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叫:“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有了足夠的幫手,才能夠開創一番事業。尤其對于打天下的皇帝,身邊更是聚集了文臣武将。三國時期,蜀漢開創者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不惜三顧茅廬。隻因水鏡先生的一句:“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那劉備得到了兩個人,為何最後還是敗了呢?那是因為水鏡先生的後半句才是重點。
水鏡先生推薦卧龍鳳雛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水鏡先生司馬徽的來曆。司馬徽是東漢末年的隐士,精通奇門、兵法、經學,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他身邊的朋友,都是學識淵博之人,隻是因為時運不濟,才隐居深山。他視荊州名士龐德公為兄長,龐德公則稱他為“水鏡先生”。後來劉備拜訪司馬徽,司馬徽便向他推薦了名士諸葛亮和龐統,并說了那句著名的“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水鏡先生
恰巧,徐庶也向劉備推薦過二人,所以劉備便不辭辛苦,将二人收入麾下。但大家也都知道,鳳雛龐統在劉備進圍雒縣時,便中流矢而亡。而卧龍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也沒有實現漢室複興的夢想。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其實是因為司馬徽的話還有後半句:子初孝直,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子初是誰?那這子初和孝直是誰?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呢?爆史君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先來說一下子初。子初是荊州名士,原名劉巴,出身官宦世家,年少成名,曾被荊州牧劉表多次征用,但劉巴都不應就。因為劉巴認為劉表這人心胸狹隘,不值得投靠。劉表死後,其子劉琮接任荊州牧。曹操南下征讨荊州時,劉琮投降。很多人都跟着劉備出走,劉巴卻選擇了曹操。
劉巴
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打垮,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落入劉備之手。偏偏劉巴負責招降長沙、零陵、桂陽三郡,所以沒法向曹操複命,隻能選擇遠走交趾。結果他在交趾與當地郡守不對脾氣,又投靠了占據益州的劉璋。劉璋為了對抗張魯,打算請劉備入住。劉巴極力反對,但依舊無濟于事。
劉備
所以對于劉備來說,劉巴前期根本不算他的人才,而是死敵。不過在占據益州後,劉備還是決定唯才是舉,不允許任何人傷害劉巴,違令者誅三族。可能也正是劉備的這一舉動感動了劉巴,劉巴決定為劉備賣命。當時劉備正為軍饷發愁,劉巴便提出“鑄造鑄值百錢的銅闆通行,統一物價,實行公賣制度”。
龐統
劉備采取了劉巴的建議,不出數月,府庫充盈,一舉解決了新生政權的财政危機。除此之外,劉巴還與諸葛亮、法正、李嚴、伊籍共同制定了蜀漢首部法律文件《蜀科》,奠定了蜀漢政權的法制基礎。劉備登基用的各種禱文、诏诰、文書,也都是劉巴主持編纂。所以在财政、行政、法律方面的能力,劉巴并不遜色于諸葛亮等人。但在劉備稱帝第二年,劉巴便病逝了。
孝直的貢獻而孝直則是指蜀漢尚書令法正。不同于劉巴,法正一開始就看好劉備。法正原本是劉璋的部下,當劉璋準備引劉備進益州時,法正就動了更換門戶的念頭。後來在他的暗中配合下,劉備終于奪取了益州。除此之外,他還獻計斬殺了曹魏大将夏侯淵,讓劉備非常倚重。曹操曾感歎道:“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
法正
有法正在,諸葛亮至少減輕一半的壓力。章武二年,吳、蜀因關羽被殺一事發生戰争,蜀軍戰敗,退回白帝城,諸葛亮傷感道:“若法孝直還在,便能夠制止主上東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東征,一定不緻大敗而歸。”可見法正在蜀漢的影響力。但法正在劉備稱帝前便去世了。他死後,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他也是劉備時期,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
諸葛亮
雖然卧龍鳳雛都很厲害,但僅靠二人便掃平天下,顯然不可能。水鏡先生的意思是,隻有這些人才全聚集在劉備身邊,劉備才有複興漢室的機會和可能。而法正和劉巴的過早去世,也讓全部重擔壓在諸葛亮肩上,最終導緻蜀漢沒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