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8月6日,據江蘇新聞報道,一位8歲小女孩,數年來反複受皮疹和發燒困擾,就因為父母的親吻。
醫院确診其患上了“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這種被稱為“親吻病”的罕見重病,借由親吻傳遞病毒。
小孩子抵抗力差,被感染後很容易誘發疾病,該女孩為此一直在接受化療,接下來還需移植造血幹細胞才有治愈可能。家庭不堪重負不說,看着孩子也受罪。
啥是“親吻病”?都聽說過親吻可能讓孩子生病,但仍有很多人覺得太誇張,甚至認為持有此言論者矯情。
其實,據相關資料顯示,270多種細菌都可籍由親吻傳染,“親吻病”在秋季進入高發期,夏秋交替之季受氣候影響,一些人免疫力減低,易被感染。在與他人,尤其是嬰幼兒親吻時,病菌會進行傳播。
因此,為了孩子的健康,盡量避免親吻,尤其是出現口腔粘膜疾病迹象時。
類似爺爺親吻孫子,令孫子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不治而亡;
媽媽親寶寶使其患上手足口病難以醫治……
這樣的新聞屢見不鮮,不了解也别大意,不讓親孩子真不是危言聳聽。
家長們驚慌是肯定的,疼愛娃才想親一親,怎麼就會緻病呢?這就要提到親吻病的禍起之源:EB病毒了。
這是一種疱疹病毒,由唾液傳播,是引起親吻病的罪魁禍首。一切有可能接觸到對方唾液的行為,都可能使其傳播。
據調查,成年人中,有95%都是EB病毒的攜帶者。
但由于成年人身體免疫系統強大,不一定會立刻發病,潛伏到抵抗力降低時才會破壞健康。但嬰幼兒抵抗力差,感染後的發病率就很高,通常具有以下症狀:
因為愛而令孩子受到傷害,肯定也不是家長想要的,諸位家長們還請收斂下愛的表達,以健康為重。
親吻寶寶的那些禁忌:1、寶寶的嘴巴别親
成年人的口中有很多細菌,嘴對嘴的親吻,會通過口腔把病毒細菌傳染給孩子,盡管發生時你看不見。
2、月齡小的寶寶别親
未滿月的新生兒免疫系統較弱,對疱疹病毒幾乎沒有抵抗力,若感染病毒死亡率很高。
親吻一類的密切接觸最容易使寶寶感染,月齡小的孩子,比想象得還要脆弱。美國就有個寶寶,因“親吻病”離世。
不可随意親吻寶寶的幾類人:1、已經有感染病毒症狀的人
如果大人本身就已患病,比如有感冒、咳嗽、發燒等症狀,又或者臉上起了疱疹,不僅是不能親寶寶,最好靠近都不要。
嬰幼兒脆弱的身體條件,可經不起風險,哪怕隻是接觸到一點大人的唾液,也有可能被病毒傳染,比如咳嗽一聲傳到空氣中的飛沫。
家長若感冒了,也要戴上口罩,做到勤洗手勤換衣,再去照顧寶寶,否則最好交給親近的其他家人照顧。
2、有口腔疾病未痊愈的人
口腔中有無數的細菌寄生,蛀牙、牙周疾病等,都是由它們導緻。
若親吻或把食物嚼碎哺喂寶寶,就會使細菌進入寶寶的口腔,有危害其口腔衛生的可能。
部分老人有這樣喂飯的習慣,家人一定要想辦法做思想工作,比如給她看權威的科普視頻等,盡量保障寶寶的安全。
3、化濃妝的人
化妝品中含有許多化學成分,可能會傷害到寶寶的皮膚。盡管寶寶的皮膚看上去健健康康的,但作為第一層屏障,作用其實也不是那麼強。
若臉上的化妝品不小心被寶寶吃進肚裡,也是危害健康的隐患。不小心粘到皮膚上,也可能引起接觸性皮炎。
4、抽煙的人
剛抽過煙的人,千萬别親吻寶寶。
若是不能戒煙,那每次抽煙後都需要刷牙、洗澡、換衣服,去掉滿身的煙味,以免二手煙傷到寶寶。
如何預防EB病毒感染?目前還沒有相關的疫苗預防感染,因而以預防為主。
爸媽們要注意日常衛生,避免寶寶接觸到他人的唾液,視情況選擇委婉或嚴肅拒絕;自己也不要随意親吻寶寶的手、腳、嘴等,親吻額頭、臉頰等,照樣可以表達喜愛。
另外,寶寶的餐具及牙杯牙刷等,都要定期消毒,包括其他東西也不可混用。
不要嘴對嘴喂飯,也不要用嘴試奶粉沖調的溫度,以避免成人體内包括EB病毒、幽門杆菌等上百種病毒,傳染給孩子。
育兒無小事,凡事小心些總沒錯,等孩子抵抗力高些就可以适當放松了。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删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别錯别字,請别介意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