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龍。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文|徐立凡
當地時間6月8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法國中部德龍省一所職業技術學校視察後遭遇了一場“羞辱”。
視察結束後,馬克龍一路小跑走向欄杆後的群衆,當他走向一名身穿綠色衣服的民衆,主動與其握手時,這名男子突然伸出右手,高喊着"Montjoie Saint Denis ! ”(中世紀法國王室軍隊口号)和“À bas la macronie(打倒馬克龍主義 )" ,朝馬克龍臉上拍去。
安保人員迅速制伏了這名男子,并将馬克龍帶離人群。
馬克龍對此回應稱,該事件是“孤立事件”,我們不能讓極端暴力者占用公共輿論,“他們不配。”
但算上這次,馬克龍本人已是第三次在街頭遭襲。而且,不是他一個人在“戰鬥”。
這是法國政治生活的“一部分”
說起街頭遭襲,不隻馬克龍有一把“辛酸淚”。遭遇過襲擊的法國政要名單可以列出一長串。襲擊者的主要手段有撒面粉、噴番茄醬、往臉上糊蛋糕、吐口水等等,不一而足。不管是德高望重者還是政壇新貴,都難逃攻擊。
2002年,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在巴黎郊區一個集市上拉票時,被人吐過口水,他的競争對手若斯潘也沒好到哪裡去,曾被人噴過一臉番茄醬。
2006年,總統候選人羅亞爾在競選集會上,被一名大學生糊了一臉草莓奶油蛋糕。
2011年,法國總統薩科奇在街頭隔着栅欄與市民們打招呼時,被人扯住西裝衣領往栅欄那邊拽,差點失去平衡。
2012年,法國前總統奧朗德在與競選相關的一次公益活動上被撒一臉面粉,奧朗德回頭看了看襲擊者,抖抖西裝上的面粉,便開始繼續看稿子。
2017年,總統候選人菲永在一次競選集會上發表演講時,被人撒了整整一袋面粉,菲永被潑得連連後退。
其實更早的時候,在阿爾及利亞從法國統治獨立前後,戴高樂甚至遭到性質更嚴重的暗殺。
馬克龍本人曾在2016年和2017年兩次被扔了雞蛋。2017年第二次被扔雞蛋後,馬克龍淡定地表示:“扔雞蛋是法國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他算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深刻領會了法國政治生活的這“一部分”。
“借助死者力量” “打倒馬克龍主義”是啥意思
掌掴事件發生後,法國媒體迅速調查了襲擊者的身份背景。
有媒體稱,這名襲擊者是個中世紀文化和歐洲傳統武術的愛好者。還有媒體稱,他參加過“黃馬甲”運動,在社交網絡上關注了很多極右組織的賬戶,和白人至上主義者也走得很近。
從襲擊者在襲擊時還找人拍了視頻這一點看,他顯然是有策劃的。但目的大概不是要當網紅,而是想宣揚什麼。
他喊的"Montjoie Saint Denis !”和“À bas la macronie"兩句口号可能說明了一些問題。
"Montjoie Saint Denis !”是一句曆史口号。Montjoie 是石頭、山丘的意思,Saint Denis則是指法國王室墓地聖德尼,合起來是“借助死者力量”。
這是1214年法國王室軍隊在布汶戰役中首先喊出的口号,彼時,與之對戰的是神聖羅馬帝國、英格蘭和荷蘭等組成的反法聯軍。
結果拼湊起來的法國王室軍獲勝,神聖羅馬帝國奧托的皇帝戰車被毀,169名反法聯盟貴族被殺。布汶戰役後,法國成為歐洲陸上強國,王權大盛,封建貴族紛紛屈服。
“À bas la macronie"則是一句現實口号,是反對馬克龍的媒體經常說的話。
不是一般街頭圍觀群衆都這麼有文化的。種種信息表明,襲擊者可能是個極右翼、會歐洲傳統武術的複古主義者。或許從他懷念法國王室軍戰勝歐洲反法聯軍來看,他還是個脫歐主義者。
可能刺激出類似事件
從法國政要街頭遭襲的記錄來看,大部分發生在大選期間。
馬克龍遭掌掴很可能刺激出類似的事件再度發生。因為根據安排,新一屆法國總統選舉将于2022年4月舉行第一輪投票。目前已有多名法國政治人物計劃參選。
除了馬克龍,還包括極右的勒龐、左翼的梅朗雄和法國共産黨全國書記魯塞爾等人。這是一幅嚴重對立的場面。
而馬克龍本人的民意支持率已有所回升。根據4月份的民調,馬克龍的民意支持率達到37%,比2018年、2019年黃馬甲運動高峰期高了近10個百分點。
更關鍵的是,街頭襲擊法國政要受到的法律制裁并不嚴重,這是一些冒險者可能願意付出的代價。像因對法國積極參加利比亞戰争不滿而扯拽薩科奇的那名男子,被判拘役9個月,這與今年3月巴黎刑事法庭判處薩科齊有期徒刑三年緩期兩年執行的判決,也差不了多少。
不管對掌掴馬克龍的這名男子最終的判決是輕是重,都不能否認,用粗暴手段彰顯身份政治不是什麼孤立事件,在歐美,這已是一種越來越頻繁的社會現象。
□徐立凡(專欄作者)
編輯:馬小龍 實習生:葉可慧 校對:陳狄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