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短知識講解

短知識講解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1-18 08:25:34

繼《10個“知識點”:你所不知道或知道的短視頻(上)》發表後,筆者收到了很多鼓勵和意見,甚至是催更…此處必須要感謝大家!之前提到的微觀的産品功能細節的分享和讨論,歡迎拍磚~

短知識講解(10個知識點)1

六、短視頻的UI手勢邏輯

針對前篇中提到的幾款主流短視頻APP,可以發現,隻有抖音和微視在首頁推薦頁面是以視頻流的形式為用戶展現推薦或熱門的視頻内容,使用戶能夠快速适應并沉浸于其中消費。

在對應的UI上,隻有在打開視頻流推薦頁首屏時,下拉才會是刷新流,在其餘屏下拉均是返回上一屏視頻,即除首屏外,其餘屏上下滑動僅為觀看下一條/上一條視頻。

相應的,在用戶沉浸式播放中,可單擊視頻直接暫停,相較于觀看中無法暫停或單擊一下在屏幕出現暫停按鈕後再點擊才可暫停類似的操作,用戶更加方便上手。

反過來思考為什麼這樣的設計行得通?

筆者認為,用戶在視頻推薦流的消費中,除刷新或表達觀點态度(贊評轉)外,其餘無法本質地去改變推送内容和先後順序,頂多隻是前端用戶的行為不斷影響着後台的算法去判斷用戶可能喜歡什麼,對什麼感興趣,那就多推一些相關的視頻給用戶,剩餘留給用戶的操作就隻剩下播放或者暫停或者跳出關閉了。

沉浸式消費給用戶帶來的好奇程度和新鮮感要遠大于視頻列表,到用戶觀看到具體視頻内容之前,用戶都不會知道接下來要看的視頻會是什麼,因此看了幾屏的視頻後,用戶需要一鍵置頂功能再刷新整個推薦流的可能性會比較小,而且意義也不大。

故從這個角度猜測這可能是目前産品設計上沒有添加這個功能按鈕的原因之一吧,同時也印證了當前設計的邏輯和可行性。

短知識講解(10個知識點)2

大部分短視頻APP在首頁都是以列表的形式推薦視頻,如快手,美拍和火山小視頻。

以iPhone7體驗為例:一屏展示4個視頻,相較于沉浸式的視頻流,用戶可通過上下滑動屏幕憑借視頻封面等相關信息來直接選取想看的視頻,在首屏下拉即為刷新整個列表。

但這三個APP也存在些許差别:快手比較獨特,選取列表中任一視頻播放時,向上滑動後引導用戶進入視頻簡介及評論區,向下/右滑動回到視頻列表,不操作會重複播放此視頻,無暫停也無播放進度條,因此用戶在内容消費上不具備連續性。

美拍和火山小視頻則雖以視頻列表的形式展現全部推薦視頻,但列表不是統一一個視頻流,列表中的視頻不存在先後播放的關系,反而是列表中的任一視頻都組成了獨立的視頻流。因此點擊單個視頻進行播放時,不存在首屏刷新的操作,上下滑動可播放相關視頻(同類别的或是不同類别根據後台判斷的用戶的興趣點按一個比例提供),向右滑動返回視頻列表。

美拍在視頻播放時單擊會出現暫停按鈕,而火山同快手一樣,無暫停功能。列表的形式給了用戶對内容更多的自主選擇權,能夠使用戶通過相關信息提前确認自己感興趣的内容并選擇觀看,但也因獨立視頻流的形式給用戶留下了探索的空間,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列表中單一視頻組成流相較于列表統一流的形式,用戶持續消費,提升使用時長的幾率更大,附着力和代入感更強。

短知識講解(10個知識點)3

短視頻應用讓用戶不斷上瘾,算是一種習慣養成類的産品。在智能觸屏手機出現後,交互是用戶與APP直接接觸/交流的部分。當用戶習慣去使用并不停使用短視頻APP時,那同樣會習慣于應用中的不同手勢的變換。筆者推測,未來短視頻行業手勢的設計是值得設計們不斷探索和創新的方向。

七、短視頻中“負向反饋”的學問

當前很多産品在用戶負向反饋方面做得都非常謹慎。在短視頻APP中,常見的是通過“不感興趣”,“減少類似作品”,“屏蔽”等來表達用戶對于該視頻或該用戶的負向态度。以當前主流的短視頻APP為例,綜合上述兩種展示推薦視頻的形式,在設計負向反饋時對應也分成了兩種形式:

一種在首頁推薦流中,如抖音,微視,用戶可長按視頻出現“不感興趣”或者點擊轉發/分享按鈕後出現“不感興趣”選項即可表達,操作完成後,會提示用戶後期将減少此類視頻的推薦;

另一種是在視頻列表中,如快手,用戶長按視頻時需要選擇原因來減少類似作品,包括不感興趣及原因(可多選),即:作品質量差,看過類似作品,不看該作者,作品引起不适。當選擇“不感興趣”時,直接提示用戶作品現已被隐藏,之後會減少展示類似作品;若選擇具體原因,則需要用戶在選擇後進一步點擊确定才能完成此負向反饋。

而在美拍,長按視頻可選擇理由(單選)精準反饋,包括不感興趣、看過了、内容不好看、不看該作者視頻、減少推薦此類視頻這5中選項。且均為一步操作,操作完成後,與快手的提示語類似。

火山小視頻在列表中長按視頻直接出現“不感興趣”,用戶選擇後提示用戶将減少推薦類似内容。

在選擇視頻播放時,不管是快手、美拍還是火山,均為點擊相應按鈕會出現“減少類似作品”/“不感興趣”,效果與列表中顯示一樣。

短知識講解(10個知識點)4

從上述體驗中,我們可以看到,從内容分發邏輯和部分産品功能設計上,抖音和微視,快手和美拍,這兩組分别更像,而火山小視頻稍顯獨特一些。火山小視頻增設了“踩”的功能,在視頻播放界面,用戶點擊“踩”後,視頻仍在列表中,這點和點擊“不感興趣”後的效果不一樣。同時,用戶在自己的主頁看不到踩的痕迹,區别于點贊功能。

(1)為什麼會設置“踩”這樣的功能?

筆者認為,“踩”相對“不感興趣”而言是全局的。用戶通過“踩”來表達對視頻内容的強烈不認可,當踩同一内容的不同有效用戶(除惡意表達的僵屍用戶外)多了,後台算法會判斷出該視頻質量可能确實是有問題的,同步會做相應降頻或下線策略,這是“踩”對内容的基本判斷。

而“不感興趣”更多的是對用戶自己或同類用戶的。用戶用它來表達内容的不合适或相關性弱,同時也幫助後台了解用戶的興趣愛好,做好内容和用戶之間的對應關系。

當然,“不感興趣”可能在某一程度也涵蓋了“踩”的原因,但程度不一。如果後台将用戶貼上标簽分成了好多類,再将對應類别的内容推薦給用戶時,某一類别的用戶操作“踩”後,應該也會相應影響同類型用戶的内容推薦。

仔細想想,“踩 不感興趣”和“選擇理由 不感興趣”這兩種方式實則效果是差不多的。“踩”代表用戶對内容不認可,不認可可能來自于對視頻内容本身或是對視頻創作者等。

為什麼有的APP設置“踩”而有的沒有?

關鍵在于平台想要如何了解用戶對内容的看法,對内容打多少标簽罷了。沒有“踩”僅僅隻有“不感興趣”,其實也是可以通過正向反饋(轉贊評等)的分析來判斷内容好壞的。隻是踩更能說明用戶強烈的态度而已。

短知識講解(10個知識點)5

(2)哪種方式對于用戶來說更合适?

沒有合不合适,隻是看是哪種場景能給出滿足用戶需求的内容,就能留住用戶。

在沉浸式體驗中,更多的是需要引導用戶不停觀看提供的内容,提升使用時間。如果讓用戶在本想擺脫無聊并獲得快樂的狀态中突然停下來思考去選擇不感興趣的原因,我想用戶是拒絕的,此刻需要做減法,“不感興趣”一鍵按鈕就是平台精簡後的結果。

在視頻流推薦中用戶的選擇權相比列表來說要少一些,筆者猜測後台算法中隻會區分感興趣和不感興趣兩種,其餘通過觀看時長,觀看完整度,用戶正向反饋,運營等指标綜合為用戶做出推薦。隻能說選擇原因在這個場景中是不适合的,而不是不好的。

在列表中,最初就給了用戶選擇的權利,不管是單一視頻流還是列表統一一個視頻流,用戶可上下滑動列表憑借簡略的視頻信息來初步選擇自己想看的,因為有了這個做鋪墊,在此基礎上再讓用戶選擇細化的原因去幫助後台更加了解用戶和内容,這也是合乎邏輯的。

但是令筆者感到疑惑的一點是,在列表中需要點擊進入到播放視頻頁面,真正觀看時用戶才能給出相應原因去表達态度,那麼用戶再返回到列表表達不感興趣的原因的概率有多大?

筆者一直在思考長按視頻的場景,用戶隻能對重複内容,不喜歡的作者這樣直接的原因立刻做出判斷,其餘選項均需要在播放頁面或播放後才可認為是有效表達,而在播放頁面,有其他按鈕可以幫助表達态度,不必一定要返回列表。

當然反過來思考,若遇到在觀看視頻内容後還要特意返回列表去做負向反饋的用戶行為,反過來更能幫助後台有效地判斷此類内容對該用戶或該類用戶的價值。

八、短視頻前端展示數據知多少?

通過對抖音、西瓜、火山、快手、梨視頻、美拍和微視的使用和體驗,筆者認為大概可以從以下6個維度去探讨不同APP在不同界面展示數據存在差别的思考:

1. 視頻聚合展示頁

除了抖音和微視所對應的沉浸式消費展示界面外,在本維度下探讨的主要是用戶關注頁和類似同城頁、頻道頁這樣的聚合界面。其中各個APP的用戶關注頁主要呈現的是贊、評、轉/分享數,目的在于将點擊短視頻播放時才露出的信息提前向用戶展示,類似超市中商品的信息展示和明碼标價。

隻是不同APP,這四個數據展示排布的先後順序并非完全一緻。抖音和美拍展示贊評轉(分享)數;西瓜視頻和梨視頻展示贊評數以及視頻時長,并配有分享按鈕;火山和快手卻以發布時間來作為其關注頁的展示維度,這樣獨特的做法用意是?

筆者推測可能對于火山和快手來說,既然用戶已是圈定的受衆人群(用戶關注即可代表感興趣),自然就會去消費。在消費中用戶關注的維度就像在超市中購買喜歡的食物一樣,我們會更加關注保質期,而不是去想這到底是不是大家都愛的食物,這麼一想展示發布時間也未嘗不可。而播放量成了微視在展示設計中關注的重點,至于為什麼,可以結合之後的維度一起分享。

短知識講解(10個知識點)6

在同城頁等頁面中,通常會展示視頻的獲贊數和距離數,如抖音,快手和火山。獲贊是基于播放的基礎上用戶主動的行為,對于平台來說可能是制定策略時更加有效的數據,同時對于消費内容的用戶來說,也可以憑借别人的評價去篩選視頻内容質量。

其中,在同城頁界面,快手和火山僅展示了距離數,也不難理解,建立在同城的基礎上,距離數是一個重要的指标,用以滿足用戶社交需求。

而梨視頻則展示視頻時長,微視依舊展示播放量。比較複雜的是西瓜視頻,在短視頻的界面,展示給用戶的是播放量、視頻時長和評論數,而對于内容均來源于抖音和火山的小視頻界面,展示的是播放量和評論數。

至此,我們是否可以大膽地猜測視頻時長是偏資訊類、媒體類APP(包括傳統視頻)關注的重點?而西瓜視頻可能因為點贊量(有效轉化)遠小于播放量,展示的數據會不太好看,然後用用戶互動溝通的評論數來做補充展示?

短知識講解(10個知識點)7

2. 榜單

每個APP榜單的性質不一,從而也決定了展示視頻數據的策略不一。比如:抖音提供給用戶的是熱搜榜,顧名思義,榜上任一内容代表了用戶搜索的關鍵詞、話題、社會事件等,直接反映了用戶在某段時間内的關注點,從而構成了熱門。所以在衡量其排序時用到了“熱度”,這是一個綜合考量指标,其背後對應的是一套綜合評價算法。

而對于近期推出的明星愛DOU榜,區别于熱搜,這個榜單用以熱門人物的排名,故抖音選取了影響力值這個綜合維度來衡量排序。

從榜單這個維度來看,微視和抖音如出一轍,同樣具有熱搜榜,明星榜和音樂榜,其中微視熱搜榜衡量的維度沒有抖音豐富,而具有先天優勢的明星榜單,屬于特定場景下的特定榜單。因此展示的數據比較與衆不同,CALL棒和打榜粉絲數,這是一個具備互動能力的榜單,而非僅衡量明星的影響力。

微視音樂榜分為周榜和月榜,無具體數據的展示,但通過放置拍攝按鈕,進一步引導用戶創作。

短知識講解(10個知識點)8

美拍和梨視頻針對視頻做了相應的排行榜:在頻道頁,梨視頻在底層算法的鋪墊下前端僅展示了視頻時長,用戶可根據自己感興趣的類别選擇觀看。筆者認為梨視頻在頻道頁中弱化了其他用戶的态度,而給予用戶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即同類視頻的展示,故這也就是它未全面展示表達用戶态度的評贊數的原因之一吧。

而在其24H熱門中,梨視頻展示的方式類似于關注頁面,以流的形式展示視頻,露出分享按鈕,評贊數與視頻時長,筆者認為這正是因為在同一段時間内聚合不同類别熱門視頻形成視頻流,才會和關注頁面的設計思路差不多。

美拍有些許差别,無論是視頻排行榜的總榜(不區分類别)還是各類别榜單,均同關注頁面,展示贊評轉數。

短知識講解(10個知識點)9

3. 熱門話題/标簽/音樂

在熱門話題上,抖音和美拍的步調一緻,展示總播放量,同時點擊進入詳情頁後均可按照熱度或時間排序。

筆者認為此處僅展示播放量沒有獲贊數的原因有二:

  • 一是在同一話題下有不同類别的視頻,對于不同類别的視頻,播放量是無論在橫向或縱向比較下均可相加的因素,包括重複播放的次數,類似于PV。通過體驗發現,抖音和美拍在同一話題下創作者拍攝視頻時使用的背景音樂會不一樣,表現的方式也會有所差别,而獲贊數對于同一類别内容下的不同用戶或同一類用戶下的不同内容本身是不具備可加可比性的一個因素。
  • 二是相較于獲贊數,總播放量在數值上可能要大一個量級,更能表達熱門的概念。與之相反,微視用獲贊數來展示熱門話題,在同一話題下幾乎運用的都是同款背景音,無非是不同用戶來表現罷了,因此與上述兩個APP運營的熱門話題概念上是不一樣的。基于此,運用基于播放量之上的有效評價指标——獲贊數去衡量,也會在詳情頁中展示發布的視頻總數、獲贊數、總播放量,同時可按熱門或好友分類展示,而梨視頻仍以視頻時長來展示各類别中熱門的視頻。

在熱門标簽上,快手展示的是視頻數還是熱度,筆者沒有得出最準确的判斷,這可能算是一個設計不太好的地方,用戶無法直觀感受這個數值但點擊進入詳情頁後有參與人數的展示,參與人數不等于标簽列表展示的數值,可按熱門或最新來排序。

在熱門音樂上,抖音展示的是參與人數,音樂在抖音上是沒有點贊或播放量的呈現的,因此可衡量音樂熱度的維度就變成了使用該音樂來拍攝視頻的人數。針對微視熱門音樂的展示,與熱門話題在一個入口,但筆者無法準确判斷代表的意義,進入詳情頁可以看到發布視頻數。

短知識講解(10個知識點)10

4. profile頁

對于profile頁的數據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是創作者profile頁(消費者看别人),另一個是用戶自身的profile頁(消費者看自己)。主流的短視頻APP在對待以上兩種視角時,也有不同的産品方案,一部分是創作者profile頁和用戶自身的profile頁展示的數據不一樣,另一部分是一緻的。

以抖音為例,創作者和消費者關注的點不一樣,創作者希望看到的是其創作的内容被消費了多少次,而且一般來說播放量是要大于獲贊數的,同時也可能有平台鼓勵創作的因素,因此在用戶自身的profile頁作品tab中展示給自己的是播放量。

相反,作為消費者,希望看到更好的内容,獲贊數是基于播放次數之上做出的有效評價,更有吸引力和公信力,打發無聊時間的人也會有随波逐流的一面,大家都說好的内容,那可能确實是具有一定觀賞性的。因此在創作者的profile頁,消費者看到的展示數據則是獲贊數。

在用戶自身的profile頁喜歡tab中,展示的也是獲贊數,與标簽名稱呼應,有多少人跟你一樣也點贊了某視頻,同時也能感受到該視頻的熱度。

而火山小視頻在創作者profile頁原來展示的是評論數,後版本更新後變成了獲贊數,用戶自身的profile頁展示的則是火力值和播放量,與抖音的設計較為類似的同時也有些差異。

結合火山的搜索頁除熱門簽外,其餘類别的簽都展示推薦用戶(加關注)的情況,筆者推測火山更加緻力于用戶間的社交,而評論就相當于彈幕,是社交的一種方式和渠道,用戶間有了實際的互動交集。

當前的獲贊數也代表了其他用戶的态度和想法,而用戶自身的profile頁的火力值,恰恰與火山小視頻倡導的拍小視頻能獲得相應報酬體現的說法相呼應,鼓勵用戶創作,同時也是一個對作者的認可。

而對于兩種視角下都展示一樣數據的APP,如西瓜視頻在profile頁展示的都是視頻時長和播放數;美拍在profile頁,縮略圖形式下展示點贊數,視頻形式下同關注頁,展示贊評轉數;而微視非常統一,與上述幾種頁面展示一樣,均為視頻播放量。

總結發現,資訊類的短視頻APP(如西瓜視頻和梨視頻)更加貼近傳統意義的視頻應用,強調視頻時長。最讓人意外的是快手,在profile頁,都是“一張封面走天下”,沒有任何數據的展示,所以可以側面推測,快手在運營分發和推薦中,非常看重視頻封面圖等相關信息。

5. 直播

大體在直播中可以分為三種形式的展示,在線觀看人數、人氣和其他(距離數、直播時長等),直播對應的在線觀看人數很好理解,如抖音和火山。人氣不同于在線觀看人數,且一般是要大于在線觀看人數的。

筆者推測應該是平台設定的某個綜合算法對應直播熱度的衡量值,可以相互比較,而不是用單一的觀看人數進行對比,如西瓜和美拍。

其他的展示數據都是根據場景和産品性質去設定的,快手展示距離數,因為将直播入口放在了“同城”中,在這個場景裡距離數既是一個在陌生社交中很有效的數據,又是此種場景的具有代表性的衡量值。

而梨視頻的直播時長也許是為了響應其他頁面主要展示的視頻時長,但同時會使得用戶存疑,即直播和其時長有什麼直接關系嗎?後經過版本叠代,加入了參與人數這個展示數據。

6. 同城

同城中基本以距離數作為主要的展示數據,如火山和快手,且綜合以上幾個方面,快手和火山在數據展示方面确實非常類似。抖音在同城中既有視頻又有直播,所以與上述提到的“視頻聚合展示頁”和“直播頁”展示效果一樣。梨視頻的同城在分類中,與一般關注頁一樣,完整呈現了視頻信息,如轉評贊數等。

從上述6個維度去體驗、總結和思考主流短視頻APP中各頁面對于前端數據的展示方法,可以體會到在各個場景下數據的應用情況,引導用戶消費,鼓勵用戶創作,鋪設陌生人社交的渠道,幫助用戶打發無聊時間…不知道大家對這塊有什麼看法?歡迎交流~

九、向左滑動時就都能訪問用戶主頁?

一般情況下短視頻APP在視頻播放界面向左滑動會進入創作者profile頁,而在體驗中,筆者發現,西瓜視頻在這塊較其他APP更加獨特一些:

(1)傳統視頻界面

在強調播放時長,橫屏模式等背景下,關注點是在視頻上,且在長視頻用戶習慣的引導和養成中,讓用戶形成了點擊創作者再查看其主頁的使用習慣,左右滑動變成了調整視頻進度條的操作。這點與專注于實事和媒體資訊的梨視頻類似;

(2)小視頻界面

頭條系産品将視頻内容分平台共享,西瓜視頻中的小視頻基本來源于抖音和火山,創作者的賬号在不同平台可能不一樣,但卻是相互關聯的。筆者猜測在此部分與一般短視頻APP常見左滑手勢查看用戶主頁操作不同,原因有二:

一是西瓜視頻本身的産品定位,主要還是以傳統短視頻為主,因此在手勢上貼近于傳統短視頻向來給用戶帶來的習慣,包括從抖音和火山導入的小視頻,也一并遵從了這種習慣。同時,西瓜視頻中的小視頻tab屬于同一個流,左右滑動變成了切換前後視頻的操作;

二是針對小視頻部分,西瓜視頻可能隻是一個分發導流二次傳播的工具,對于用戶沉浸式内容消費,注重延續性體驗,為創作者增粉等方面,不像抖音和火山那樣如此看重。或者換句話說,西瓜視頻隻是一個讓用戶了解頭條系其他兩個APP内容的渠道,使命是将關注小視頻的用戶吸引到抖音和火山上去,因此在因某精彩視頻讓創作者在西瓜視頻APP上漲粉,可能還不如視頻上那兩個标有抖音或火山賬号的logo意義更大一些。

相同手勢的習慣用法也會根據場景和産品調性的不同而變得不同,同樣也因此而多了一些獨特和有趣的地方供大家思考。

十、搜索界面找不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