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父母帶孩子晚年生活

父母帶孩子晚年生活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8 02:02:29

父母帶孩子晚年生活?原标題:是天倫之“樂”,還是天倫之“累”,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父母帶孩子晚年生活?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父母帶孩子晚年生活(天倫之樂還是天倫之累)1

父母帶孩子晚年生活

原标題:是天倫之“樂”,還是天倫之“累”

“帶孫子”這活究竟該咋幹?

7月10日,本網以《老兩口不堪“賣身”憤然“出逃”》為題報道後,引發了市民關于祖帶孫的讨論,記者不斷接到來電,既有爺爺奶奶,也有年輕的父母,他們暢談了育兒故事,也分享了不少隔代育兒的理念和心得。

天倫之“樂”也“累”人

62歲的薛阿姨這段時間失眠胸悶,女兒帶她奔波于各大醫院,卻始終沒能确診。後經醫生提醒,老人有輕度抑郁,而這病,還得從老人帶外孫女說起。

薛阿姨坦言,外孫女出生後,她恨不得有“三頭六臂”,白天寸步不離地守着,晚上哄睡覺,半夜沖奶粉……

可由于育兒觀念上的沖突,母女間還不時争吵,讓薛阿姨一肚子委屈……

“帶孫活”究竟該咋幹?

湖濱小區的趙春華阿姨和萬寶小區的孫樹萍老人對這個問題有着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

每天上午7點半,趙阿姨就到女兒家接外孫子;吃完晚飯,再送回女兒家。“女兒、女婿都很忙,讓他們自己帶小孩,不現實。”趙阿姨退休後就一直看外孫子。在她看來,帶孫輩雖說累,但依舊給她的晚年增添了不少樂趣。

“讓我們幫忙帶娃,不如貼錢給他們,叫小兩口自行解決。”

與趙春華阿姨的樂在其中不同,面對記者的提問,孫樹萍老人說,她在小孩的生活教育方面,與兒子兒媳有分歧,帶孫子不是簡單活,兒子兒媳覺得她沒帶好娃,自己的愛好還都弄沒了,所以不如讓他們自己去想辦法。

年輕人應理解父母

今年63歲的趙豔華說,要讓子女能安心工作,同時,也要讓年輕一輩承擔起育兒責任。比如,晚上娃一定要跟自己的爸媽睡;雙休日,老人要給自己放假……

年輕市民張明說,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兩代人的摩擦在所難免。但她有一個原則:不當長輩的面教育小孩,有不認可的地方就自己動手。

她介紹,自己從孕期就經常帶着婆婆媽媽去聽育兒講座,潛移默化中,長輩帶孩子的觀念也有了更新,“如果她們做得不對,我也不會立馬否定,而是說‘您休息一下,我來吧’。”讓老人既享受天倫之樂又不過于辛苦。

老人到底能不能幫忙帶孫子?

先做個評估

案例:40歲的王女士即将當媽媽了。對于她來說,這是天大的喜事。王女士曾一度想當“丁克”,準備和先生兩個人潇潇灑灑的過一生。35歲那年,她突然改變了主意,決定養個孩子。“我們兩個人住在大房子裡,每到晚上,都覺得房間裡格外沉寂,冷冷清清,沒有人氣。”但他們的決定來得有點晚——他們準備養孩子時,已經錯過了最佳生育年齡。後來幾番折騰,直到王女士快40歲的時候,才終于懷上孕,要當媽媽了。王女士家裡的經濟條件不錯,可以請月嫂、育兒嫂來幫助照顧孩子。但她覺得,自己的媽媽來幫忙照顧一下更好。“月嫂畢竟不是自己家裡人,别人說得再好,我也很難完全信任。”王女士的算盤還沒打好,她的媽媽就放出話來,“我身體不好,血壓高、血糖也高,可别指着我幫你看孩子!”王女士覺得母親的話讓她特别心寒,于是她像“祥林嫂”一樣,見到朋友就念叨:“我這麼大年紀了,好不容易養個孩子,當媽的怎麼就不能搭把手,幫個忙?”

專家說:

都站在對方角度想一想

燕江陵說,在大城市裡,多數老年人還是會來幫助子女帶孩子。“絕大多數家庭還做不到媽媽全職在家,至少在學齡前階段還是需要老人來幫忙。”因此,很多子女也會理所當然地認為父母願意來幫助自己帶孩子。

王女士的媽媽不願意幫着子女帶孩子,其實是有原因的:老人認為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好;王女士強烈希望媽媽來幫助自己也可以理解:她的寶寶得來不易,再加上自己是高齡産婦,在這個心理比較脆弱的時期,她特别希望最親的人能給予她強有力的支持。不巧的是,王女士和她的母親都站在了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沒有為對方着想,因此,雙方都覺得不開心。

老人就算願意幫助子女帶孩子,子女也要先做做功課,提前給老人進行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的評估。燕江陵說,老年人有着自身的特點,從身體狀況來說,老人的健康狀況是逐年下降的,有些老人的身體狀況可能不允許他們幫着子女帶孩子。“多數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如果一個高血壓的老人血壓控制得比較好,還可以考慮幫助子女帶孩子;但是如果老人的血壓控制得不好,或者心功能不全,即使老人願意幫助子女帶孩子,子女也要掂量掂量……”

老年人到底能不能帶孩子,也需要進行心理評估。“人随着年齡的增長,心理狀況也會出現很大的變化,老了之後特别容易出現擔心害怕的情緒。”燕江陵說,不少老人一想到要幫助子女看孩子,就産生了強烈的心理負擔,這就是一種“預期焦慮”,也就是說沒等看孩子呢,就先想到了各種各樣的危險狀況,“現在的孩子都寶貝着呢,要是磕了碰了可怎麼辦?”有的老年人已經出現了精神障礙,但是兒女渾然不覺。“曾經有一個老人已經癡呆了,做飯後經常忘了關火、經常忘事,但兒女認為老人年紀大了,這些情況都很正常。”讓已經出現精神障礙的老年人看孩子,一旦發生危險,後果不堪設想。

對于案例中王女士的母親如此直白地表達,燕江陵覺得換個角度來看,也不是壞事,“她已經提前告訴女兒别指望她,也就是在提醒女兒提前做好準備,免得孩子出生後手忙腳亂。當然,她們還有一些折中的辦法,比如可以請個月嫂,再讓老人适度幫忙。”

理念沖突怎麼辦?

提前溝通達成共識

案例:老人願意幫助子女帶孩子,但是問題來了:養孩子到底聽誰的?

今年69歲的劉阿姨年輕時非常要強,工作上很努力,在家裡也是“一把手”。五年前,劉阿姨“升級”當了奶奶,原本微妙平衡的婆媳關系驟然變化,兒媳婦和劉阿姨沖突不斷。其實,這些看起來不可調和的問題都是瑣事:孫子剛剛出生時,兒媳婦就給孩子用上了紙尿褲,但劉阿姨覺得紙尿褲太貴,“一片紙尿褲好幾塊錢,我兒子辛辛苦苦掙的錢,容易嗎?”劉阿姨身體狀況一般,特别怕冷,平時她穿得總比别人厚,她理所當然地認為孫子也冷,每次帶孫子出去玩,都按照她的體感溫度給孫子穿衣服,但兒媳婦認為小男孩就應該凍着點……雞毛蒜皮的事兒多了,日積月累,雙方又不肯讓步,時間久了,兒媳婦開始與兒子吵架,有一次兩人竟然動起了手。最終的妥協方案是婆婆退出小家庭,但劉阿姨的兒子從此以後天天都是“苦瓜臉”,覺得自己太不孝順了……

老年心理專家說:

給老人留有“毀壞”的餘地

老人與子女育兒理念的沖突幾乎在所有的家庭中都存在,隻是程度不同而已。燕江陵說,老人與子女之間沒有代溝的太少了。育兒理念的沖突實際上也是代溝。在一個家庭中,除了代溝之外,還有可能存在地域差異、城鄉差異……一個農村的婆婆和一個城市的兒媳婦在育兒理念上很難統一;一個南方的女婿和一個北方的丈母娘在吃飯的口味上也很難合拍……老一代與青年人成長時代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出現差異非常正常,但在育兒理念方面,一定要事先做好溝通工作,達成共識。“老人和子女誰妥協并不重要,關鍵是有人要妥協;妥協的目的是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

“其實有些工作可以前置。”燕江陵支招說,現在年輕人都願意接受新的育兒理念,子女不妨在孩子出生前就買來一些書,和老人一塊兒學習,做好準備工作。如果老人和子女配偶的生活習慣不一緻,那就要在生活習慣上互相接納。老年人學習能力下降,很多新潮的電器不會用,“年輕人用奶瓶消毒器都覺得太簡單了,但老年人面對消毒器上的一堆英文字母,就不知道如何下手。子女可以在按鈕上貼個中文标志。”燕江陵自己也曾經讓老人幫忙帶過孩子,她的體會是,讓老人幫忙帶孩子還要留有“毀壞”的餘地,比如老人不小心把奶瓶摔了,把新潮的電器弄壞了,“千萬别因此埋怨老人。”燕江陵還特别提醒年輕人,要教會老人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一旦老人獨自帶孩子時,發生氣管異物、燙傷等緊急情況時,老人能夠緊急處置,否則會造成不堪想象的後果。

兒童心理專家說:

和諧的家庭氛圍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老人和子女在帶孩子的問題上發生沖突後,雙方都覺得很生氣,但最受傷的還是孩子。北京兒童醫院副主任醫師張紀水說,家庭是個集體,每個成員的生活習慣、閱曆、性格、脾氣都不盡相同,但家庭中的所有成年人都要盡可能地求同存異;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溝通的方式和技巧。如果一個家庭中矛盾沖突不斷,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孩子難免生病。有的子女不懂得基本的醫學常識,孩子生病後會埋怨老人。“有的自閉症孩子父母會抱怨自己的父母,說孩子自閉是因為老人不帶着孩子與别人交往導緻的。實際上,自閉症的發病與老人到底如何帶孩子沒關系。”

“孩子其實非常聰明,也很敏感。”張紀水說,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已經可以将每個家庭成員的脾氣秉性摸得非常清楚,“他會察言觀色,他知道見到誰可以撒嬌,見到誰要聽話……”孩子與成人相比,主要是欠缺社會經驗。老人與子女吵架了,孩子看到後,就覺得發生了天大的事兒。過一會兒,老人與子女和好了,但孩子認識不到這一點,他會沒有安全感,隻有和諧的家庭氛圍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