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抖音上一則視頻火了,家長帶妹妹去打預防針,妹妹哭得很厲害,哥哥還在一邊拍手嘲笑來着,結果發現哥哥有一針沒打,就想着讓哥哥做個示範,沒想到哥哥打完也大哭起來。
網友們紛紛評論:“帥不過三秒吧?前面還在笑妹妹,結果自己也這麼害怕。”
怕打針的孩子其實不止這一個,前段時間希媽也看到過一個視頻:操場上孩子們正排着隊打預防針,鏡頭一轉,隊伍背後有個小孩跑得跟陣風似的,後面兩個女老師在追,男孩的動作表達了對“打針”這件事的恐懼。
爸爸媽媽們有沒有想過,孩子們為什麼這麼怕打針呢?
爸爸媽媽的善意欺騙
“打針不疼,就跟螞蟻紮一下。”
“好好好,隻要你不哭我們不打針。”
可事實是隻要孩子不掙紮不抵抗,家長們就會瞅準機會将孩子摁到注射台上,讓護士紮針。而這種痛感,又根本不像爸爸媽媽說的螞蟻紮一下那樣,還是有些痛的。
這樣的欺騙一次兩次發生,孩子就不會相信父母的話了,知道來到醫院就會被打針,所以就會表現出抗拒,有的孩子一進醫院的大門就開始哭,看到穿白大褂的醫生或護士,就哭得更厲害了,到打針的時候更是想盡辦法掙脫,不想被打。
爸爸媽媽的恐吓
“再不聽話,就帶你去醫院打針。”
“好好吃飯,不然生病了就要去醫院打針。”
這樣的話會給孩子一種錯覺,打針是一種做錯事情的懲罰,而不是預防或治療疾病的手段。拿孩子害怕的事情來恐吓孩子,隻會加劇孩子對打針的懼怕心理。
如何讓孩子不害怕打針
看過一則視頻,一位媽媽在2分鐘之内,就讓孩子從抗拒到接受打針,她跟孩子之間溝通的方法,堪稱教科書。
她跟孩子的對話是這樣的:
媽媽:你看現在打下針,是不是就好了?病好了,就可以跟小朋友一起出去玩了呀?
寶寶:不行
媽媽:你看你,記得嗎?你上回不是摔了一跤,在咱們院子裡?摔了一跤是不是有點疼呀?
寶寶:(點頭)
媽媽:對呀,打針就和那個一樣。你看你上次摔了一跤都沒有哭,這次打針你也不會哭是不是?
寶寶:(情緒緩和)
媽媽:如果疼了就給媽媽說,媽媽在呢,好不好?
孩子:(點頭)
媽媽:行不行?
孩子:嗯!
整段對話沒有任何說教、恐吓、不耐煩,隻有一個永遠站在孩子這邊的媽媽,所以給足了孩子安全感。
面對孩子害怕打針,這個媽媽的溝通方法,跟著名教育學家尹建莉老師的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尹建莉老師曾經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分享過如何讓孩子應對害怕的方法,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大人要平靜自若,不要焦慮
打針并不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孩子害怕、哭鬧、抗拒是很正常的,有的大人長大了還怕打針呢,所以面對孩子的時候,家長不能過分焦慮,以免吓到孩子。
告訴孩子打針的目的,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向他說明
讓孩子打針,不是因為孩子做錯事了要懲罰,也不是因為不聽話,而是因為生病了,打針可以讓身體更快地好起來。像視頻中的媽媽,就跟孩子說,病好了就可以跟小朋友們一起出去玩了,玩耍是孩子最期待的事情,所以打針能帶給他這樣的結果,會給他一種好的期待。
對于孩子所要承擔的痛苦,如實相告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打針怕疼時,總是說“打針不疼”、“打針就跟螞蟻咬一樣疼”,這樣的說法要麼縮小了打針的疼痛,要麼讓孩子沒有參照的标準,會讓孩子沒有心理準備。
而視頻中的媽媽舉了一個孩子摔跤的例子,說打針“就跟摔倒了差不多疼”,這讓孩子對疼痛有一個可以量化的感覺,原來打針的疼是那樣的啊,是有點痛,但可以忍受。
激發孩子的勇氣
尹建莉老師的女兒圓圓,小時候在打針時也感到害怕,她就給她打氣說:“媽媽覺得圓圓很勇敢,你試試看自己勇敢不。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沒事。”
孩子聽到這樣的話,會覺得倍受鼓舞,而且即使哭了也沒什麼關系,沒有人會笑話她。
絕不通過哄騙或收買的方式達到目的
碰到孩子不配合打針,有的家長會說“不打針警察叔叔就要來抓你”,或者是“打了就給你買糖吃”之類的話,赢得孩子一時的配合,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對緩解孩子的緊張沒有益處,也不利于孩子養成正确的人生觀。
希媽結語:其實,在孩子打針的時候,不妨坦然地告訴孩子,“打針有一點痛”,反而會讓孩子更從容地面對。以上這些讓孩子打針不再怕的方法,你學會了嗎?
今日話題:你家娃怕打針嗎?你是怎麼應對的?一起來說說吧!
-----------------------
我是希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多平台育兒領域創作者,左手帶娃,右手寫文,
專注育兒領域知識分享,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