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王訪賢/文圖
我的媽媽年輕時就像一朵花,生得一雙巧手。如今,五十多歲的媽媽用抖音學會用毛線手工織了精緻的棉拖鞋。
手工針線活是媽媽的強項,一雙雙精緻的棉拖鞋織出媽媽的愛。當媽媽又坐在縫紉機前,“吱呀吱呀”嘎噔兒轉呀轉呀轉,轉過小小的家,轉過四季,轉眼鬓角已有白發。
【媽媽用抖音學會織棉拖鞋】
在外工作一年,終于到了過年,急匆匆地回了家。
回家的溫暖,是媽媽早已把我的房間收拾得幹幹淨淨,床單被褥都是洗曬一新。躺在媽媽鋪的床鋪上,心裡那是一個暖呀。當然,棉拖鞋也是洗曬一新的。
為何單獨喜愛棉拖鞋?因為棉拖鞋全是媽媽用毛線手工織的。
媽媽是一位地道的農村人,虧得智能手機的普及,媽媽也學會了“趕趟兒”,手機不離手。
“家人們,這種針法很簡單,繞線,鈎針,反向穿針,這個花形就出來了……”閑暇時,媽媽總是看抖音主播怎麼織毛線拖鞋,并且跟着主播的講解,學會了不少織拖鞋的針法。
這天,媽媽又在刷抖音,學針法。陪媽媽聊天,我很好奇媽媽如何學會這些針法。媽媽開始不停跟我炫耀,并且從櫃子裡拿出幾雙卡通花形的鞋子。
“這些都是給你嫂子做的。"
什麼?我昨天從櫃子裡翻出一雙新拖鞋,媽媽竟硬生生給我換了一雙,沒讓我穿新鞋,原來全是給她大兒媳做的,還做了滿滿一櫃子。
因為疫情,哥哥和嫂子沒能回家過年,但是媽媽對嫂子的疼愛可是一點沒有少。剛進門一年多的嫂子,就已經搶走了親兒子大半的愛,讓我這個親兒子着實酸了一把,難道單身就不配擁有新拖鞋嘛?
【巧手媽媽人人誇】
媽媽生得一雙巧手。記得小時候,我和哥哥的棉襖、毛衣、鞋子都是媽媽親手做的。
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媽媽織的一件心型領的毛衣。那是用紅色和白色兩種顔色的毛線相間織成的方格花形毛衣,領子是愛心型,穿着很舒服。
那大概是我七八歲的時候,我對那件毛衣甚是鐘愛。春秋季節時,我可以不穿外套,特意把毛衣穿在外面。
鄰居人人見到這件毛衣都會誇贊:“這毛衣是你媽媽織的嘛?真好看!你媽媽手可真巧啊!”聽到這樣的稱贊,我心裡那是一個神氣啊。
冬季時,我會把毛衣穿在棉襖裡面,貼身,舒适,保暖,甚至晚上睡覺時都不舍得脫下。
等我和哥哥慢慢長大,爸爸媽媽為了生計,常年在外務工,媽媽就很少再有閑暇的時間給我和哥哥做衣服了,可我的心裡至今還牽挂着那件毛衣。
【家裡有台縫紉機,“吱呀吱呀”,媽媽已經老啦】
這些年,農村人的日子也慢慢變得富裕起來,家家戶戶都建起樓房。我家的房子也建了十年有餘,衣櫥、壁櫃、吊燈、獨立衛浴……爸爸把房子裝修得很是“時髦”。
家裡幾乎沒啥老物件了,可媽媽陪嫁的那台縫紉機卻一直留着,這是媽媽做手工針線活的好幫手。
自從我和哥哥上了大學,到如今在外工作,每到節假日、過年才能在家裡小住。我和哥哥的床單被罩,每次小住過後,媽媽都會拆洗,縫縫補補也都靠這台縫紉機。
縫紉機在媽媽腳下,嘎噔兒轉呀轉呀轉,拾掇起針線,将歲月和母愛都撐上衣架……
我和哥哥再也回不去那段在縫紉機下玩耍、聽着“吱呀吱呀”的縫紉機一圈一圈轉動線軸的沙沙聲了。
這天,媽媽為新織的棉拖鞋做鞋墊,又坐在縫紉機前,帶上老花鏡,嘗試多次才把線穿到針眼裡。
我坐在媽媽身邊聊着閑話,看着媽媽頭上已經有了不少的銀絲白發。她依然踩着縫紉機轉呀轉呀,轉向遠方,遠方回來的我有好些話,不太善表達。
(河南商報編輯 施尚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