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太極拳的發力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各種說法都有道理。
人們對太極拳普遍的看法來自王宗嶽的太極拳輪,我認為這篇文章對太極拳的發展起到弊大于利的作用。王宗嶽把大家都給忽悠了。因為王大忽悠隻要結果,不講過程.
楊氏太極拳(楊吳一家)也是有發勁的。隻是楊氏太極要求發透勁,楊家的拳學自陳家,但楊家三代出了五個天才,這五個人都能發透勁,心與意合,意到勁到。包括他們的一些傳人也能做到這點。比如楊門三軒。應該說,楊門三軒也是天才。但他們的傳人大都發不出這種勁。說明傳統的楊氏太極拳訓練方法不夠科學。不能否認确是有人能夠做到用意不用力,但這些人年紀都大了,我最近看到一條消息,有人要求科學測試他發勁時确實沒有用到肌肉之力,但問題是他的這種無力純勁能不能用在擂台賽上,如果不能,就是沒有市場的東西,而沒有市場的東西就沒有生命力。
楊氏太極拳要求一步到位的作法是錯誤的,也應該像形意拳一樣分成三步,明勁,暗勁和透勁(形意叫化勁)。分别對應于郝維貞的水中行走,水中遊泳和水上行走三個層次。隻可惜大多數人連第一步的水中行走都達不到。
我能寫出這些是因為我是過來人,跟别的過來人不同是所用時間不同,一般人可能需要三十年,而我隻用了兩年,三十年練出來的人早把最初學拳的境界給忘了。而兩年學出來的人可以把其中的過程記得清清楚楚。
在達到第一層的時候,棚勁尚小,發人不用力根本不行。我跟一個練過柔道的人推,用内勁誰也推不動誰,我用拙力将他頂出,他化得了我的内勁,化不了我的明力。我去年開館時,有個練過柔道的日本人在我館裡跟我試手,他左推右推推不動我,但他推來推去就是不放手。我沒辦法,隻好反擊把他砸在牆上,一瞬間,我的兩腳一熱。這兩腳一熱的感覺隻有這一次。
發出去的是勁還是力都不重要,重要是把他砸在牆上。
一般說來,普通人推手的好壞在他們學拳之前就基本已定,因為靠練拳練出的内力來對付人身已經成型的本力絕非易事,這需要在功夫上身之後才行,但有多少人能功夫上身呢?在水中走路階段,隻是根比以前穩,感覺比以前靈,但還不能算功夫上身。既然功夫未上身,就隻好用力,用力又不犯法。
功夫上身是要在水中遊泳階段,水中走路是收腹打拳,初識輕,感覺在腳底。水中遊泳是不收腹,尾闾正中,肚子松下來的情況下的重中輕,感覺在腳底,腹部和尾闾。這時功夫上身的标志是身形,什麼是身形,三歲的小孩,你去招他,跟他較勁,你會覺得他力大的出奇,為什麼,就是小孩的身形好,他的肩關節和胯關節是松開的,用力時會自動調成最佳角度,有人說這是力學,但小孩沒學過力學,這是身形,身形出來了,别人很難搞得動你。身形越好,勁越整。最後感到全身合一,這時丹田就有東西了。我以前聽到丹田就怕,但現在知道了,丹田确實是存在的,人找丹田很難,找不好會出偏,功夫路子對了,丹田會來找你。跟賺錢一樣,所謂人找錢難,錢找人容易。
到這一步推手不用力行嗎,還是不行,但明力漸小,棚力漸強,當明力與棚勁相當時,就是某些人說的五陰五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