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昆蟲記中對哪幾種動物有研究

昆蟲記中對哪幾種動物有研究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1 09:33:42

外來物種=生态空難?

在自然界,存在着某些科學難以解釋的現象:有些動物雖然長相相似,基因也基本相同,但習性卻相差甚遠,比如貓和兔狲;有些動物因取食方式近似導緻形體趨同,但它們卻根本不是同一個物種,甚至沒有半點親緣關系,

昆蟲記中對哪幾種動物有研究(結合了4中動物的蟲子)1

蜂鳥

比如蜂鳥鷹蛾與蜂鳥。

昆蟲記中對哪幾種動物有研究(結合了4中動物的蟲子)2

蜂鳥鷹蛾

2016年8月20日,廣東攝影師小歐一行人在路過鼎湖山的一處叢林時,發現有很多蜜蜂、蛾類和蝴蝶正在采蜜,其中還有一些類似蜂鳥的小精靈。這些小精靈迅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們拍下了照片,并詢問有關專家——畢竟,按照國内教科書的說法,中國是沒有蜂鳥這一物種的。

這種天蛾的英文名叫Hummingbird Hawk-moth,直譯就是蜂鳥鷹蛾,主要分布在亞洲、南歐、北非和北美等地。由于空氣污染等環境原因,它們在我國已經越來越罕見。

蜂鳥鷹蛾被稱為昆蟲世界裡的“四不像”。它像蝶,和蝶一樣在白天活動,口器是長長的喙管,且有尖端膨大的觸角,還有色彩缤紛、美麗炫目的翅膀;它又像膜翅目的蜜蜂,在夏秋季節飛舞在百花叢中采食花蜜,并發出清晰可辨的嗡嗡聲;它還像蜂鳥,夜伏晝出,很少休息,在取食時,和蜂鳥一樣,時而在花間疾馳,時而在花前盤旋。

蜂鳥鷹蛾與蜂鳥的關系不似兔狲與貓、鴨嘴獸與鴨,更不像人與大猩猩(兩者有98%的基因是相同的)那樣在種群的血緣上還具有某種聯系,蜂鳥鷹蛾與蜂鳥根本就是毫不相幹的兩種生物。

蜂鳥是雨燕目蜂鳥科動物的統稱,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鳥,體重最輕的隻有2克。它們能夠通過快速拍打翅膀(最快可達每秒80次)而懸停在空中。蜂鳥因拍打翅膀的嗡嗡聲而得名,它也是唯一可以向後飛的鳥。

昆蟲記中對哪幾種動物有研究(結合了4中動物的蟲子)3

而蜂鳥鷹蛾顯然不是一種鳥類,那麼它更接近于哪一類物種呢?科學家深入研究後發現,它們其實是蝶類的近親。

對于中國來說,蜂鳥鷹蛾是一種典型的外來物種。外來生物的降臨往往發生得悄然無息,這些所謂的“入侵者”可以不着痕迹地與新的生态系統融合在一起——人們對到處蔓延的外來花草和自家後院出現的古巴樹蛙總是置若罔聞。

昆蟲記中對哪幾種動物有研究(結合了4中動物的蟲子)4

古巴樹蛙

如今,各個國家、地區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物種遷移的路線選擇也越來越豐富。那原生地在美洲,且不具備長途跨洋飛行能力的蜂鳥鷹娥是怎麼跑到中國來的呢?專家推測,蜂鳥鷹蛾應該是随着大量的美國進口農産品來到中國的,就像美國白蛾是随着包裝進口設備的木箱而來的一樣。

昆蟲記中對哪幾種動物有研究(結合了4中動物的蟲子)5

美國白蛾

關于外來物種,我們最熟悉的便是由我國向歐洲輸出的大閘蟹。

102年前,一位農夫在德國北部的河畔,發現了一隻長着絨毛爪子、外表張牙舞爪的生物,他當即決定将其交給當地博物館展出——這便是“中華絨螯蟹”在歐洲居民前的首次亮相。

昆蟲記中對哪幾種動物有研究(結合了4中動物的蟲子)6

大閘蟹是如何遠渡重洋去了歐洲的呢?原來在清末實行五口通商時,很多歐洲商船來到中國。為了增加商船的穩定性,他們會在蓄水艙中灌滿壓艙水,而壓艙水都是從黃浦江中直接抽取而來的。這些商船在到達自己國家的港口後,又會排出壓艙水,于是衆多大閘蟹蟹苗便會随着壓艙水登陸歐洲。

由于歐洲各水系的水文情況與長江水系相近,因此來到歐洲的大閘蟹便在當地繁衍生息,形成種群。自抵達歐洲起,這些八爪“移民”就一直讓當地人手忙腳亂。大閘蟹在歐洲屬外來物種,對當地水域内的鳗魚等魚類構成直接威脅,進而改變局部生态系統的平衡。

而說到讓全球頭痛的外來物種,便不得不提到鳳眼蓮(中國俗稱水葫蘆)。

昆蟲記中對哪幾種動物有研究(結合了4中動物的蟲子)7

1884年,原産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鳳眼蓮被送到了美國的新奧爾良博覽會上,來自世界各國的人見其花朵豔麗無比,便将它作為觀賞植物帶回了各自的國家,誰知繁殖能力極強的鳳眼蓮從此便成了讓各國大傷腦筋的頭号有害植物。在非洲,鳳眼蓮遍布尼羅河;在泰國,鳳眼蓮布滿湄南河;而在美國南部的墨西哥灣,同樣擠滿了密密麻麻的鳳眼蓮,不僅導緻船隻無法通行,還緻魚蝦絕迹,河水臭氣熏天;在我國的雲南滇池,也一度因為水葫蘆瘋狂蔓延而被專家稱為患上了“生态癌症”。

面對各種環境悲劇,人們不禁生疑:是否外來物種都會造成生物入侵的結果呢?

科學家研究發現,物種入侵并不是一場非輸即赢的比賽,更不是入侵者按1:1(或1:2甚至更高)的比例替換本地物種的過程。

外來物種隻有對本土農業、生态環境和人畜健康産生了不利影響,才能被稱為生物入侵。當然,外來物種的“外來”是以其進入的原生态系統來定義的。

而且,被入侵的生态系統往往具有足夠的可利用資源,但缺乏自然控制機制,且人類進入的頻率相當高。因此,不論是海洋還是陸地生态系統,外來物種在某種程度上實際是提高了當地的生物多樣化水平。換一種說法,就是物種入侵基本不會導緻當地生态系統的崩潰。活動于世界各地的物種,能增加地方性物種的多樣性,但并不增加地球物種的總量。

雖然有些外來物種破壞了當地的生态平衡,給原住民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有些甚至還引起了一些物種的悲劇性滅絕,但這種情況極其罕見。其實,大多數外來物種并沒有給遷移地造成明顯的影響,它們已經與當地環境融為一體。

就中國而言,自從張骞出使西域返回長安後,中國曆史便揭開了引進外來物種的新篇章。葡萄、胡蘿蔔、豌豆、石榴、核桃等物種開始源源不斷地沿着絲綢之路被引進中原地區。而玉米、花生、芒果、槟榔、無花果、油棕等物種也并非中國原産,它們都是曆經幾百年才陸續被引入我國的重要物種。

由此可見,外來物種并不都是入侵種,外來物種引進也不應與生态災難劃上等号。如果我們不以敵對的态度對待所有的外來物種,而是對它們妥善地加以利用,那麼結局會不會有所改善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