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吳小平
來源 | 汽車服務世界(ID:asworld168)
“今年上半年估計都很難轉掉,其實隻要誠心想接手門店,轉讓費可以協商。”河南鄭州某汽修店負責人嚴師傅在談及門店轉讓時,頗顯無奈。
在後市場創業5年的嚴師傅,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自己會遭遇這般尴尬。
據悉,嚴師傅的門店地處鄭州交通便利的市中心臨街位置,租金一年近20萬元,還有不到2個月合同到期。自從2022年1月挂在某同城網站之後,除了偶爾有中介咨詢轉讓信息,其他同行無人問津。
事實上,門店轉讓每天都在行業中發生。尤其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轉讓數量突然一下子就多了起來。
時間轉至2022年,之所以還會發生類似嚴師傅轉讓難的事情,主要原因是剛剛過去的2022年一季度,汽服門店轉讓數量同比2021年繼續保持增長,傳統單店生存更加困難。
一、疫情影響減弱,一季度門店轉讓卻同比上升
自2021年1月疫情爆發以來,《汽車服務世界》就特别關注汽車後市場門店的轉讓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那一年受疫情的影響,汽服門店轉讓的數量突然暴漲。其中,2020年一季度的全國門店轉讓數量,超過1.1萬家,創造曆史新高。
在這1.1萬家汽服店中,有開店不到一年的新兵,還未嘗到盈利的甜頭,已匆匆離場;同樣不乏十年甚至更久的老兵,嘗過躺賺時代的紅利,由于轉型不及時或不成功,最終沒能躲過突如其來的危機。
如果說疫情是導緻2020年一季度門店轉讓數量飙升的導火索。那麼随着國内疫情的逐漸控制,在後疫情時代,2022年一季度門店轉讓數量相較2021年一季度同步依然呈現上升的趨勢,則說明了抛開疫情影響因素之外,行業目前的發展情況依然不容樂觀。
據《汽車服務世界》根據58同城“生意轉讓”一欄統計,2021年第一季度内地31省市自治區中心城市,汽修美容門店轉讓的數量為5002家。
而到了2022年一季度,門店轉讓狀況發生了以下變化:
1、 同比依舊保持增長趨勢
據統計,一季度内地31個省市自治區中心城市的汽服門店轉讓數量為5022家,比2021年四季度的4705家,環比增長約7%;同比2021年一季度增長0.5%。
2、北京 、廣州取代上海、長沙,跻身轉讓榜前十
在2022年一季度門店轉讓數量TOP10的排名榜單上,其中,長春、重慶、和成都的轉讓量位居前三,單個城市門店轉讓數量均超過了300家。
而2021年一季度,門店轉讓數量位居前三的城市分别是重慶、沈陽和長春,分别為385、342、334家。
觀察門店轉讓TOP10的榜單發現,東北已經連續占據了轉讓TOP10中的三席,分别是東北三省省會城市沈陽、長春、哈爾濱。
可能的原因是,東北産業基礎設施相對落後,再加上人口的持續流出。因此在後疫情時代,經濟的持續低迷也讓汽修美容門店經營每況愈下,轉讓數量占據前十也合乎常理。
與此同時,在2022年一季度轉讓店面數量前十省市中心城市中,一線城市的廣州、北京取代上海、長沙,排名一個位于第6,另外一個位居第10。
另一方面,競争程度極高的鄭州2022年一季度轉讓門店數量的排名,相較于2021年一季度保持不變,依舊穩居第8。
為什麼鄭州一直穩居門店轉讓前十的榜單?競争是核心要素。
業内人士認為,河南地處内陸腹地,具有交通區位優勢,還是“一帶一路”的“前沿高地”,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造就了一批優秀的汽修企業,中鑫之寶、兔師傅、小李補胎等就是其中的代表,這些企業之間激烈的競争加速了當地汽服門店的淘汰速度。
與此同時,天貓、途虎等新勢力相繼入駐鄭州開店,無形之中進一步擠壓了後者的生存空間。
根據《汽車服務世界》年統計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年末,連鎖品牌在河南的布局已經達10家,其中鄭州獨占5家。
與此同時,根據多家連鎖品牌公布的2022年發展目标,至少3家頭部連鎖宣布自己2022年的門店數要新增超過1000家。無疑,作為汽車後市場知名連鎖聚集地的鄭州,門店的密度将會越來越高,同行之間的競争将會越來越激烈。
二、轉讓潮之外,一季度新增維修廠數量也在減少
也許有人會說,門店轉讓數量同比保持增長,并不能夠完全說明後市場的生意越來越難做。
畢竟,據此前一項調查數據顯示,約52%的老闆表示“轉讓之後自己可能會再開店”。從這項數據來看,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老闆或許還會繼續留在這個行業,尋找新的機會在留在後市場創業。
從這個角度來講,2022年一季度門店轉讓數量同比2021年增加的0.5%,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另外一項數據卻可以說明,事實并非如此。
《汽車服務世界》通過企查查,在 “機動車、電子産品和日用産品修理業”一欄,搜索關鍵詞“汽車維修”發現,2022年一季度成立且處于在業、存續狀态的企業13314家,注銷70家,而2021年一季度成立且處于在業、存續狀态的企業為14957家,注銷902家。
對比這兩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2022年一季度新增維修廠的數量(新成立的企業減去注銷企業))同比2021年一季度少800多家。
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開新店了?
除了互聯網連鎖、4S店競争白熱化,疫情常态化的影響之外,無法承受的合規成本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
據一位業内人士分析,3年前經營一家門店,成本主要來自人工和房租,扣除之後大約還有20%左右的淨利潤。
如今,随着行業監管的趨嚴,新開一家修理廠還新增了環保消防,社保稅收等合規成本。
對此大多數老闆表示,合規成本不僅導緻經營者的壓力越來越大,同時也讓那些打算進入後市場創業的新人望而卻步。
三、輪胎店成為轉讓重災區
翻看一季度5000多家店面轉讓信息,發現了門店主要有以下特征。
從主營業務來看,既有以洗美為主的汽車美容店,同時輪胎店轉讓數量也越來越多;從成立時間來看,既有十多年的老店,也有成立不足三年的新店。
以一季度轉讓門店數量最多的省會城市長春為例。
“痛心轉讓10年汽車美容店。”位于長春寬城區的一家面積300平米的高端汽車美容店店長發了一條轉讓信息。短短一句話,背後蘊含了老闆對汽車美容行業的深厚感情,以及對結局的無奈沮喪。
通過店主發布的照片,我們發現該店主營業務為洗車、貼膜,定位高端車,店内一共設有4個洗車工位,3個貼膜工位。門店實行會員制,現有80位固定洗車會員。
同在長春的另外一家轉讓門店,店招上顯眼的“盛馳輪胎”,表明了這家店的主營業務是“補胎”。
該店主在轉讓介紹裡寫到:“經營3年的門店,客戶穩定,有一定老客戶,地理位置佳,周邊有多個小區,人流量大。因回老家發展,誠心轉讓。”
汽車服務世界發現,除了洗美店,輪胎店是轉讓最多的店面類型。
長春的李先生經營了一家輪胎店。這個春天,他發出了無奈的轉讓信息:身體狀态欠佳,再加上要照顧小孩上學,沒有精力再管店,決定轉讓。
從老李發布的門店照片來看,店面裝修普通,店内的地闆上随處可見的污垢,給人一種髒亂差的感覺。
從表面上看,這些門店轉讓都是因為一些老闆個人原因,但實際上反映的是傳統輪胎店的日益沒落。
據悉,90年代的汽車後市場創業者大多數從洗美裝和輪胎批發兩個領域開始發家。
随着汽車保有量的增長以及市場的進化,這兩類門店大部分會轉型成維修、保養、洗美、輪胎于一體的綜合類門店,單一的輪胎店生存日趨艱難。
尤其是近幾年,在電商的沖擊下,行業超10萬家輪胎店的日子也越來越難過。
曾經高毛利的輪胎生意陷入經營困境,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受電商沖擊。近幾年,受電商平台的沖擊,輪胎的價格被擊穿之後,零售利潤率大幅下滑。而由于門店在銷售輪胎時缺乏議價能力,導緻賺錢越來越難。
其次,輪胎專營店的生存空間受積壓。一般,一站式維保門店定位的社區店都有輪胎業務。由于快修快保店的密度更大,主營的保養業務與客戶粘度相對更高,導緻輪胎專營店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第三,門店數量過多,行業内卷嚴重。盡管輪胎店的服務項目比較單一,但項目價格、工時卻缺乏統一标準,門店嚴重過剩以及同行之間展開的價格戰,讓輪胎店苦不堪言。
第四,留不住客戶。随着80、90後年輕群體的崛起,他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行為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更傾向于網購。此外,年輕車主更注重線下店的環境、服務、體驗,一站式門店會更占優勢,而傳統輪胎因為店内裝飾普通,早就已經過時了。
業内人士認為,輪胎店如果還是純貿易定位,那麼在行業大洗牌的背景下,一定會被優先淘汰。未來,輪胎店轉型的關鍵是将客群做細分,服務好門店已有的客戶才是關鍵。
四、二季度轉讓潮将更兇猛?
一般汽服門店經營不下去無非面臨三大難題:人力成本上升、營收增長乏力以及門店租金上漲。
以上三大難題可以說是行業的共性問題,幾乎所有後市場開店的老闆都感同身受。
具體到2022年一季度,門店轉讓數量為何出現同比增長?有數據顯示,進廠台次與産值同比出現雙雙下滑,或許是其中兩個比較重要的因素。
首先是行業機構發布的權威數據。
據F6大數據研究院的最新數據顯示,相較2021年,2022年一季度進廠台次同比下滑9.4%,其中3月份下滑18.8%;相較2021年,2022年一季度産值同比下滑5%,其中3月份下滑11.4%。
另一個數據來源于《汽車服務世界》近日發起的一項調研。據全國354家修理廠參與其中的調研數據顯示,一季度超70%的門店業績出現下滑。
綜上,2022年一季度進廠台次和産值的雙雙下滑,直接導緻了門店生意越來越難做,轉讓數量同比上升也在意料之中。
如今,一季度門店轉讓數量因為進廠台次與産值下滑出現同比上升已成既定事實。展望二季度,外界預測行業門店轉讓潮相比一季度或将更加兇猛。
理由如下。
首先,對于汽修門店而言,4月-6月是行業傳統淡季。通常淡季流量的下滑,會讓門店的生存更加困難。
這一點從跟去年的數據可以窺見。2021年二季度内地31個省市自治區中心城市的汽服門店轉讓數量為5372家,較一季度5002家環比增長約7%。
其次,局部疫情的持續影響。據F6大數據研究院預測,4 月中旬行業産值将逐步恢複。但是從目前全國疫情的發展情況來看,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等經濟發達的省份目前受疫情的影響仍然較大,甚至有可能持續到5月中旬。
在此背景之下,這些區域修理廠生意難以回歸正常水平是闆上釘釘的事情,因此,二季度門店轉讓數量激增可能性極大。
第三,疫情對汽服生意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延遲性。
據《汽車服務世界》調研的數據顯示,80%老闆認為疫情影響至少要3個月以上才會消失。
這樣以來,即便疫情在5月初得到有效控制,那麼接下來的3個月内對門店産生的負面影響将會持續,随之而來的轉讓潮也不可避免。
因此,對于二季度而言,門店轉讓數量上升是大概率事件,甚至有可能超出去年同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