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雖然是近視的朋友們時刻要佩戴的搭檔,但是談到對眼鏡鏡片的認識,大部分朋友的認識可能還停留在對品牌的表面。
同樣是配一副眼鏡,從成本幾塊錢的不知名小作坊品牌,到動辄過千的一線品牌,大家對它們的認識可能都比較模糊,畢竟跟數碼産品相比,眼鏡的“性能”表現可能還不夠直觀。
百元級眼鏡的要求很明确,能看清晰就行,一般用戶也不會有太高的要求。不過來到千元級以上的眼鏡,選擇起來就沒有這麼簡單,畢竟多花了一大筆錢能換回怎樣的體驗,是絕大部分消費者作出選擇的基本參考。如何以可量化的“性能”角度來體現這些體驗,同樣是許多消費者關注的焦點。
談到一個眼鏡最核心的“性能”部分,也是一副眼鏡成本和技術含量較高的部分,自然就是鏡片。同樣都是鏡片,為何有些鏡片能賣出比普通鏡片更高的價格?而這些高價鏡片又有哪些特别呢?
在進行具體的分析前,我們首先得明确眼鏡的核心需求:作為光學矯正器械,鏡片的核心需求就是矯正視力、佩戴後擁有清晰的視覺效果和更佳的防護效果;作為日常佩戴飾品,鏡片的核心需求就是經久耐用和不易損壞,長期使用也不會出現變色、刮花等問題。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眼鏡鏡片主要由鏡片本體和鍍膜兩大核心部分組成,接下來我們就分别從這兩大部分來看看,眼鏡鏡片到底有哪些講究?
鏡片本體:各種光學屬性的基礎
在鏡片本體環節,我們需要考慮的參數主要是材質、形态、折射率和阿貝數,而在高端産品往往還會有一些額外的光學特性。
鏡片材質:PC耐用、玻璃清晰,樹脂最全面
首先是鏡片,市面上主流鏡片的材質目前主要為玻璃、樹脂和PC,鏡片材質的材質決定着鏡片的折射率、阿貝數和透光率在内的各種光學屬性和其他物理特性。
玻璃擁有硬度高且不易産生劃痕、透光率高和化學性能穩定(不着色也不褪色)等優勢,但是也存在密度較大(重量普遍較重)和容易碎裂等問題。
而最初的樹脂鏡片雖然解決了玻璃鏡片易碎和密度較大的問題,但同時也帶來了硬度不足(不耐磨)、透光率較低、容易變色等新問題。
不過随着材料技術、打磨技術和鍍膜技術的進步,樹脂鏡片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初期的不足,在光學性能和耐久度上已經可以與玻璃鏡片匹敵,已經成為目前市場上最常用的鏡片材質。
PC(熱塑性材料聚碳酸酯)材質則相對比較小衆,最顯著的優點就是抗沖擊力強和輕薄,不過光學性能跟玻璃和樹脂材質相比就稍遜一籌,加工成本和工藝要求也較高。
以目前的技術條件和具體産品來看,表現全面的樹脂顯然是最主流的選擇。此外,頂級玻璃鏡片憑借更高的光學性能上線在高端市場保持強勁的競争力,而PC鏡片則主要用在護目鏡等特殊場景。
球面與非球面之争
其次就是鏡片形态的選擇,也就是球面和非球面之間的選擇。
球面鏡片兩面均采用球面設計,整個鏡片使用相同的曲率,就像從一個完整的球面上切割下來,最大的問題就是邊緣會存在像差(包括模糊、變形、視野變窄等 )。
而非球面鏡片就是表面采用非球面設計,在單個鏡片上擁有多個不同的曲率,屈光度由邊緣向中心不斷變化,變化曲線呈抛物線形狀,可以算是球面鏡片的改進版。非球面相較球面鏡片,最顯著的提升就是提升了視野範圍,改善了後者存在的像差問題,初期由于需要更高的加工成本和商家的宣傳包裝,非球面一度成為鏡片大幅溢價的接口。
不過随着工藝的進步,非球面鏡片已經從數年前的新興技術發展成為市場主力,也成為大部分消費者的選擇,不過有不少消費者已經習慣了球面鏡片的視覺體驗,目前球面鏡片仍有不少的市場。
折射率真的越高越好?
而在鏡片材料和形态的基礎上,鏡片需要被檢驗的參數主要包括折射率和阿貝數(色散系數)這兩大參數。
首先是折射率,指的是光在真空傳播速度與在介質中傳播速率的比值,常規的折射率包括1.5、1.56、1.6、1.67和1.74,也是目前消費者在選擇鏡片時最容易接觸的參數。
在度數相同的情況下,鏡片的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發生折射的能力越強,鏡片邊緣越薄,而折射率越高=越薄=越好在許多商家的宣傳下似乎成為鐵律。
而站在專業驗光機構和頂級鏡片廠商的角度,最适合的折射率才是最好的選擇,低度數(<200)搭配高折射率(>1.74)帶來的視覺效果,可能還不如搭配同系列1.5折射率的的鏡片,這又是為什麼呢?
會出現這種情況,就跟鏡片的另一個核心參數“阿貝數”有關了,阿貝數也被稱為色散系數,由蔡司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歐尼斯.阿貝先生發現并界定的物理量,作用是衡量透明介質的光線色散程度,直接影響的是鏡片成像的質量(跟透光無關)。
對于普通眼鏡鏡片來說,阿貝數越大意味着可以獲得更清晰的視覺效果,選擇鏡片阿貝數越接近人眼(人眼為58.6),就越不容易失真。
而備受商家推崇的折射率,在大部分情況下跟阿貝數之間一般呈負相關,意味着折射率越高阿貝數就會越低。不過由于制造工藝上和使用材料上的差異,同折射率下的阿貝數會有略微的區别,比如行業翹楚的蔡司在這些方面就比較突出,色散一般都比其他品牌相同折射率的鏡片低上一些,而普通品牌就難以在這個核心參數上有所突破了。
綜合折射率和阿貝數這兩個參數,我們在選購時顯然不能盲目追求高折射率,而是需要根據自己實際的視覺情況(近視 散光度數)和适應程度選擇适合自己的折射率,避免出現花了大價錢購買高折射率鏡片,卻隻能獲得更差視覺效果的囧況。
鏡片功能特性:細微區别觀感大不相同
聊完常規的光學屬性,我們就要進入到高端鏡片與常規入門鏡片的核心差異點——功能特性了,這兩者的關系可以類比為智能手機的SOC中,差異化除了體現在CPU和GPU部分的核心性能(光學屬性),高端芯片還會在NPU、圖像芯片、基帶上擁有額外的特性(功能特性)。
能進階到擁有額外的功能特性,就是一線品牌的專屬了,以蔡司的樹脂單光鏡片為例,他們除了常規的科學曲率和自身的德國品質加成,不同系列上還擁有特殊加工、精密成型和個性化定制等特性,而最近主打的智銳系列還全系标配了瞳孔感光平衡技術和智銳識别技術(包括清晰視覺/精密成型、美薄鏡片、智能動态光學和年齡優化四大特性)。
此外,蔡司在功能型鏡片和漸進鏡片中都針對不同的使用場景推出了3D面部識别、視覺焦點優化、鏡框識别等一系列特性,這些特性雖然在外觀上難以察覺,但是在戴上眼鏡的一刻開始,卻能為佩戴者帶來立竿見影的佩戴舒适度提升。
而為了實現這些特性,除了需要廠家在光學性能和鏡片制作工藝上有足夠的技術沉澱, 還需要在驗光設備的研制上有足夠的技術儲備來實現全面且精準的驗光配方,以及通過大量的實踐适配經驗來調整出最舒适的光學配置。光這幾項對品牌的綜合素質要求,已經足以讓一線品牌跟其他品牌的産品區分開來。
鍍膜:為鏡片賦予更多可能
鍍膜是就是在鏡片的表面上,附上一層或多層厚度僅為幾百納米(厚度大概<頭發的1%)的材料,這一層材料賦予了額外的物理屬性。
市面上主流的基礎鍍膜層主要由減反射膜、抗磨損膜和抗污膜等膜層共同組成,讓鏡片具備提高光線通透率、防靜電、抗磨損和疏導油污等額外的功能屬性,防藍光膜層則是近年來非常熱門的功額外附加鍍膜,像蔡司這些一線品牌,還擁有防衛膜等具備額外功能的獨家産品。
對于品牌來說,鍍膜一般是選裝配置,一般是在标配基礎膜層的基礎上提供額外功能的選裝膜層。以蔡司為例,入門産品标配蓮花膜,進階産品标配鑽立方®鉑金膜,還能根據實際需求選裝鑽立方®防藍光膜、鑽立方®晶彩膜、鑽立方®防衛膜,選裝的膜層基本都是在鑽立方®鉑金膜的基礎上提供其他額外的功能。
除了鍍膜本身的功能和品質外,蔡司的鍍膜在完成鍍膜後還需要經曆高溫測試、抗刮測試、氣候測試、鹽水測試和附着力測試。
而對于部分入門品牌來說,這些測試往往都會因為技術水平和成本原因而打折,除了日常防護能力欠佳,用上一年半載還會出現膜層脫落等問題而被迫換鏡,長期使用的性價比反而會更低,價格更高的一線品牌産品在穩定性和耐用性的優勢其實也是一種性價比的體現。
寫在最後
通過了解鏡片的各個維度的性能特性,相信大家在選擇下一副眼鏡時也能更有針對性地選擇适合自己的鏡片了,回到我本人來說,作為一個雙眼超過500度、睜開眼睛基本就離不開眼鏡的互聯網打工人,我使用的這幅1.67蔡司智銳單光在長時間使用後着實給我帶來了不少驚喜。
除了滿足基本的舒适性和清晰度要求,智能動态光學技術的加持,讓我這種需要頻繁在不同屏幕之間切換人群也不會過于勞累,一天下來的眼睛疲勞和酸澀感得到明顯的緩解,選配的防衛膜也讓我在疫情期間更加放心。對于寶貴的眼睛來說,為這些特性買單還是非常值得的。
如果你也準備配一副高品質的眼鏡,試試尋找一下蔡司小藍标,他們可以給到你足夠的驚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