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有可以練雙拼輸入法的方法嗎

有可以練雙拼輸入法的方法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30 13:18:02

我對輸入工具有很深的執念。經常看新玩意欄目的讀者可能還記得我那一大堆鍵盤。事實上不止外部設備,在幾年前我就表達過自己對于輸入法的糾結與執着,無論工具還是方案我都挑得厲害。即使現在有了穩定常用的輸入法,我還是會在幾台設備上換着 App 嘗試。

我放棄過很多次雙拼,在 16 年也因為這件事 寫過一篇文章。其實後來也試着學過五筆,但由于種種原因又放棄了,轉頭又回到了穩妥的全拼陣營。

不過從 18 年開始,我又逐漸把雙拼撿了回來,期間還從自然碼方案遷移到了小鶴方案。從個人體會的角度來講,我認為現在已經是學習雙拼的好時機了。

為什麼要學雙拼

其實少數派有不少文章聊過這個問題,大概就是 15 年到 17 年之間,關于雙拼的讨論還帶動了一波小小的學習熱潮。最最基礎的原因,就是雙拼輸入法可以讓你的輸入更「快」

和使用範圍最廣的全拼輸入法相比,雙拼輸入法的優勢集中在擊鍵次數上。

雙拼作為一種(或是一組)改良的拼音輸入法,本質上還是通過對音律的轉寫進行輸入。和全拼相比,它把超過一個字母的聲母和韻母安排到了一個特定的按鍵上,達成所有字的拼音都隻用兩個字母就能拼寫的效果。和全拼輸入法「認讀 - 輸入拼音 - 翻頁 - 選字」的流程相比,它隻是把「輸入拼音」的過程從 1~6 次擊鍵固定到 2 次擊鍵,讓擊鍵的節奏更加整齊。打字時,适當的節奏可以讓輸出變得更加流暢。而得益于拼音裡一次擊鍵就能完成的字還算少數,在大多數時候,雙拼是可以減少擊鍵次數的。

有可以練雙拼輸入法的方法嗎(來試試雙拼輸入法吧)1

因此,雙拼的「快」來自于對擊鍵次數和擊鍵節律的優化。但既然是為了提升打字速度,為什麼我沒有選擇以「打字快」聞名的五筆呢?

為什麼我沒選擇形碼輸入法

五筆輸入法,或者說所有的形碼輸入法,包括鄭碼、倉颉、大易、呒蝦米等等含有形碼元素的輸入法,提供輸入的過程都能總結成「拆字 - 輸入形碼 - 翻頁 - 選字」。和拼音相比,形碼輸入法最明顯的特征就是精簡了選字的過程。

總計十萬左右的漢字,縮減到日常使用的标準簡體/繁體字,不過幾千個。如果一個形碼輸入法可以不限輸入長度與完美拆分,它甚至有機會做到這幾千漢字無一重碼。但因為設計者是人,而且輸入碼必須限長以提升可用性,形碼最終做到的是能夠大大減少重碼率,不至于像拼音輸入法,一個「yi」能翻上幾十頁。

有可以練雙拼輸入法的方法嗎(來試試雙拼輸入法吧)2

yi 的四聲漢字

那麼,五筆這樣的形碼輸入法讓打字速度提高,就是靠縮短「翻頁 - 選字」的過程。在足夠熟練之後,可以進一步縮短拆字的用時,而且隻要擊鍵準确,就可以幾乎完全略去選字與翻頁的過程。在引入了簡碼之後,擊鍵次數就可以從一字最多(通常是)四次,下降到若幹字四次甚至兩次。

而問題就出在這裡。

學習曲線陡峭

學習形碼的第一步就是學習拆字。每個形碼方案都有自己的拆解方式。由于漢字的結構多變,且不提結構合一的獨體字,單單偏旁部首就比鍵盤按鈕要多了。于是設計者必須将各個部首、筆畫安排在有限的按鍵裡。

這也是最考驗形碼輸入法設計者功力的時候。無論是五筆的按橫豎撇捺折在鍵位上分區,鄭碼的按橫豎撇捺折按字母排序分區,還是呒蝦米的看部首長相安排按鍵,都有其内在規律可循,但它們都擁有一個無法避免的缺陷:部首歸總與鍵位設置的特例。

中文部首并不是完全平均分布的。舉個例子,按照橫豎撇捺折分區的五筆看起來非常規整,也容易理解,但「艹」「工」為了平衡放在了代表橫起筆折二筆的 A 鍵上,與「戈」「七」共享;以及因為沒有先豎再撇的部首,K 鍵分配給了字元更多的「口」,而按規律本應在此的「目」挪給了 H。鄭碼為了平衡這種差異采用了按字母順序分配,A-H 為橫起筆,I-L 為豎起筆,依此類推,部首歸納得以更加合理,但喪失了按鍵區域的連貫。呒蝦米輸入法則是在「形似」不夠歸納之後,拉上了諧音(西在 C 鍵)、英文(王是 king 所以是 K)。

有可以練雙拼輸入法的方法嗎(來試試雙拼輸入法吧)3

讓我迷惑的最常用的 home row 字根分布,可以明顯看出規律和特例。圖源:Wikipedia - 五筆字型輸入法,by Cangjie

在我的理解中,對形碼輸入法來說,字根少、重碼率低、拆字容易、按鍵易記,四者不可兼得。如果字根少,按鍵自然易記,但重碼率會走高,拆字也變得困難;如果鍵位好記,字根就分布不均,重碼率依然走高;如果要重碼率低,要麼字根分布無序,要麼安排拆字特例,都會難記。

就我個人的體驗而言,五筆方案總是給我一種「年久失修」的感覺。我在學習适用範圍最廣的 86 方案拆字時,常常遇到無法理解的歸總和按鍵放置,再加上拼音碼深入人心常常打混,幾次都是剛剛入了一點門,就被各種特例攪得心煩意亂,在一次次猜測詞根位置的嘗試中失去耐心,最終回到了拼音輸入。如果是早些年,我或許可以在平常多用五筆硬練,而在大量依賴文字輸入的現在,已經沒有多少時間能分配給它了。

所以我非常佩服《年度征文 | 一個月,五筆從入門到進階》這篇文章的作者,如果你想學習五筆的話,不妨跟随他的文章進行練習,五筆輸入法如果熟練了其實同樣能做到高速輸入。

高度依賴碼表

這更多是輸入法與五筆輸入法詞語輸入的問題,拿我的 ID 舉個例子。

有可以練雙拼輸入法的方法嗎(來試試雙拼輸入法吧)4

有可以練雙拼輸入法的方法嗎(來試試雙拼輸入法吧)5

左側是小狼毫搭載的五筆 86 方案,右側是 Windows 自帶的微軟五筆。很顯然,對于一般人來說,微軟五筆的「啥事情」才是輸入更多的詞語,而小狼毫的規則下,這個詞語需要自行添加。而對我來說,「北鸮」是個常用的詞,如果我一個字一個字打,同樣仍然需要自行加碼。

相比已經将智能輸入和自動加詞典做了好多年的拼音輸入法,五筆因為有最大限長和重碼問題,注定不能把所有詞語都填進詞庫,畢竟同樣的編碼,可以是單字也可以是詞語,如果啟用了智能組詞,重碼率将飛速提升。

這可能是形碼輸入法的内在問題,它自出生就是為單字設計的,每個字都有自己的編碼,詞語隻能在無重碼以及重碼罕見字的情況下賦碼,否則就會影響正常輸入。但作為一個已經習慣了按詞組輸入的拼音用戶,想去五筆重新培養自己的碼表,還要花費好一番工夫——并不是每一個詞都能像「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樣省力。也就是說,五筆并不是到手即用的,它需要一定的「養護」,如果你的電子設備跨了多系統,還得額外考慮如何同步自定義碼表。

有可以練雙拼輸入法的方法嗎(來試試雙拼輸入法吧)6

需要更改思考模式

第三點也是促使我放棄五筆的最終原因。

因為平常我需要大量的文字輸入,選擇一個能提高效率的輸入法是我的本心。在習慣了以拼音為基礎的寫作之後,我發現了一個特點:就像是我們在查數的時候會默念數字一樣,在寫文章時,我的腦中響起的是我說出即将打下的這句話的聲音,我在做的事情就是把腦子裡的句子轉錄在屏幕上。所以,拼音輸入法對我來說反而是更加直觀的,我給出讀音,它轉化為漢字,這也是為什麼我把雙拼輸入法的上屏碼改成了全拼模式,而不是我實際輸入的字母。

五筆輸入法,則需要我在腦海中浮現出我需要輸入的句子,再聚焦到一個單字上,拆字,輸入,上屏,處理步驟反倒增多了。這不隻是輸入碼多少的問題。如果我的工作大部分内容是校對、輸入現有資料,那麼轉換到五筆顯然更加合适,因為眼前已經有了現成的字形,不需要額外處理。和手上形成肌肉記憶相比,這種思維方式的轉換對我來說更加耗時。

現在學雙拼更加方便

和形碼輸入法相比,雙拼不需要轉換思維模式,它仍然是轉錄發音;它可以繼承全拼輸入法智能記詞的優點;相比從頭再來的形碼,雙拼輸入法需要的隻是記住韻母的鍵位,學習曲線更加平緩。

而且,比起幾年前,我認為現在更是學習雙拼的好時機。

系統輸入法支持

幾年前我還在抱怨,為什麼 macOS 和 iOS 沒有内置雙拼,為什麼它們内置了卻隻支持一種雙拼方案。在 2019 年後,iOS 與 macOS 擴展了支持的雙拼方案,也就是那時,我把自己的雙拼方案從自然碼遷移到了小鶴雙拼。

之所以強調 iOS 與 macOS 内置的重要性,主要是因為主流的輸入法應用都着力于 Windows 和 Android 平台,可能是因為另外兩位不是很容易塞廣告。此前,在 Apple 家的兩平台上,雙拼支持最好的是第三方的落格輸入法,Mac 上也有開源的 RIME 可以用。但額外配置第三方輸入法終究要多一層麻煩,何況在 iOS 上,第三方輸入法受到的限制不在少數。

至于 Windows,微軟雙拼早已更進一步,在支持雙拼的基礎上,增加了「自定義方案」的功能。你甚至可以使用默認輸入法挂載自己設計的方案。即使選擇了沒有預載的雙拼方案,也可以一次設置解決問題。

有可以練雙拼輸入法的方法嗎(來試試雙拼輸入法吧)7

Windows 10 自帶的微軟拼音支持雙拼方案編寫

Android 端的情況則更為複雜,我明确了解的是與搜狗輸入法合作的三星鍵盤在 One UI 3.0 後增加了多種雙拼方案的支持。其他廠商搭載的内置輸入法或多或少也是與輸入法廠商合作開發,内置雙拼與否就要看廠商的取舍。但 Android 平台的輸入法衆多,就算怕毒瘤廣告還可以選擇内置了六種主流方案的 Google Gboard,所以也不成什麼問題。

雙拼方案的選擇

在所有的主流方案中,我個人最推薦的是小鶴雙拼和自然碼雙拼。如果你是 iOS / macOS 用戶,這個推薦範圍再縮窄到小鶴雙拼這一種。除去系統輸入法的原生支持之外,主要有兩層原因。

第一,這兩種方案都避開了采用「;」鍵安放韻母(如微軟/搜狗拼音與紫光拼音,; - ing),在移動平台上不會改變鍵盤布局。因為一部分 Android 輸入法在遇到使用了分号鍵的雙拼方案時,不會将鍵盤布局改動多安置一個按鈕,而會把該韻母移至其他已經存在的按鈕,比如左下角避免歧義的隔音符。雖然在雙拼方案中隔音符沒那麼重要,但這樣的更改會破壞肌肉記憶。

第二,這兩種方案沒有采用固定零聲母方案。所謂「零聲母」指的是将鍵盤上一個特定的鍵指定為零聲母,搭配韻母鍵以輸入純韻母組成的字,如微軟雙拼中輸入「按」為「oj」。小鶴和自然碼将零聲母設定成韻母的首字母,這樣一來,雙字母組成的純韻母字可以與全拼完全一緻,單字母的純韻母字雙擊按鍵即可,降低了适應難度。

有可以練雙拼輸入法的方法嗎(來試試雙拼輸入法吧)8

有可以練雙拼輸入法的方法嗎(來試試雙拼輸入法吧)9

圖源:Wikipedia - 雙拼,by Rhong Fu, iamCristYe

在設計上,小鶴雙拼脫胎于較為古老的自然碼雙拼,調整了部分韻母的位置,但基本上把使用頻率較高的韻母放在了比較易于發力的食指和中指上。

就我個人的體驗而言,這兩種屬于方案的優缺點比較接近。兩者都盡可能合并了音韻相近的韻母(如 iong 和 ong,ue 和 üe——是的,雖然 ue 隻是 üe 在 jqxy 前去掉了點,但有的方案把它們分開了),并且盡可能地将常用的、首字母一緻的韻母放在一起。缺點就是在部分詞語中,小指的聯組擊鍵過多,典型的比如小鶴雙拼中的走走(zzzz)和自然碼中的作賊(zozz)。但整體看來,這兩個方案還是比較容易适應的,左右手擊鍵的分布也比較均衡。

雙拼方案的練習

《讓雙拼不再是隻屬于少數人的輸入方式》一文的作者開發了非常合适的練習站點,雙拼練習 @ BlueSky。站點提供了網站版與微信小程序,支持 17 種雙拼方案,網站也完美支持手機查看。

有可以練雙拼輸入法的方法嗎(來試試雙拼輸入法吧)10

除此之外,較早激起讨論的 選擇輸入法的哲學:兼論雙拼的優缺點 一文中,郝海龍老師分享了他「打歌詞」的方法。同理,押韻較多的詩歌也是不錯的選擇,這相當于強化的韻母練習。這兩種方案都需要專門的時間練習。

如果你希望在日常使用中能直接上手,可以在 Windows 的輸入法中打開「自動擴展到全拼」,這樣輸入法會在上屏時顯示全拼而不是輸入碼,幾次錯誤之後,你就會記得常用的易錯鍵位到底在什麼位置。對于雙拼來說,這樣的易錯韻母一般分布在沒那麼規律的四角或底排,多猜幾次總能碰得到。

有可以練雙拼輸入法的方法嗎(來試試雙拼輸入法吧)11

iOS 和 Mac 用戶,可以将雙拼鍵位表設置成聊天/桌面背景,随時查詢。如果隻在日常聊天時用,一周左右就能摸清所有韻母,這時就可以把背景撤掉了。如果想在工作時也直接上手,還可以花些小錢,購買「雙拼鍵盤膜」或「雙拼鍵帽」。我不推薦鍵盤貼紙,是因為我們最終的目的還是抛掉輔助工具,膜可以扔,鍵帽可以換,但貼紙不好移除可能帶來長久的依賴。

小結

用了雙拼這麼多年,不隻是輸入速度追上了曾經的全拼,随着擊鍵速度的提升,我的打字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使用全拼時的最高速度,現在寫文章時已經可以做到手趕得上大腦——我剛好可以在腦子有了思路、構建好語句、調整完措辭時,立刻把它打出來,就像是我在電腦上用鍵盤以演講的速度講話。這就是提升打字速度時我最終想追求的目标,也是讓創作流暢的一大法寶。

當然了,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工具,隻有順手的工具。雙拼也有一些問題和全拼一樣,比如遇到生僻字時就無法輸入,我的解決方案是采用小狼毫内挂載的筆畫輸入。而對于熟練的形碼用戶來說,這樣的問題不存在,隻要看到、會寫,就一定能打出來。或許未來我還會重新學習五筆,把它作為雙拼的輔助,又或者我會在小鶴雙拼的基礎上學習小鶴音形,用形碼補齊雙拼選字的拖沓。但對現在的我來說,單獨使用雙拼已經足夠滿足我的需求了。

如果你也希望提高自己的輸入效率,不妨嘗試一下雙拼輸入法。也可以參看文中或文後的相關鍊接,查看其他作者的心得體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