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州出獵蘇轼?江城子·密州出獵【作者】蘇轼 【朝代】宋,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密州出獵蘇轼?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江城子·密州出獵
【作者】蘇轼 【朝代】宋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随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鬓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名詞解析:
江城子:詞牌名。
密州:在今山東省諸城市。
老夫:作者自稱,時年四十。聊:姑且,暫且。狂:狂妄。
左牽黃,右擎蒼:左手牽着黃狗,右臂托起蒼鷹,形容圍獵時用以追捕獵物的架勢。
錦帽貂裘:名詞作動詞,頭戴着華美鮮豔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這是漢羽林軍穿的服裝。
千騎卷平岡:形容馬多塵土飛揚,把山崗像卷席子一般掠過。
千騎(jì):形容從騎之多。平岡:指山脊平坦處。
為報:為了報答。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長官。
孫郎:三國時期東吳的孫權,這裡作者自喻。《三國志·吳志·孫權傳》載:“二十三年十月,權将如吳,親乘馬射虎于淩亭,馬為虎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
酒酣胸膽尚開張:盡情暢飲,胸懷開闊,膽氣豪壯。尚:更。
鬓:額角邊的頭發。
霜:白。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朝廷何日派遣馮唐去雲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記·馮唐列傳》。漢文帝時,魏尚為雲中(漢時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一帶,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區)太守。他愛惜士卒,優待軍吏,匈奴遠避。匈奴曾一度來犯,魏尚親率車騎出擊,所殺甚衆。後因報功文書上所載殺敵的數字與實際不合(虛報了六個),被削職。經馮唐代為辨白後,認為判的過重,文帝就派馮唐“持節”(帶着傳達聖旨的符節)去赦免魏尚的罪,讓魏尚仍然擔任雲中郡太守。蘇轼此時因政治上處境不好,調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許,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節:兵符,帶着傳達命令的符節。持節: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會挽雕弓如滿月:會,應當。挽,拉。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滿月:圓月。
天狼:星名,一稱犬星,舊說指侵掠,這裡引指西夏。《楚辭·九歌·東君》:“長矢兮射天狼。”《晉書·天文志》雲:“狼一星在東井南,為野将,主侵掠。”詞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邊境的遼國與西夏。
背景解析:
這首詞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甯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這是宋人較早抒發愛國情懷的一首豪放詞,在題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開拓意義。詞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氣勢雄豪,淋淳酣暢,一洗绮羅香澤之态,讀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會獵題意,次寫圍獵時的裝束和盛況,然後轉寫自己的感想:決心親自射殺猛虎,答謝全城軍民的深情厚意。過片以後,叙述獵後開懷暢飲,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夠承擔起衛國守邊的重任。
譯文:
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氣,左手牽着黃狗,右手托着蒼鷹。随從的将士們頭戴華美豔麗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蕩蕩的大部隊像疾風一樣,席卷平坦的山岡。為我報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獵,我一定要像孫權一樣,親自射殺猛虎。
我痛飲美酒,胸懷更加開闊,膽氣更加張揚。即使兩鬓微微發白,又有什麼關系呢?什麼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雲中赦免魏尚一樣信任我呢?那時我定當拉開弓箭,使之呈現滿月的形狀,瞄準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來。
賞析:
蘇轼因此詞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風味”而頗為得意。他曾緻書鮮于子駿表達這種自喜:“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阕,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此詞開篇“老夫聊發少年狂”,出手不凡。這首詞通篇縱情放筆,氣概豪邁,一個“狂”字貫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寫出獵的雄壯場面,表現了獵者威武豪邁的氣概:詞人左手牽黃犬,右臂駕蒼鷹,好一副出獵的雄姿!随從武士個個也是“錦帽貂裘”,打獵裝束。千騎奔馳,騰空越野,好一幅壯觀的出獵場面!為報全城士民盛意,詞人也要像當年孫權射虎一樣,一顯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孫權自比,更是顯出東坡“狂”勁和豪興來。
以上主要寫“出獵”這一特殊場合下表現出來的詞人舉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實而虛,進一步寫詞人“少年狂”的胸懷,抒發由打獵激發起來的壯志豪情。“酒酣胸膽尚開張”,東坡為人本來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過片一句,言詞人酒酣之後,胸膽更豪,興緻益濃。此句以對内心世界的直抒,總結了上片對外觀景象的描述。接下來,作者傾訴了自己的雄心壯志:年事雖高,鬓發雖白,卻仍希望朝廷能像漢文帝派馮唐持節赦免魏尚一樣,對自己委以重任,赴邊疆抗敵。那時,他将挽弓如滿月,狠狠抗擊西夏和遼的侵擾。
此作是千古傳誦的東坡豪放詞代表作之一。詞中寫出獵之行,抒興國安邦之志,拓展了詞境,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的題材範圍,為詞的創作開創了嶄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為一體,調動各種藝術手段形成豪放風格,多角度、多層次地從行動和心理上表現了作者寶刀未老、志在千裡的英風與豪氣。
評價:
出獵對于蘇轼這樣的文人來說,或許是偶然的一時豪興,但他平素報國立功的信念卻因這次小試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場彎弓殺敵了。蘇轼任密州知州剛四十歲。他是四年前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願請求外任,自杭州來至這北方邊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緻力于地方政績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當時西北邊事緊張。熙甯三年(1070),西夏大舉進攻環、慶二州。四年,陷撫甯諸城。“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與西夏的戰事。
這首詞上片出獵,下片請戰,不但場面熱烈,音節嘹亮,而且情豪志壯,顧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蘇轼其他豪放詞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壯的壯詞。把詞中曆來軟媚無骨的兒女情換成有膽有識、孔武剛建的英雄氣了。蘇轼對此也頗為自負,他在密州寫給好友鮮于侁的信中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是一阕,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就是指的這首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