産生實質性的負面影響。”小米對其影響力和重要性可見一斑。

事實也正如此,小米在品牌、渠道等方面為華米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這是其無法拒絕也不能拒絕的優質資源。一方面,小米正在大力布局的小米之家,可以使華米旗下産品從有限的線上市場延伸到更廣闊的線下市場,既節省成本又提升銷量;另一方面,盡管華米在小米商城之外搭建了自身的線上渠道,但其在京東、天貓等平台表現平平,更何況拓展陌生的線下市場,一旦離開小米線上線下資源的導入,Amazfit可能成為無人問津的路人甲。

三、可穿戴設備隻是手機附屬品。與大熱的智能音箱用語音控制不同,手表、手環等可穿戴設備離不開手機這一控制中樞,它們更像是手機的附屬品,心率、運動、體重等數據同步都有賴于手機,才能不僅方便用戶獲取相關信息,并基于大數據拓展商業應用前景。換言之,如果不通過手機來交互,手環、手環雖不至于毫無用處,但基本喪失了想象空間。

自從為小米生态鍊産品開辟“米家”品牌後,小米對生态鍊産品冠以“小米”品牌慎之又慎,目前隻有移動電源、手環、淨水器等少數幾款産品享受此殊榮。華米便是其中之一,其開發的“小米運動”是小米可穿戴設備官方App。如果去小米化真的邁出實質性一步,小米運動或将被小米收回,而華米重新開發一款App替代小米運動或許不難,難的是将用戶原封不動地遷移過來,并維持穩步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華米在可穿戴設備市場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遠未到高枕無憂的地步,相反市場競争越來越激烈,尤其是華為、蘋果、三星、360等玩家持續發力,進步神速,逐漸對華米構成一定程度的威脅。為了鞏固自身領先優勢,勢單力薄的華米更加得抱緊小米的大腿,借助小米的優質資源來搶占市場,而不是一心鬧獨立,否則很有可能被上述勁敵迎頭趕上。

因此,華米根本無力推動實質性去小米化,頂多提升自有品牌營收占比,因為自主品牌産品的毛利率高于小米産品,但短期内難以突破50%,即便突破50%也并不代表其真正走向獨立。要知道,作為華米重要的股東和客戶,小米仍将在很長一段時間對華米施加影響力,而随着其不斷享受小米帶來的發展紅利,将更加沒有勇氣和能力走出舒适區。

其實,華米當前窘境是小米生态鍊企業的一個縮影,它們在發展壯大過程中享受到小米全方位的庇護,當發展到一定規模後,便積極謀求獨立,卻發現像孫悟空翻不出如來佛手掌一樣,很難真正徹底擺脫對小米的依賴。一方面小米的資源的确很誘人,尤其是渠道和供應鍊;另一方面它們擔心與小米撕破臉後将正面交鋒,而親自下場的小米有能力将其幹趴下。

或許,“又愛又恨”“身不由己”是黃汪們的内心真實寫照,華米們依然是與小米有千絲萬縷關系的生态鍊企業,即便上市也不代表有能力脫離小米單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品牌资讯推荐

热门品牌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