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迎來夏季的第五個節氣——小暑,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05度,進入小暑節氣。小暑意味着氣溫持續升高、暑熱天氣來臨。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氣候悶熱、潮濕。此時,農作物進入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勤除雜草、防治病蟲害,并根據長勢追肥。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中國農業博物館二十四節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志強介紹,《說文解字》裡說“暑,熱也。”暑字從日,表示天氣炎熱是太陽造成的;從者,者是煮的初文,以燒煮表示熱。小暑表征氣候開始炎熱,表明的是一種氣溫變化的趨勢,預示着天氣将會變得越來越熱。
小暑濕熱,是“出梅”、“入伏”的标志
“從字形上看,暑字表示的是濕熱的天氣。”中國文字博物館研究中心主任楊軍輝介紹,暑字始見于戰國文字。《說文》:“暑,熱也。從日者聲。”《釋名》“暑,煮也。如水煮物也。”從日,表示天氣熱;者是煮的初文,表聲。《段注》:“暑之義主謂濕。熱之義主謂燥。”唐志強說,小暑過後,江淮流域的梅雨即将結束,盛夏開始,而北方則進入多雨季節。
圖為暑字演繹。(中國文字博物館供圖。)
古人把小暑之後的第一個未日定為“出梅”的日子。出梅,指長江中下遊地區梅雨季節的結束。唐志強說,從氣象學上來說,“出梅”有幾項重要的指标,如梅雨鋒系和主要雨帶明顯移出長江中下遊地區,5天之内的雨日在2天以下,各地氣溫普遍在30℃以上,地面南風的風速顯著加大等等。
俗話說“過了小暑便入伏”,小暑節氣也是入伏的階段。此時,天氣愈發炎熱,為了避免暑熱,人們要少出門、伏藏起來,叫“伏日”。唐志強說,在出梅和入伏的天氣轉化過程中,氣溫升高,暑熱來臨,有“小暑過,一日熱三分”的說法。南方部分地區高溫少雨,進入伏旱期,北方地區則會迎來雨季,“小暑大暑,灌死老鼠”的說法,生動地說明了此一時段降雨量的豐沛。“小暑後北方須注意防澇,南方應注意抗旱。”
小暑高溫,是農作物生長、田管黃金期
農作物的生長需要高溫天氣,這樣利于光合作用存儲能力,自然産量也就會更高。唐志強說,小暑時節光照、雨水、氣溫的高企,為農作物光合作用、快速生長創造了條件。“人在屋裡熱得跳,稻在田裡哈哈笑。”唐志強說,水稻喜高溫多濕環境,夏季三伏炎熱天氣有利于水稻的生長發育。
“小暑天氣熱,棉花整枝不停歇。”小暑時節,棉花正處于生長最為旺盛的時期,大部分地區的棉花陸續開花,此時在重施花鈴肥的同時,還要及時打杈、整枝、去老葉,以協調植株體内養分分配,增強通風透光,改善群體小氣候,減少蕾鈴脫落。
對于辛勤的農民來說,暑來伏到,正是“三夏”大忙時節,農田裡割稻插秧、中耕除草、滅蟲除害、防澇抗旱四項農事尤為急迫。“目前大豆、玉米已進入苗期,也是加強農田管理的黃金時期。”山東東營市東營區東六戶村種植大戶蘇培順來到田間地頭忙活,除蟲除草、殺菌施肥,努力确保穩産增收。
“小暑小割,大暑大割。”小暑大暑正是早稻收割之時,也是晚稻栽插期。在長江以南耕種雙季稻地區,小暑時節早稻處于灌漿後期,早熟品種大暑前就要成熟收割,收割之後,田地要馬上進行耕整地,為晚秧苗施足“送嫁肥”并于大暑立秋的伏天裡進行插秧,确保晚稻在寒露時節能夠收割。“從小暑到立秋這一段時間,農民既要搶收,又要搶種,被稱為‘雙搶’。”唐志強說,以前雙搶期間,有些農村學校會放農忙假,進城打工的人員也會請假“雙搶”。
小暑消暑,怎麼吃、怎麼玩最科學
民間有很多地方有小暑時節“食新”的習俗。在民間,小暑過後人們要嘗新米,農民會用新米做好飯,祈求秋後五谷豐登。然後人們開開心心地品嘗新酒。有的地方是把新收割的小麥炒熟,然後磨成面粉後用水加糖伴着吃。這種吃法,早在漢代就有,唐宋時期更為普遍。
小暑前後,我國小麥生産區已完成麥收。家家麥滿倉的喜悅被伏天的悶熱沖淡,加上夏收夏種的勞累,人們精神委頓,食欲不佳,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佳品。人們用新磨的面粉包餃子,或者吃頓新白面做的面條,便有了“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唐志強說,在炎熱夏季身體出汗多,流失了許多營養,可借此機會補充能量。“據考證,伏日吃面習俗出現在三國時期。”
圖為伏面。(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和智慧化中心供圖)
“飯菜品種要多樣化,飲食調補以清補為主。”專家提示,小暑天氣炎熱,在飲食方面要注意飲食清淡,多吃蔬菜瓜果,少吃葷,少吃油炸爆炒的食品。清補能增強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常食用荷葉、土扁豆、薏米、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或甜或鹹,非常适合此節氣食用,茄子、苦瓜、芒果、西瓜等新鮮瓜果蔬菜上市,多吃水果也有益防暑補水。
小暑曬伏也是民間盛行的習俗。小暑前後,在南方地區,會把家裡的舊衣服、舊書畫等拿出來暴曬。唐志強說,這個習俗很有科學道理,小暑前是梅雨季節,家中的衣物紙品等很可能受潮發黴。梅雨季節過後,進入伏天,人們把家中的各種衣物拿出來放在太陽下面曬,經“曬伏”以後的衣物就不會再轉潮發黴了。
小暑前後,暑氣日盛。《東京夢華錄》記載“京都人最重三伏,蓋六月中别無時節,往往風亭水榭,峻宇高樓,雪檻冰盤,浮瓜沉李,流杯曲沼,包鲊新荷,遠迩笙歌,通夕而罷。”這是宋代人的夏季夜生活。今天,驅車到河南開封夜市撸串、喝酸梅湯、吃小吃,仍是中原人入伏後的時尚。
走進國家植物園(北園),依山傍水、綠意綿綿,湖面倒映連綿起伏的山峰,粉嫩的荷花亭亭玉立,玲珑的睡蓮掩映其間,蟲鳴鳥叫不絕于耳。習習微風吹過,不少人來到這裡消暑避夏,心曠神怡、神清氣爽。國家植物園提示市民遊客出行前及時關注天氣情況,随身攜帶雨具,避免到山區泥濘等區域參觀遊覽,在湖區周邊遊玩保持秩序,注意人身安全。
防暑生活小貼士
01
多喝白開水,并且要定時飲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口渴後不宜狂飲。應少喝果汁、汽水等飲料,其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喝多了會對胃腸産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欲。
02
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腦内血流量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導緻醒來後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03
忌“受熱後快速冷卻”。炎夏,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喜歡不是開足電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内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04
空調室内外溫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調室内外溫差不超過5℃為宜,即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内溫度也不宜到24℃以下。
05
生活起居要規律,不經常熬夜,保證充分的睡眠也是預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扇下。
來源: 人民日報經濟社會微信公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