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拔:離開,擺脫;歸:歸向,投奔。指敵方人員棄暗授明,投奔我方。也指自動地脫離一方投入另一陣營或團體。
【出處】宋·歐陽修等《新唐書·李攏拔勣傳》。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亦作茂公)。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勣,是唐初名将,曾破東突厥、高句麗,與李靖并稱。後被封為英國公,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李勣一生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人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
唐太宗去世後,唐高宗即位。唐高宗又将李勣升為尚書左仆射,要他參與朝廷最高機密的決策,成為唐高宗時非常顯赫的大臣。隋朝末年,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各路豪傑揭竿而起,都想一統天下。李勣也不甘寂寞,想幹出一番大事業,于是投奔到李密(農民起義中瓦崗軍後期領袖)的麾下。李密見他足智多謀,而且武藝超群,還善于擺兵布陣,便封他為大将軍。李勣率領大軍東征西讨,不久便攻下了黎陽城。他命人打開糧倉,将糧食分給窮苦百姓。百姓們看到來了這樣一位好官,都夾道歡迎他,并紛紛投奔他的隊伍,十天之内他竟擴軍二十餘萬。不久,他帶兵投到李淵的部隊中,李淵命他作黎陽總管,封他為萊國公,又為他改姓李。
時隔不久,窦建德領兵攻陷黎陽,将李勣的父親抓走作為人質,仍讓李勣看守黎陽。可是窦建德走後,李勣又主動歸附李淵,這已是三年之後的事情(俄為窦建德所陷,質其父,使複守黎陽。武德三年,自拔來歸)。這樣李淵更加器重他,賜給他金盔金甲,命他為監門大将軍,讨伐各方叛逆,為唐朝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祖師爺歐陽修又一美文,請欣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