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互聯網的那些事兒
“人是要有根的”。
對于城市裡的年輕人而言,出租屋是生存的窩點,不是生活的港灣。
一本15寸叫《房屋産權所有證》的紅色冊子,讓人感覺在這個大千世界終于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空間,盡管這套小兩居,坐落在龍華到石岩的夾角。
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是,買房之後将迎來社會的新一輪毒打:裝修。
可以這麼說,裝修的坑是社會上你能見到的所有坑的集合,甚至是Plus、Max、Pro版,它集合了婚慶、文玩、知識付費、保健等行業的貓膩共性,可謂“坑中之王”。
裝修幾乎沒有複購率,“宰一個是一個”是業内常态;裝修的過程難以終止且不可逆,突然加補項目可謂基礎操作;裝修涉及的産業鍊條長,對接多個供應商,偷梁換柱時有發生。
但大部分年輕人可能在買房之前都沒有接觸過裝修,所以很多人在接觸裝修後都是“黑人問号臉”。
近幾年,年輕人們可以明顯的感知到,裝修遊擊隊和業主線下“真人格鬥”,又或者裝修公司化身B站公關,反複變臉左右橫跳,把年輕的業主耍的“原地升天”的新聞在越來越多的被曝光。
如果你問我,像賈躍亭、孫雨晨、馬斯克等資本玩家的韭菜刀法終點在哪裡,我會溫柔的和你說“後浪收割的終點在裝修行業”,建議大家把“保護”打在評論區。
關于裝修,每個年輕人都能開一場吐槽大會,甚至情侶離決裂也就差一次裝修。
萬億家裝市場沒有巨頭
交房那天,你和依偎在肩旁的豬豬女孩讨論中式、海派、現代風格哪個更美麗,會為格局、電器和家具碼放而争吵。
還會下載各種APP,在數字海洋裡質樸地尋找各種着調和不着調的裝修小竅門。
“裝修避坑小竅門18條,幹貨一條接一條”。
但你不知道,這是數字的“楚門世界”,坑你的人就是教你避坑的人,你看了許多短視頻,覺得自己很懂行。
直到你看到了這麼一條資訊:用戶自信滿滿地敲掉了承重牆,為了更好的格局,放視頻裡所說的定制“抽屜櫃 軟墊沙發”,最後導緻整棟樓變成危房。
這條視頻裡說“不買昂貴的沙發”,但視頻沒告訴用戶的是,定制的造價不比成品沙發便宜多少,而且也不一定符合人體工程學,弄不好相當于花奧迪的錢買奧拓。
再後來,你發現這些搞裝修短視頻沒幾個是站在業主立場上考慮的,或多或少夾帶私貨引導受衆的價值取向。
你不禁思考,是什麼導緻現在行業裡的“王八”橫行?
根據華泰證券的數據顯示,2015-2019年,我國家裝行業的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19年我國家裝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74萬億元。
2020年,因為疫情,規模增速同比下降,但長期看前景無限。
因為疫情和房地産周期的“淬煉”,大企業瘋狂布局各種流量入口不斷的做大營收,而小企業則被動出局,好家夥,原來又是内卷。
大魚吃小魚,小魚隻能退化成小蝦米,這樣的後果就是,裝修這一格局極為分散的市場變成了一鍋大雜燴。
各種組織相互勾連,經過多年發展,裝修行業的成分相當于把蒙古可汗、彩雲之南、統一老壇、中國女籃、Yellow光盤等多種因素摻和在一起,變成了成分最複雜的行業之一。
這不,在短視頻潮流下,出現了一批“家裝設計師”名号的賬号,背後的運營人員大部分沒有從業背景,由統一的公司制作。
這些視頻的觀點相當武斷,比如典中典模闆“十裝十不裝”:
不裝木地闆,保養麻煩甲醛高,選擇瓷磚通鋪,大氣又環保;不裝瓷磚踢腳線,凸出牆面易落灰,而是開槽嵌入踢腳線,牆體平整才好看;不裝XXX 片面缺點,推薦XXX 片面優點......
上來一磚頭就把木地闆/瓷磚凸出工藝拍死,但視頻完全不會告訴你,瓷磚通鋪、踢腳線内嵌的工藝相當燒錢,打着教你避坑的的旗号把人往坑裡帶,還多花錢,完全不考慮業主的實際情況。
欺負的就是你這種裝修門外漢,to C的生意,現金流好,更能吸引半專業團隊入場,遊擊隊隊式的施工團隊和連财會都沒有的夫妻店建材批發商不在少數。
買方和賣方信息嚴重不對稱、非正規或專業度不夠的小團隊充斥市場導緻良莠不齊,裝修的“坑”多,一大原因是靠譜的裝修品牌很難找。
根據艾瑞咨詢的調查,中國裝修公司大部分都是地方公司和工長帶領的裝修隊,連鎖型家裝企業的數量占比隻有10%,典型的“大行業、小企業”。
疊加産業鍊條長、施工周期長和地理限制等問題,市場份額不易集中,家裝市場極為分散,你要找到負責任的公司和人員很看運氣。
裝修進行時的坑
再後來,你不斷尋覓,從便宜的到最貴的公司都看了一圈,卻沒一個合心意。
包工包料,比較省心,卻擔心裝修公司偷工減料,或者轉包轉工;地闆、衛浴、管材之類的硬裝買好,自己又要對接多個供應商,要計算需求量,又害怕被偷梁換柱;監工沒時間,不監工又怕工人不盡心,比如防水之類的重要環節不做好,入住之後全是麻煩......
朋友算命嗎?能遇到好裝修品牌的那種。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就像是一場賭博,而第一次裝修的你就是安然踏出這面賭桌的菜鳥。
華泰證券的分析員給出了一份中國家居品牌頭部市場占有率的圖表。2020年家居品牌前五名的市場占有率(CR5)隻有6.2%。
早在2018年,艾瑞咨詢也給出了類似的數據,國内建築裝飾公司有12.5萬家,而全國性布局業務的(在至少三個省份開展業務)不足50家,這項數據甚至沒有剔除掉面向to B的公司。
如果你是“天命之子”,找到了一家“靠譜”的裝修公司,那恭喜你,已經來到了第三層:選材料。
建築裝飾行業的材料商才是真正的造詞鬼才,“負離子瓷磚”“淨化矽藻泥,會呼吸的地闆”,動不動就是各種淨化甲醛、淨化空氣的新奇技術名稱,如果你要是聽過,他們就輸了。
在裝修的過程中要用到的材料是比較複雜和繁多的,主材、輔材每種材料都有太多的選擇和噱頭,“啊!這也好,那也好,我全都要”。
然後你的錢包就受不了了,時間也受不了了,裝修這件事就目前看來是妥妥的矛盾集合體,你想便宜又質量好,而裝修公司則想着利潤的最大化。
一個想省錢,一個想賺錢,這樣的模式或許在其他行業能存活的很好,但在裝修這種一分錢一分貨的行業,顯然是矛盾的。
矛盾的爆發每每發生在交錢之後,但欺騙早從你踏進裝修公司就已經開始。
雖然每家裝修公司都會告訴你他們有自己的王牌工長,但事實你能見到的工長,就是各個裝修公司串場的雇傭軍。
而等到某天休息日,你去現場工地看見電路走得歪七扭八,試圖去跟公司理論的時候,之前聲稱自己家德國精湛工藝走線橫平豎直的銷售就會告訴你:“哎,哥們兒,橫平豎直走不好,費料。”
後來你的鄰居偷偷和你說,線路得打直了走,這樣才好維護,你隻能反過頭來去找公司派給你的監理重新審核。
而在這時,你突然會意識到整個流程裡裝修公司所扮演的角色,是裁判員還是比賽員。
你隻能忙于參與設計、預算、采購、監督等諸多環節,還要如臨大考一樣得學習各種新名詞。
你或許知道屋子要貼瓷磚、刷油漆,但你分得清美縫、勾縫,知道什麼叫膩子和鋁塑管嗎?
也正是這些原因,導緻整個行業成了一個動辄收費幾十萬,但你難以買到滿意服務的行業。
裝修撕碎了對生活的夢想?
你吐槽效果圖貨不對闆、抱怨櫥櫃各種BUG、辱罵設計師不負責任,換來的是一條粗暴的建議:“錢夠了什麼都能解決。”
在裝修的世界裡,“預算”是永恒的僞命題,“3000塊錢進卡吧,四路泰坦抱回家”。
在更多時候,裝修翻車與否和預算無關。
當看見像王祖藍、何文娜這種明星都能被裝修公司坑挺慘的時候,你對自己的遭遇有幾分釋然:這和錢無關,誰裝誰都煩。
并不是不願意花錢,隻求交易這件事能變回到真正的等價交換,而不是被他人一次又一次的收割,還要大肆的誇耀你為“後浪”。
或許是因為當下的裝修市場,散裝的結構體系,或許是因為裝修的路上韭菜還豐盈肥沃,使得市場的變化極其艱難和緩慢。
像XX點評這樣的聚合評分平台會是出路嗎?
把裝修時和你一樣遭遇年輕人的零散聲音彙聚起來,把裝修這種做一次性買賣的行業,變成高頻行業,把裝修的不良反饋展示出來。
這樣的路子早在互聯網家裝興起的那幾年,土巴兔、齊家網這樣的公司就做過,可這些“打一槍,換一炮”的遊擊隊商戶,總能想到各種辦法突破平台規則,刷水軍、刷評分。
而且裝修行業地域性強,你知道家附近的裝修團體們沆瀣一氣,你知道地頭蛇們會坑你,但你沒得選擇。
那把C to C的野生生态做成B to C,靠大機構收編散戶人員行不行?
靠标準化培訓、管理,統一區域定價、服務标準規範行業,讓業主在平台下單,就像租房領域裡的貝殼,電商領域裡的京東做的那樣。
但是B to C平台的市場規模很難做大,這是相當重資産的模式,标準化服務會增加額外成本,而成本又限制了平台的擴張速度,就算做大了,平台方還得兩邊收租子回血。
土巴兔和齊家網也曾發力過B to C模式,做垂直家裝業務,但效果都不理想。
土巴兔正是砍掉自營B to C業務後改善了财務狀況才有底氣在A股二次申請上市,齊家網的虧損也來自于B to C模式。
到最後,你相信了科技,相信天貓家裝、京東家裝們能給行業帶來增量的生存空間,用互聯網技術賦能C to C,像某打車軟件和攜程一樣。
比如在設計環節,很多平台實現了,可以規範施工圖、避免材料浪費,實現精準報價,使用到的材料的屬性、規格、價格、廠家、數量等的在線化,數字化可視化,十幾年後翻修時,數字化的資料仍然可以使用。
但年輕人的個性審美卻和這種标準的流水線圖紙相沖突,裝修現場各種情況層出不窮,又制約着技術的規模化應用,形成規模化和口碑之間的悖論。
在這場頭腦風暴後,你變得倦怠,你沉默寡言,然後被動地接受一切,選擇差不多就行了。
最後,好不容易房子裝好,一筆又一筆花錢的日子終于結束,全世界最慘的甲方,也不過如此。
你看着改了但沒完全改的電視牆、希臘ins風雕塑以及凡爾賽大吊燈,掏出手機仔細拍照,美化小兩居的方方面面,然後配上加厚濾鏡,發到朋友圈,并配文:
“我終于在這城市有了自己的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