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藻
尼采說:
“聰明的人隻要能掌握自己,便什麼也不會失去。”
曾經以為,隻有得到某人的認可,亦或者是某人的喜愛,才是完美的自己。其實,那都是我們的幻想。
每個人的經曆不一樣,人生觀和目标并不相同,又怎麼能強求對方百分之百地理解你呢?
曾經,有位少年去拜訪一位智者。
少年見到智者說:“我怎麼做,才能讓自己變成一個快樂的人,同時讓他人也感覺快樂呢?”
智者聽後,欣慰地說道:“沒想到你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願望。很多成年人,都沒有你這樣的覺悟呢。”
随後,智者微笑地對少年說道:“我送你四句話:把自己當成别人;把别人當成自己;把别人當成别人;把自己當成自己。”
少年聽後,有些迷惑,便問智者,這是什麼意思?
智者說,第一句話告訴我們,當遭遇痛苦的時候,把自己當成别人,痛苦就可以減半;
第二句告訴我們,當别人遭遇不幸的時候,把别人當成自己,就可以理解别人的需求;
第三句告訴我們,把别人當成别人,就是學會尊重他人;
第四句話,把自己當成自己,解釋起來有些難,需要你用一生的努力實踐去體會。
智者說完後,年輕人沉默良久,然後叩首告别。
多年後,少年成長為了一位成熟穩重的成年人,又由成年人變成了一位垂暮老人,周圍的人都非常尊重他,也稱他為智者。
“把自己當成别人”是豁達;“把别人當成自己”是慈悲;“把别人當成别人”是尊重;“把自己當成自己”是獨立。
人生一世,要想活得快樂和健康,就一定要學會處理各種關系,而這些關系中,最重要的關系就是自己與自己的關系。
看過一個視頻,女人面對鏡頭哭訴,說自己在年幼的時候,母親卧病在床,那時她家裡欠下了很多債務,而這時,母親最好的朋友卻上她家讨要債務。
這現實又殘酷的一幕,深深傷害着當時還是女孩的她。多年後,當她通過努力奮鬥,還清了所有債務後,當初的女孩已經變成了一位成熟的女人。
可是,這個女人在講述她曾經的遭遇時,仍然無法對當初要債的阿姨釋懷。她說她永遠都忘不了對方的“醜惡嘴臉”。
她用了最肮髒的字眼,去表達自己的憤恨之情。
然而,“恨”沒有辦法救贖一個受傷的心靈。
尼采說:“和怪獸作鬥争的人要小心自己不要變成怪獸。”
人們常常犯這樣一個錯誤,能夠很尖銳刻薄地評判他人,對自己的問題卻視而不見,認為自己才是正義的化身。
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一個真理:這世間所有的道理,都隻能要求自己。
我們要學會在自己的心裡裝一面照自己的鏡子,而不是衡量他人的尺子。
在鏡子裡,我們看到他人的行為,知道自己哪些事不要去做;在鏡子裡,我們反觀自己的言行,知道哪些地方深藏着“惡”。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掃去心中的雜質,慢慢地積累善業。這樣,心中才能升起智慧的光明。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