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家風名言注解

家風名言注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2 17:46:50

家風名言注解(身邊的家風朱熹)1

家風名言注解(身邊的家風朱熹)2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别稱紫陽先生,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理學集大成者,被尊稱為朱子,因谥文,世稱朱文公。主要著作有《四書章句集注》《近思錄》《詩集傳》等。

《朱子家訓》是朱熹晚年留給後世子孫的一篇著名家訓,全文短短317字,文句工整對仗,言辭清晰流暢,精辟闡明了個人在家庭和社會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是朱熹關于治家的一篇重要著作。

福建省武夷山市東南部有一座千年古鎮——五夫,原名五夫裡,始建于晉代中期,迄今1700多年。這裡蓮池十裡,荷花映日,人稱“白蓮之鄉”;這裡名人輩出,是著名婉約派詞人柳永、湖湘學派創始人胡安國的故鄉,有着“鄒魯淵源”的美譽。

家風名言注解(身邊的家風朱熹)3

五夫古鎮(蔡素華 攝)

南宋紹興十三年(1143年)的一天,五夫鎮鵝卵石鋪就的一條小巷裡,一位中年婦女帶着一男一女兩個小孩正在趕路。男孩名叫朱熹,小名沋郎,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

此時的少年朱熹為何會遠離故土,出現在異鄉呢?故事還得從幾個月前講起。

這一年,朱熹14歲,父親朱松不幸染病去世。臨終前朱松把朱熹叫到跟前說:“你一定要努力上進啊,到五夫去找我的朋友劉子翚、劉子羽兄弟,他們就是你的父親,你要像對我一樣對待他們,好好向他們學習,接受他們的教育。”安葬好父親後,朱熹便遵照父親遺命,跟着母親,前來五夫拜師求學。正是在這裡,朱熹學習、成長,晚年又回來興辦書院、開堂講學、著書立說,留下了許多足迹。

家風名言注解(身邊的家風朱熹)4

紫陽樓(劉聲興 攝)

紫陽樓,朱子故居,是五夫的劉氏家族為遠道而來的朱熹母子專門修建的。朱熹到五夫後的第二年就住進了這棟樓,一直到晚年遷居建陽,他在這棟樓裡生活了近半個世紀之久。在紫陽樓正堂,有一塊古樸的屏風,屏風所刻内容為《朱子家訓》,這是朱熹晚年留給後世子孫的一篇著名家訓。全文短短300餘字,以簡樸的言語,勾勒出富含哲學思辨的治家理論。

朱子家訓

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

見老者,敬之; 見幼者,愛之。有德者,年雖下于我,我必尊之; 不肖者,年雖高于我,我必遠之。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

處世無私仇,治家無私法。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勿稱忿而報橫逆,勿非禮而害物命。見不義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子孫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禮也; 聽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體,飲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無也,可不慎哉!

家風名言注解(身邊的家風朱熹)5

紫陽樓《朱子家訓》(王民君 攝)

從小在五夫接受諸多先賢教誨,朱熹特别敬重有德之人。辛棄疾比朱熹小10歲。朱熹敬重他的為人,與他成了莫逆之交。甚至一些與自己論點相左的人,朱熹也跟他們成為了好朋友。

最典型的當屬“心學”代表人物陸九淵。兩人在學術觀點上分歧很大,但這并沒有妨礙他們的友誼。鵝湖之會後,朱熹和陸九淵的學術争論達到了極點,但朱熹到江西恢複了白鹿洞書院以後,還是把陸九淵請去講學,并且把陸九淵講課的提綱親自抄寫出來,刻成碑立在白鹿洞書院。

家風名言注解(身邊的家風朱熹)6

武夷精舍(鄭友裕 攝)

有趣的是,朱熹作為當時最有學問的人之一,很多人不遠千裡到他家向其求教,而朱熹卻把自己的兒子送到外面去學習。

朱塾,字受之,是朱熹的長子,幼時聰穎卻染上了懶散的惡習,盡管朱熹用力督促教誨,二十出頭的朱塾惰性依舊。為此,朱熹想到孟子“易子而教”的方法,将朱塾送到自己的老朋友、遠在浙江的另一位大儒呂祖謙那裡去學習。臨别前,朱熹連夜寫下一封家書——《訓子從學帖》(又名《與長子之》),交給朱塾。

在這封家書中,朱熹給朱塾規定了很多具體的東西,比如不能喝酒、交朋友一定要謹慎、不能在同學間搬弄是非等,語重心長地教育朱塾勤奮學習,遇到不懂的問題要及時向老師請教,看到寫得好的文章要抄錄下來,一片殷殷之情、愛子之意躍然紙上。

家風名言注解(身邊的家風朱熹)7

誦讀《朱子家訓》(俞紀雄 攝)

朱熹一家因父親英年早逝,全靠母親一人勞作維持生計,所以生活非常清苦,甚至有時候家裡都會斷炊,但是朱熹依然能随遇而安。學生們遠道而來,他與學生們一起吃着粗糧野菜,不覺其苦。

在五夫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朱熹到女婿黃榦家中,女兒朱兌因家裡貧窮,拿不出好東西招待父親,隻能以蔥湯麥飯讓父親充饑,心中很是内疚,感覺對不起父親。但朱熹沒有怪罪女兒,反而非常高興,面對這樣的粗茶淡飯也吃得格外香甜,還當場寫了一首詩:“蔥湯麥飯兩相宜,蔥補丹田麥療饑。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還有未炊時。”

朱熹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貧,他辦了很多書院,卻沒有為自己置辦任何産業,也沒有為家人謀取任何私利,反而十分關心百姓疾苦。

家風名言注解(身邊的家風朱熹)8

朱子社倉(李直玲 攝)

在五夫鳳凰巷内,有一座朱子社倉,這是朱熹為赈濟災民于乾道七年(1171年)創建的糧倉,用于豐年儲存糧食,災年把糧食赈濟給災民。社倉竣工時,朱熹曾親撰《建甯府崇安縣五夫裡社倉記》一文,并在倉壁上題了一首詩“度質無私本是公,寸心貪得意何窮。問教老子莊周見,剖鬥除衡付一空”,勸誡社倉管理人員要遵紀守法,不可有私心、貪心。

“見不義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朱熹就是這樣,身體力行,讓自己的治家、做人思想,于無聲處滋潤後世子孫的心靈。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回望紫陽樓前的半畝方塘,水波澄碧,荷花飄香。人心向善,古鎮不老;家訓如泉,世澤綿長。

家風名言注解(身邊的家風朱熹)9

朱子雕像(陳永南 攝)

家風評述

《朱子家訓》隻有短短317字,卻道出了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底線。朱子對傳統家訓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改造是把傳統家訓中最根本、最精髓的思想予以哲理化,把它們提升到哲學與“道”的高度,并以精練的語言表達出來。

《朱子家訓》強調人在謀求獲取自身權利之前,必須自我覺醒與自我塑型。同時,它又強調個人與社群、社會和諧相處的關系,它的内涵可以有多層次,多角度的解讀和引申。這是朱子運用語言表達思想的高妙之處,也正是《朱子家訓》可以在諸多傳統家訓著述中熠熠生輝的原因所在。

——朱傑人 (中華朱子學會常務副會長、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

來源 | 《中國家規》

供稿 | 南平市紀委監委、武夷山市紀委監委

編輯 | 顧文靜、熊婧

家風名言注解(身邊的家風朱熹)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